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4 次) 时间:2001-08-04 15:03:03 来源:钟加勇 (钟加勇) 原创-IT
2001年7月5日,光大银行彻底完成全国37家分支机构的综合柜台业务系统及数据的合并工作,由于光大银行的阳光卡系统、网上银行系统、外汇买卖系统、资金清算系统等主要业务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均是基于集中式处理模式所建设,届此,他们已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实现银行业务数据集中式处理的商业银行。
“大集中”冲击银行传统模式
——访光大银行副行长李子卿
钟加勇
我国加入WTO的时间已确定在今年年底。
银行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的竞争越发激烈。金融创新不再是新的业务品种的创新,而主要是技术支持下的交易方式的创新。
我们看到: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相结合,给银行业带来的不仅是新的业务品种、新的交易方式的不断涌现,更重要的是银行经营模式的改变。
面对这样的时势,光大银行副行长李子卿坦言,如果我们还靠钢筋混凝土去与人家拚,而不是靠科技培养核心竞争力,那我们的生存空间将迅速丧失,直接影响到光大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居于同样的认识,为了提供更有效地客户服务手段、提高银行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客户账户资源的集中管理模式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各大银行纷纷走上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信息集中处理模式。
这种模式也并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银行的发明创造,而是遵循国外银行的经验与模式制定的。现代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无论大小,全部采用集中式处理模式,如:美国花旗银行、大通银行、香港汇丰银行、德国的商业银行等。中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引进先进的计算机处理银行业务,但由于当时国内的通讯条件不好,数据通讯线路容量和高速数据通讯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各家银行建立起多个数据处理中心,造成投资、资源、人力的极大浪费。今天,通讯不再是问题,所有国有大商业银行都在研究、建设集中式系统。国内最大的工商银行建立了南北两个处理中心;建设银行正在建立一个大客户服务中心;招商银行在几年的迅猛发展后,正在筹建统一的数据处理中心和建立全国一个Call Center;民生银行上市融资后第一件事就是将现有规模的系统一次性建成全国统一的集中模式。
我们相信,光大银行率先完成的大集中,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各大银行也会相继完成,届时,中国的银行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记者:光大银行从1998年底就开始搞大集中,一直到现在算是在国内银行界率先完成的,请您给我们介绍并总结一下光大银行实现全国集中式处理模式的情况?
李子卿:光大银行自1998年底开始,在综合柜台业务系统上实施在发达国家银行广泛采用的账户数据大集中管理模式,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在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最终于2001年7月5日彻底完成了全国37家分支机构的综合柜台业务系统及数据的合并工作,至此,我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全面实现综合柜台业务系统全国集中式处理模式的银行,同时,也率先成为全国第一家实现银行业务数据集中式处理的商业银行。
我行的综合柜台业务系统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1998年底全国建立十个数据中心;第二阶段,1999年整体接收原中国投资银行营业网点后,将原投行网点直接上挂总行处理中心,实现60%以上的数据集中;第三阶段,2000年上半年对黑龙江、重庆等六个分中心的数据进行向总行处理中心的收并工作;第四阶段,2001年对上海、广州和深圳三大分中心的数据收并。
记者:光大银行能最先完成大集中,应该说得益于领导层对科技工作的重视,我们注意到光大银行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时间比较早,请问光大银行的领导层当时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
李子卿:光大银行是一个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992年成立,虽然历史比较短,但是业务增长比较快,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长,这种发展和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分不开的。尽管我们发展比较快,但毕竟和国有大型银行,和世界级的花旗银行等大银行相比,它的规模是比较小的。特别是入世以后,怎么能够真的立住脚,能够更快的发展,是我们光大银行领导层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领导层确定从两个方面突出光大银行的优势。一个就是规范化管理。形式上体现在着装、用语、观瞻的标准化;更深层次上是业务操作的规范化,比如审贷分离。这种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利于我们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使我们规避了风险,增加了收益。第二个优势就是科技。全行上下都已经认识到,在国内外金融行业发展进步的今天,光大银行要想迅速发展、提高竞争能力,只有靠科技手段的支撑,只有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软件平台、统一应用系统、统一推广,才能走上高效、少投资,规范管理的道路,我们在过去三年多的实践历程中充分证实了统一的正确性。到现在,我们所有的银行业务都是电子化处理,实现了银行业务大集中管理。
记者:联网的方式也有很多,为什么选择走大集中处理模式?
李子卿:首先,所谓的大集中是相对分散而言的,因为中国的银行业,各分支机构都有一个计算中心,各自处理局部的业务,这是由于当时通讯条件的限制,无法联网。光大银行成立略晚了一点,所以在起步的时候就充分吸取了各家银行发展的教训。而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八横八纵的光纤铺通以后,通讯状况大为改善,使大集中成为可能。其次,银行现在强调一级法人治行,过去的银行管理体制是多级管理,法人制观念薄弱,总行是总行,地区行是地区行,法人是个模糊的概念。现在银行也强调风险意识了,而一旦强调了风险,模糊的多级法人就不再适应。再次,我们是一个新型的商业银行,我们必须考虑股东的回报,我们不可能在科技领域里乱投入,我们必须考虑盈利,包括节省费用和人力。我们初算,如果要按分散式的投资,在每个城市都搞一个中心,都搞一个主机系统,我们要多花2至3个亿(现在用不到2个亿就把全国都建起来了),因为每个城市都需要花2000万左右,而现在只要100到200万即可。也就是过去每个城市都要买主机、备主机、外设等等,现在只要总行买一套大家实现共享就行了(大概5000万)。此外,人力也节省了。我们各分行不需要考虑庞大的计算机队伍,总行有几十人的队伍就行。过去每个分行都有十来个人,他们轮流24小时值班,现在不用了。集中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对市场反应比较快。一个新政策的出台,一项新业务的开发,总行统一开发一个系统,经测试后上线,全国各分行第二天都可以普及。
记者:除了这个好处,大集中处理模式的实现,到底能为光大银行解决什么问题?能不能请您总结一下?
李子卿:有几个“有利于”吧。有利于实现一级法人治行,规避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解决报表信息失实的问题,避免多级法人的后果;有利于节省计算机资源、技术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多次重复开发软件,避免小而全,大而全的局面;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对市场变化,需求做出统一及时的反映,争取仅有的更多的市场份额;有利于规范全行操作流程和服务质量;有利于实现现代化银行管理模式——大总行,小分行;统一的数据信息资源为银行的新发展奠定基础,为利用数据仓库,经济模型做客户关系分析,结算风险控制,依照准确完整的数据信息资源对业务品种进行成本分析。
记者:如您前面所说,一个好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依赖于业务的规范管理,光大银行在集中的过程中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李子卿:大家都认识到今天的银行发展竞争主要靠科技,即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武装自己,这在宏观上讲是对的。但是大家也同样应该认识到:一个好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产生,首先是要有好的业务需求,有一套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管理办法与核算系统等。计算机应用系统不是凭空就有的,而是根据传统的业务流程、操作办法设计、开发出来的,它是业务手工处理方式的模拟或升华。所以,我们不但要重视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软件产品的应用,更要注意超越手工模式,探索和规范业务处理模式、操作方法。
一个好软件的产生依赖于业务处理模式,而一个好软件不是一推广使用就是最好的,起初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通过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升级、优化来不断完善,不能不用就批评,应该对软件不适用、不够好的方面不断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只有这样,一个好的应用软件才会产生出来。我们有一些软件的开发几乎是在完全没有业务基础条件的情况下,凭想象和摸索而开发出来,如:收付清算和网上银行等。开发工作十分困难,往往是先有程序,后有操作规范和管理办法。这些产品的开发又需要迅速适应和投放市场,因此,我们不要由于出现问题而片面否定新业务手段的发展,要善于在实践中发现新需求、新问题,提供改进意见。
记者:各个银行的大集中实现以后,会与人民银行的金卡中心形成什么样的关系?会是怎样一种局面?
李子卿:人民银行现在搞的“银联通”,目的是让各银行的卡,在全社会的各种机具(POS/ATM)上都能通用,这样就十分地方便人民群众。为此,人民银行建立了金卡交换中心,在各银行之间进行清算,现在除了总中心外,在18个城市都有金卡中心,光大银行已经全部加入了。人民银行的金卡中心也是为了入世准备的,同时,这避免了重复投资及资源浪费,比如以前一个商场里就有七、八台POS机,一个银行一台,其实只要一台就可以刷十几种卡,然后通过金卡中心清算,在各银行主机间进行交换。
交换中心和大集中是两码事,如果有关系,那也就是先横后竖还是先竖后横的问题。比如各地都不建金卡中心,然后光大银行阳光卡到深圳的建行使用,深圳建行一看是光大银行阳光卡,他就马上反馈到建总行,建总行通过交换中心又反馈到光大银行的主机,光大银行主机一看是黑龙江分行发行的,就从黑龙江分行扣款还给深圳建行,这是先竖后横;还有一种情况是先横后竖,比如深圳建行一看是光大银行阳光卡,就反馈到当地光大银行的主机,当地的主机再联通到黑龙江。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先竖后横更好一些,但已经形成这种局面了。对于光大银行来说无所谓,你先横也行先竖也行,反正光大银行都能连接。
记者:网络能不能弥补营业网点的不足,光大银行有没有打算利用其他大银行的机具?
李子卿:这是肯定的,谁的服务成本低就委托谁做,干嘛要自建体系,像其他大银行能接受我的卡就行了,比如某国有大银行已经发展到12万的特约商户,好几千台ATM。现在关键是他的网不接受我的卡,他保护自己,不想让你进来。人民银行现在要打破这种垄断,受益的将是老百姓。
记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网点较少的小银行来说应该是个机会,那您怎么看待这种技术对传统银行经营模式带来的冲击?
李子卿:最近几年INTERNET的发展确实很快,影响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处理模式冲击也很大,既为银行发展带来挑战,又带来不可估量的机遇。银行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在不开设分、支机构的前提下,就可以为客户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很多传统业务的服务。虚拟银行已经在营业。我们在充分考虑安全保障措施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网上的查询、转账、外汇买卖、股票买卖及投资理财顾问等业务。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弥补我行网点少的状况,采用虚拟银行方式来发展业务远远超出网点建设的效益。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您认为一个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应该是什么样的?
李子卿:大家知道,我们正面临着激烈的国内金融市场竞争,入世后又面临参与外资银行竞争的局面。能否参与外资银行竞争主要手段是看我们银行是否具备现代化银行的条件。现代化银行主要标志是全面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处理各项银行业务,计算机处理业务应该覆盖全部银行存、贷、汇及其它代理业务。具体地说,比如计算机、自助设备应该承担起会计、账务、出纳等重复性工作,减轻人员的劳动强度,代替人工制作账表、提供统计查询等咨询信息等;银行职员从会计、出纳等重复性工作转为投资顾问、理财顾问、银行中间代理业务的营销工作;银行的中间业务收益大于或等于资本负债业务收益,银行成为银行百货公司,提供更多服务性业务;银行业务由店铺经营转为依靠网络技术的虚拟式经营,如:INTERNET、电话、E-MAIL、无人自助银行等;营业网点的扩充让位于网络技术来扩展业务;利用数据仓库和挖掘技术与工具建立经济模型对各个业务系统数据进行不同目标分析,加强集约经营。例如,通过客户关系分析、结算风险控制、按业务品种进行财务核算等提供营销策略、管理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