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迫近,中、外银行谁弱谁强? - 资本观察 - 王宏亮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44 次) 时间:2001-08-06 22:21:39 来源:王宏亮 (乐天) 原创-IT

根据中美两国的协定,在加入WTO两年后,中国本土企业的人民币业务将向外资银行开放;五年后,中国国内居民的人民币业务将向外资银行开放。这意味着眼下中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将逐步对外资开放,随之外资银行会在零售及私人银行业务、财资服务、筹组大型银团信贷及项目融资等中间业务服务领域大展拳脚。尽管多数外资银行目下仅限于为外国居民和海外投资企业服务,还不能向国内居民和企业吸收人民币存款,但这一暂时的劣势并不意味着中资银行可以高枕无忧。
不久前外经贸部国际经贸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吸收的外币人民币存款将快速增加,外资银行在国际结算、贷款对象、新兴业务及吸引人才等方面均将威胁国内银行;国内企业与居民部分外汇与人民币存款将大量向外资银行分流。根据外经贸部的分析,外资银行分行的数量入世三年内将增至279家,其吸收的外汇存款也将增加一倍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亦将高于眼下的40%。同时,凭借其丰富经验与先进技术,外资银行还会将触角伸向电信、铁路等垄断行业。“中国加入WTO后5-10年间,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中间业务份额可能达到并超过50%,外币存款将可能占到15%,人民币存款将可能占10%,外币贷款份额将在20-30%之间,人民币贷款在15%左右。”中国银行行长刘明康不久前曾如是预计说。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并不认为WTO之后外资银行的冲击会大到哪里去。德国巴伐利亚银行上海分行的陈志明行长认为,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后不可能抢占中资银行的大量市场。按照目前人民银行的规定,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规模只能为其外汇负债的50%。就是5年后人民币业务全部放开了,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规模也不会对中资银行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因为外资银行缺乏一个公开、有效的最终贷款者制度。”他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资投资银行人士则对记者表示,说冲击大或是冲击不大,都是把问题简单化了。外资银行目前在国内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很大程度上其实牵扯到和取决于我国政府对国内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基本判断。有人认为国内银行有政府担保,在招揽储蓄上会有优势;有人则认为一旦全面放开人民币业务,中资银行的储户将大量流失,都失之偏颇。其实中外银行各有各的机制上的优势。目前中国对外资银行的政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于超国民政策,表现为税赋水平比内资银行低,监管相对宽松,特别是在外币业务上;另一部分则属于低国民待遇,主要表现是业务范围过窄。“这两个极端在中国加入WTO后都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