(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59 次) 时间:2001-08-07 22:09:21 来源:杨海峰 (杨海峰) 原创-IT
欧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又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他对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1、 欧洲企业管理理论
管理是由一定的社会和文化决定的。古希腊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欧洲留下丰富的管理思想完全是以全体公民选举和参政为基础,不主张由“职业性”专业担任行政管理职务。古希腊播下了民主的种子,标志着分权参与制政府的到来。在那个时代,也注意到在管理不同事业中所要求的管理技术基本上是相同的。
古罗马在征服世界的需要中大大丰富了管理思想和实践。为生产战争用品及出口的商品,古罗马人发展了一种似工厂的体制。第一个类似公司的组织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出现,要向公众出售股票,以便履行为支持战争而签定的政府合同。自由工人为了社会目的和相互帮助建立了行会。古罗马人有遵守秩序的天赋,纪律和技能主义是其基本的思想概念,后者规定了军队政府各机构之间的具体分工,前者确定了一个严格的体制和权利层次,以保证各种职能得以执行。
罗马天主教会大大影响欧洲人对组织的看法。天主教的教派极多,教堂遍布世界各地,为了对这一庞大而分散的组织进行集中统一的有效管理,首先,它建立了一个以教皇为首的中央集权的领导体制;其次,天主教在其庞大的组织内推行统一的信条、教徒的礼拜意识和行为准则,把信仰天主、灵魂得救作为最高层次的鼓励,从而建立起一种强有力的“教会文化”,实行有效的管理。天主教的领导人用政策、程序、教义和权利保证了组织的制度化。
在汹涌澎湃的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和法国的四位先驱者对最早期的大规模工业组织所存在的多方面压力首先提出了解决方法。罗伯特。欧文(1711—1858)是个空想社会主义者,他试图在人的因素和机器时代之间建立新的协调社会,早在人际关系学派出现之前,欧文就提出了建立新的协调社会,早在人际关系学派出现之前,欧文就提出了重视人的作用的管理思想。他嘲笑同时代的人花费数以千计的美元购买最好的机器,却只用最少的钱雇佣劳动力。他主张利用人在钱财的本能,对人的资源进行投资,这种投资所得收益远远超过投资与物质资料。他认为对人表示的这种关系不仅可或巨额利润,也有助于减轻“不断加剧的人的痛苦”。欧文尽管失败了,但他播下了工业中人的因素的种子。
在这以后,英国的查尔斯。巴比奇,安德鲁。尤尔、法国的夏尔。迪潘,德国的马克斯。韦伯等一批欧洲管理学家和科学家先后对企业管理理论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查尔斯。巴比奇认为工人和工厂主有着一致的利益,可通过分享利润来促进双方的利益。他对机器、工具、动力的有效利用、研制“会计计算机”来检查工作数量、节约使用原料、节约时间等问题进行了科学而系统的研究。此外,他还对组织的一般原则、生产、人际关系、财务和销售学五个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安德鲁。尤尔是早期提出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人。尤尔认为工厂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以机械科学代替手工技术以及规定工匠间的劳动划分。工厂应以计划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在每一个工厂都有三个行动原则,即三个有机的系统:机械系统、道德系统和商业系统。机械原则指的是生产的技术和过程;道德原则指的是人员的状况;商业原则指的是通过销售和筹集资金使组织存在下去。尤尔试图通过这三个原则来协调一个自制的机构。
夏尔。迪潘对时间研究和劳动分工后平衡工作量的必要性的思想概念。
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与经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是指导式引导一个组织趋向一个目标,包括6个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管理包括在经营之中。法约尔把管理过程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5个步骤,因而被美国管理过程学派奉为学派创始人。此外,法约尔提出了工业及一般企业的14项原则,即:(1)分工;(2)权利;(3)纪律;(4)命令统一;(5)指挥统一;(6)优先考虑共同利益;(7)职工报酬合理;(8)集中;(9)分层负责;(10)把适当的人放在适当的位置上;(11)公正;(12)就业稳定;(13)尊重创造性意见;(14)合作。
马克斯。韦伯提出了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他主张,为了实现一个组织目标,必须把组织的全部活动划分为各种基本任务,分给成员,分给成员。各种工职或职位按照职权的等级原则组织起来,每一职位有明文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形成一个指挥体系或阶层体系,组织成员是职业性的,必须根据职务要求,通过正式考试或教育训练来录用,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组织成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规定的规则和纪律,组织中人员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这也适用于组织与外界的关系。韦伯认为,这种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能提高工作效率,在精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体系。惟伯处在德国以家庭为基础的旧企业体系解体和大企业迅速兴起的转折时期,他的组织理论反映了以传统为基础的社会的瓦解,并寻求一个合理化的组织形式,以便能适应一个新资本主义国家高效率的要求。
英国人威克继承了泰罗、法约儿、韦伯等人倡导的古典管理理论,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一)目标原则,即所有的组织都应当表现出一个目标;(二)相符原则,即权利和组织必须相符;(三)职责原则`,即上级对下级工作的职责是绝对的;(四)组织阶层原则;(五)控制广义原则,几每一个上级所管辖的相互之间有工作联系的下级人员不应超过五人或六人;(六)专业化原则,即每个人的工作应限制为一种单一的职能。(七)协调原则;(八)明确性原则,即对于每项职务都要有明确规定。
法约尔、韦伯与威克的成就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在企业的上层和行政管理方式。二次大战结束后,随着西欧国家的重建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管理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其中创新管理处于瞩目的位置,欧洲管理理论论坛主席施瓦布教授曾对创新做过具体解释。他说,为了应付美国和日本的挑战,欧洲企业必须致力与创新,这种创新不仅指技术上的创新,还有广泛的含义:新的原料、新的市场、新的产品、新的顾客、新的管理方法乃至新的观念。
2、 欧洲企业管理实践
欧洲国家不仅在管理理论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和独到的贡献,在企业管理实践方面也有许多特色。
(1) 经营战略瞄准国际市场
欧洲国家的经济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自然资源不丰富,二是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另外从文化特征上讲,欧洲国家有共同的文化基质,彼此容易接纳,国家的概念相对较弱。经济及文化方面的特征使得欧洲国家的企业必须并且可能对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予以特别的注意,并指定着眼于国际市场的经营战略。
为了保证经营战略和计划的实现,欧洲企业不论规模多大,一般都有直接负责销售的经理,下设强有力的销售机构。欧洲企业家都把自己的推销人员派往各地,进行“主动出击”,建立强大的销售网。奔驰汽车公司在全世界17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服务网点,在国外的办事机构有4000个,在国内有1200个,派驻国外的销售服务人员达63000人,其中大多为技术人员。建立庞大销售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向用户提供周到的售后服务。企业把对用户的服务看作是最大的竞争潜力之一,产品推销到哪里,服务便跟到哪里,奔驰汽车公司的标志是一个圆圈内三根分别交叉120的半径,这三条直线分别代表为用户提供:本公司生产的各种车辆;供应这些产品的备件;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些是公司的三大经营方针。销售产品使用情况、用户意见、竞争厂家动向、市场需求趋向等信息是公司改进产品、判定规划的重要依据。欧洲企业一般很重视培训销售人员,在销售人员的培训班里,受训者不仅要上销售专业课,而且还要参加基础课学习和生产学习,经过考试合格,才能担任本公司生产的1200种车型的维修,这不经过专业训练是难以达到的。
(2) 组织机构灵活多样,讲究实效
欧洲各国的企业管理组织一般都采取“金字塔”型,但其内部结构的具体方式却多种多样:直线式、职能式、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模拟分散管理式。随着市场情况和生产技术的变化,组织机构也在相应变化和“创新”,不千篇一律,不相互模仿,不因人设事,即使同类型企业的机构设置也不尽相同。
欧洲现代企业的管理组织,一般都是有领导部门、直线指挥部门和职能机构三部分组成,这三方面的任务和作用是不同的,领导部门担负决策任务,主要负责指定公司的改革方针;直线指挥部门,主要负责指挥各级生产经营活动;职能机构主要是当好直线指挥人员的参谋,进行后勤工作,在职责范围内对下级起业务指挥作用。在前联邦德国,企业的组织领导机构有监督委员会和理事会,监督委员会由劳资双放代表组成,其任务主要是任免理事会成员,讨论决定企业的经营管理的重大决策,通过预算决算。理事会是全面领导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和掌握实权的机构。理事会有经理、副经理3人组成。理事会除设有6各办事机构外,还设有综合职能部门和产品专业管理部门。综合职能部分分采购、财务、研究和发展、工程、法律与税务、工厂管理、销售、人事等部。产品专业管理部门按产品类别分14个部,每个部又分采购、销售、研究与发展等若干处。尽管不同企业机构设置各不相同,但都有生产技术、市场销售和研究发展部门,而且都比较强,德国的企业管理工作,力求做到程序化、制度化,这是取得高效率的保证。在人员配备上,德国企业要求严格,注重精干。只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有学位的人才能担任高级管理人员,崇尚专家治理企业,各岗位职责分明,一级对一级负责,不称职的人到期免职或随时撤换。
(3) 采取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并重的技术战略。
欧洲国家经济发展较快,企业经济效益较高、竞争力强同这些国家的企业注重研究开发是分不开的。在德国,政府和企业都把研究开发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企业的研究与发展把产品更新、技术更新作为主要内容,产品更新又往往引起技术更新,他们认为,产品及技术的更新可以占领市场和开辟新市场,可吸引更多的顾客和招揽人才,可提高企业信誉,从而可获得更多利润,最终有利于自身生存。德国企业的研究与发展工作的特点可归纳四点:一是注意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的结合;二是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三是加速折旧,促进设备更新;四是基础研究与发展工作相结合。
德国政府大力支持、资助企业的研究与发展工作,提出“经济要科学化、科学要经济化”的口号,国家通过无息或低息贷款补贴或税收优惠来资助企业,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在研究与发展工作中资源的限制,在政府的鼓励及支持下,全国成立了许多工业研究协会及研究机构,负责组织、协调企业、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的研究与发展工作,并承担中小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
在欧洲国家中,德国、法国和英国等三国在研究与发展工作方面的改革和作法各有特色。英国比较强调对军事、核能、宇宙等基础研究进行资助,较少资助应用研究,国家技术政策同经济发展战略缺乏紧密联系。与英国相比,法国的技术改革与经济发展改革联系密切,国家给予企业大量资助。三国中尤以德国的研究与发展工作历史最久、基础最厚、措施最有力、效果最好。
欧洲企业一方面注重产品创新,技术更新,但与美国相比,更重视旧厂房、旧设备的利用,并特别注意发挥传统手工技巧的优势。例如,前联邦德国傲尔德分离品公司是1892年建立的老厂。该厂在战后陆续购置了一批现代化的旧式机床和电子检验设备,但同时还保留战前使用过的一些旧式机床和一个手工车间。在这个手工车间内,有一批技术熟练的老工人,专门用不锈钢片镶包分离器的生铁铸件,这种技术可以使分离器的铸件缸体同全部用不锈钢制造的缸体发挥同样的效用,但前者比后者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在该厂培训的青年工人中,有一批人专门学习这种手工技术。
(4) 用法律的形式确保职工参与管理
在欧洲许多国家中,政府用法律的形式规定职工在企业管理中应发挥的作用和工会的合法性。英国的工会有很大的实力,与政府、雇主联盟并称为英国经济中的三架马车。英国的工会法、劳资关系法以及财产保护法,都承认工会的合法性,确认工会有权代表会员与雇主进行团体协商,英国大约有1/3的劳工,他们工资和劳动条件的规定与调整,是由包括劳资双方代表的自愿协商机构来解决。
法国工人充分享有结社自由的权利,工会具有法人资格,有权与雇主或雇主团体进行协商,签定团体协约。既有包括多种业别单位的综合性团体协约,又有单一业别团体协约,团体协约还可分为全国性、区域性或地方性的几个范围,各业全国性工会所签定的全国性团体协约必须包括以下内容:结社自由、表达意见的自由、工资条件、受雇不解雇条件及退休、放假协约修正劳资争议调处程序、学徒权利及技能训练、女工及童工的特护保证、有效期条款等。另外,法国宪法明文规定工人有罢工权。
在德国,法律规定凡200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成立监督委员会,凡5人以上的企业必须成立工人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的作用类似于日、美企业的董事会,其成员一般是职工代表,一般是股东代表,主席有股东代表担任,表决时若双方票数相等,则主席有最后决定权。工厂委员会是由全厂职工选举产生,它不同于工会,主要任务是维护工人的工资、福利、安全等权益。工人委员会每2年改选一次,其委员数取决于职工数。工人委员会对理事会涉及工人权利的某些决定有否决权,但不能干预企业的生产活动,在这些方面只有了解情况和提意见的权利。
(5) 政府与企业在职工培训与考核上密切配合
欧洲国家之所以能在二战重建后发展迅速,是与他们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公司的工人分不开的,而高素质的工人则与欧洲的国家与企业重视职工培训密切相关。
在德国,职工培训有着悠久的历史,19世纪末为了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工业界就开始了对职工的培训,在二战后,更是把职工培训作为经济重建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用法律形式保障职工培训工作,使之成为规范性的社会教育形式,职业培训法(1969)具体规定了培训的标准、层次、要求等内容,国家还成立了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负责研究和制定有关政策,为了保证职工培训的正常进行,政府通过多渠道,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筹集职工培训经费,包括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预算拨款,地方当局、社会团体的拨款和资助,及企业的支持,他们把培训职工作为对社会承担的义务之一。与日、美等在企业培训徒工的形式不同,德国的职工培训制度具有很大的社会性,“双轨制”是其突出的特点。学徒工在企业内学习实际操作,在职业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在3年的学徒期间,每周3天半到4天在企业学习,1天到一天半在学校学习,学徒工生活费由企业支付,但他们 不算企业员工。毕业后他们可留在本企业也可到其他企业,现在这种制度以推广到奥地利、瑞士等国家,德国的职业教育已形成了多层次的网络化体系。
欧洲国家企业还十分重视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法国企业管理教育基金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企业管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于1966年由法国雇主联合会、工商会和政府联合创立,利用现有条件为企业管理培训管理人员。德国的职业培训网除了培训学徒工,也有适合管理人员、技师、工长、经理、董事等人进修的场所。正是因为企业内各种人员都有受教育、进行知识更新的机会和条件,才能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及时适应社会经济结构、技术发展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促进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