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东事件与管理咨询 - 命题作文(管理咨询) - 贾磊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44 次) 时间:2001-08-02 23:56:50 来源:贾磊 (实在业余) 原创-IT

(20天前的作文,因种种原因没拿出来见人)

有人希望我以管理咨询的角度来说说王志东事件,实在头疼。因为这件事好像一直让我感到不快。实际上不止是我,似乎每一个直接和间接参与风险投资的人都感到不快。这些正在头疼的人大概有几种:
这件事中,资本方似乎发现中国的知本家实在难缠。于是有也曾被当做知本家而现在更纯粹是个资本家的人出来大骂王志东,什么我拿多少工钱你拿多少,我很不平衡之类的话也出来了。
另一立场上,知本家们似乎痛切地体会到资本的冷酷,甚至不惜为了自己的理想,要与无情的冷血的资本斗争到底。
而那些有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里的打工仔打工妹们,也开始怀疑自己的上司和上司的上司哪天会不会打起来,自已所在的企业是前途光明的理想事业呢,还是只能过一天算一天呢?
及至有聊的看客也感到不安。据说一个“英雄”沉没了,据说中国式的人情和理想应该消失了,据说WTO也意味着我们的职业观、经营观、甚至人生观的要经历冷酷的清洗……
这问题或许更像心理咨询而非管理咨询的业务范围,不过在我们的国情下,人的思维方式那样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王志东事件正是一例。

英雄还是英雄
我们以前对于英雄的理解远不仅限于成就,总要把他的理想、甚至人格也统一进去,似乎商场上的英雄也要是理想和人格的英雄。过去的宣传似乎可能隐含了这种观念,于是现在有人出来说王志东是企业公关造出来的英雄,并做不经意状翻出一些让人怀疑王的人格的细节来。但是王志东这些年在IT业和互联网界的成就毕竟是物质的,有什么造不造的问题呢?
只不过,现在不管是看客,还是当事人,常把人格、理想和英雄这三个词那样紧地联系在一起,于是离开了理想自然就失去了一切。王志东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在新浪, “因个人兴趣离开”于是几乎成了对他的侮辱。
于是另一个理想主义的英雄老榕,就自然要出来为王志东说话了。我很喜欢看老榕的文章,也常去某个后院的地方看看他在媒体发表之前的言论,喜爱老榕,因他的理想和人格。但不会因此而认为My8848会成功,相反,他有那么多感情和精力投入这件事,反而令人更担心他的My8848了。

王志东的理想与新浪的理想
不仅王志东,许多人把自己的理想简单地概括为“要搞一个了不起的什么什么公司”,或者成为“什么什么行业了不起的第一人”。其中总是暗含着一个前提,就是企业是自己的,如果这个前提成立,那么进入规则化的市场环境中就成了错误,让风险投资控股就更错了,除非像丁磊那样控股50%以上,或许还行。话说回来,丁磊都想把网易卖掉了,他说自己只是想搞搞技术,如果是真话,他实在是明白人。有人拿职业经理人的标准来批评王志东,这又可能成为对他的侮辱,雁雀的思路了,那不会是王志东的标准。
风险投资方式或许并不是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方式。因为所谓发达的规范的风险资本,它的理想不可能是创业者的那个理想。新浪这个企业是做给资本方看的,上市之后又是做给美国而不是中国的股民看的,这个企业的目的与王志东的理想,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一回事!除非他有办法让各个理想共存!

王志东早就离开新浪了
据说美国那边早就这样描述王志东:很少用英语讲话,与董事们很少交流(好像还说老榕是骑着马在沙漠里搞电子商务)。在一篇站在王志东立场,指称茅道林为幕后黑手的文章里,说王志东在国内忙着干实事,而茅在外面游说于各大股东之间,黑了王不只一道。另一篇显然是站在资本一方的文章里,则提到在赶走王之前,资本方代表陈立武曾到北京秘密与王的主要助手一个个谈话,得出了无人支持他的结论。在这上上下下的行动之后,王得知被免时还会感到“震惊”和不解,实在是太让人不解了。
如果王缺少交流,那么新浪是否只是像一部机器一样的运转呢?按现在新浪的说法,似乎是的,因为“新浪仍在如常运作”。但是这部机器没有达到投资者的要求。如果新浪像机器一样运转,而王上下不通,那岂不是他早已神出新浪了?

马后炮
资本方怪罪王志东一年的思索没有找到解决办法,包括执意不愿将这个包含着自己理想的企业被别人购并。其实王并不是没有办法,只不过坚持认为按自己设想的方式走下去就行了。这个方式真的错了?美国人找到在中国做新浪的正确道路了?他们在自己的老家也还没有找着互联网的北啊!
可惜王志东似乎没什么办法沟通交流,让资本方理解自己的方式,直到没有机会再验证这种方式。以某种形式,他被自己和他人一同封闭起来了。王志东何以进入这样一种封闭状态,不得而知,不过,看来是没有人及时直言这一关键的问题。当初情投意合的茅道林,不去解决王的问题而去搬董事会了;他的将军们除了被资本方总结出报怨,也没有为王起什么好作用。新浪之外,英雄同盟老榕在事发之后说了不少话试图帮王志东挽回面子,但他如果早给朋友指出关键的问题呢?现在是不是还没有提?
确实,在讲求规则、竞争激烈的市场游戏中,我们的很多思维习惯非调整不能适应。如果说理想、人格与英雄的混淆让我们困惑,情义、面子和原则不分则意味着沉重代价,直到同志似乎不再志同,朋友似乎变成敌人。
除非王志东当时真没发现新浪内部有问题,如果知道新浪内已经没人对自己说关键的话了,不能听到心平气和而充满热情的意见了,或许早该去找合格的管理咨询。那可能就不用事后再请律师了。

后记:不简单的管理咨询
说说太容易了,但如果王志东真的请过管理咨询,这个问题是否真能够解决呢(这里假设就新浪网的经营策略方面暂时还得不出对错判断)?确实很有难度,非真正优秀的咨询不可能完成这个使命。
首先就有个问题,咨询公司的调查能否发现这个关键症结?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信息“得益”于一场激情演出中各方面的挖掘和多种形式泄漏,但在咨询公司的现场调研中,有些信息可能没那么容易得到,资方代表陈立武能问出来的问题,咨询方要问会有相当的难度。好在高效的交流方式对于优秀的管理咨询来说,是看家的本领,总能得到一些信息;而其后的分析将更加重要,在这个方面,我们面对的不是成摞的财务数据,但同样的,是要从繁杂的信息中抓出这个要点。
而找到症结之后,还要面临另一个高难度:能否有效地建议解决问题?因为及时说真话、坚持说真话,有时真的很难。国际大牌的咨询公司在中国也犯过同样的错误。麦肯锡中国的一位高层总结实达教训时说得实在,关键是两个:一是当初没坚持劝说实达的领导在两套方案中选择渐进而不是一步到位的那一套,二是在实施遇到挫折时没坚持劝说他们不能放弃。因为当初对实达高层意愿的顾忌,把实达和自己都卖了。毕竟,决定最终结果的是市场,不论是产品的市场、服务的市场、还是资本的市场,不是哪一个人。无承受力听不得意见,不敢担风险也起不了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