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 - 文学随笔 - 张广军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6 次) 时间:2001-08-07 13:52:48 来源:张广军 (心飞) 原创-非IT

诗人写诗最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我认为不是胸中喝多少墨水,倒是立意最为紧要。也就是着眼点在哪个位置?到底要写什么?
我认为,任何一种立意,首先要考虑它所处的环境和在历史上的坐标位置。只有描写最贴近自己的东西,才有可能因其纯粹天然的特质,达到理想的高度。传世的佳作都与作品时代的历史相关,那些著名人物之所以著名,也都与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相关。如今也有很多书法家,他们中有些人的作品一点不比古代书法家的逊色,但是,古代书法家的书写工具本身就是毛笔,他随意挥洒,有时甚至是随便写一张生活便条,就成了天然的书法作品。而现在的书法家,无论水准达到多么高的境界,也总有一种刻意精细雕琢的痕迹在里面,美则美矣,却是死的。
不是曹操不可能写出“龟虽寿”。
不是屈原不可能写出“离骚”。
不是杜甫不可能写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贾岛骑驴推敲的故事固然有名,但他推敲出来的那首诗却未必算得上什么佳作。惟有发乎自然,激情推动不能自已之时才有可能作出动人心魄的艺术品来。所以,我觉得诗人应该彻底抛弃传统、社会对自己头脑可能有的束缚,象梵高故意顶着烈日画画一样,让环境对头脑构成最直接的刺激。
所以,今人写古刹是注定写不好的,因为他只是个看客,流于表象的看客,不是真正的高僧是无法懂得古刹建筑内部高超的精神意义的。
现代人生活在钢筋水泥之中,平常说话用的是大白话,自然艺术也就不该脱离这些基本要素而独立存在,搞成关起门来是艺术,在历史面前却苍白的东西。绝句由于严重地远离科技文明的现实,注定要在历史上失去其存在的舞台和价值,倒是词、曲、散文等更能和时代的要求吻合,因而也大有发展前途。许多艺术人认为现实越来越缺乏诗意,越来越远离自然了,我不同意这个观点,这还是艺术人受传统思维束缚的结果,就是说艺术人的思想其实早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变得保守和消极起来。如果你认识到人类文明进步是必然的趋势,是自然的规律,你就应当努力适应这个自然规律,努力去思考、去创造新时代的文化、新时代的艺术,对自己来一个彻底的洗脑手术,尽量剔除古老文明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记,相信一定能够透过现实无味的表象把握住未来光辉艺术走向的脉博,艺术不要保守,要走在时代的前面创新而不是跟在时代的后面描写。相信未来的艺术家们更愿意欣赏钢筋水泥而不是古刹里蕴涵的美,而且一定能创造出新的美学理论来。固然,从目前来看,现代文明和回归自然的大众要求之间正在进行着一场拉锯战,似乎后者还渐渐占了上风,但是,现代文明一定能最后赢得这场胜利,因为他会完全吸收回归自然的文化要素,并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开来。这个时代需要艺术家的亲历实践,需要更多新文明的缔造者。未来随着艺术人才大规模进入建筑界,钢筋水泥的丛林会变成新艺术的天堂,所以抛开古训,准备好去迎接她吧。未来的诗就是歌,未来的文一定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