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比笔墨更深远 - 数码风格 - 喝彩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0 次) 时间:2001-08-02 11:44:19 来源:喝彩 (小玖宝) 原创-IT

徐志摩说,他轻轻地走,正如他轻轻地来, 轻轻地挥一挥衣袖,带不走一片云彩。我对这位大诗人的生命感悟,始终不敢苟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伤感不正是被他装进记忆的盒子,一起带走了吗?记忆与生俱来,绝不仅仅是怀旧者的“小资”家产。记忆具有个体性,它是生命中最经典的老照片。然而,记忆又具有集体性,此时它是意义的渊薮。

1999年的6月,“梅雨”包围着整个上海,天空阴霾一片。原本使人晦涩的天气,却没有干扰一群激情勃发的人。这群人正在为他们新事业的开端而紧张忙碌着,他们就是赛博数码广场最早的13位筹建人员。短短6个月的时间,他们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分工明确、却又紧密协作。1999年12月25日,赛博数码旗舰店在淮海路香港广场开业一举成功。淮海路从此多了一道闪耀数码光彩的亮丽风景。在20世纪最后一个圣诞节的夜晚,这个由13人组成的第一个TEAMWORK胜利地埋下了赛博事业的奠基石。开业的当天场景被一幅幅影印在照片上,我可以在卖场的不同地方,从拥挤的人群中找出他们每一个人的身影。静态的画面只留下了他们出现在不同地方的瞬间,而当他们回忆起筹建赛博数码广场的那段时光,“从0到1”的兴奋、疲惫和欣慰几乎可以概括所有人的记忆。

精实整合营销集团创始人、同时也是赛博数码广场的创始人张瑞麟,根据11年的整合营销经验,将传统电脑卖场的功能放大,借着旗舰店招商的大好时机,率先在中国提出了全新的 “4C概念数码广场”(即集计算机产品computer\通信产品communication\数码家电consumer electronic \网络产品.com 为一体的现代化商场。),99年末曾在业界击起不小的波澜。很多人认为,自己做了好几年的电脑卖场原来只是人家经营产品中的一部分,刚刚成立的赛博很有可能成为行业中的黑马;然而不同的声音也同样“铿锵有力”。那时,正值上海“网络热”,各种概念被炒的漫天飞舞,一些人认为造“概念”只是雕虫小技,不必当真,IT的主流产品是PC,数码产品还是“徒孙辈”的呢!
各行各业关于“概念”的大讨论持续了两年之久,至今仍影影绰绰在我们耳边响起。或许,人们过于关注“概念”,却总是忽略“XX概念”中“XX”的作用。对于概念,张瑞麟有自己的诠释:概念不是创新的代名词,具有独特特征的事物都是概念,而概念的关键特征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位学生具有“球”的概念,那么当他面对各种“球”类时,他(她)都能辨认它只是球。如果没有教他球的关键特征,甜瓜很可能使他产生混淆。有些人只是一味宣传产品全、价格优、服务好只给大家一个笼统的概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4C明确了赛博的经营思路。当时上海已有大小近20家电脑卖场,模式大多一致。只造概念,就如同“换汤不换药”没有竞争力。引进新产品,扩大经营范围,即拓宽了市场又规避了同质风险。将淮海店设在最有名的商业街成本相当高,但只有这个地方,手机、数码家电才能够有市场,所以在选择了近30个物业之后,我们接受了价位最高的香港广场。数码产品在1999年确实市场份额很小,但我们注意到它的成长空间很大,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高速发展,使我们看好数码家电的未来前景。如今手机、数码家电的销售额占赛博总销售额的近1/2。所以概念不仅仅是绚丽的外衣,它更是让你明确做事思路,并一直坚持做下去的“引航图”。

我想对于概念的错误认识,应归罪于学校的老师。临考前,所有的老师都有一句惯用语:快考试了,大家脑子里要有这个概念。学生一片木然。什么概念呀?老师,你想让我做什么,你就说嘛,你不说,我又怎么知道呢?瞧,人家星爷的概念多明确!

回忆起筹建赛博的那段日子,张瑞麟只记得,在淮海店开业前夜,他独自站在霓虹闪烁的淮海路上,仰望着高高悬挂在香港广场上“赛博数码广场”的招牌,大声说了句:要做就做LEADER。

淮海店开业当天,早上9:00赛博数码广场执行官朱家义亲手打开店门。在此之前,公司早已明确了经营目标:2003年要在全国开设50家店。这是赛博的第一扇门,他要亲自打开它,站在门口迎接赛博的第一批客人。冬天的早晨,路上的行人不多,大家脚步匆匆,没人来得及注意这经历了半年的艰苦奋斗才敞开的门。朱家义觉得这样光站着不行,抱起为开业印制的DM走进行人中间。他微笑着,认真的发给每一个行人,嘴里还不停的介绍着。不少人接过他的DM站在他身边不走,并用奇怪的眼光看着他。回忆当时的场景,朱家义自己也觉得好笑:因为要参加开业典礼,他当时穿着很庄重。上海在路边发DM的人很多,不足为奇。可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拿着手机,还不时操着台湾口音讲话,这个的“发传单的”,大家可能还没见过。等他明白了为什么人家都奇怪地看自己,他才感觉出冷。毕竟一件衬衣,一件西装,是抵不过刺骨寒风的。朱家义说,有一种精神给了他温暖,让他坚持了下来。那就是团队精神。和他一起筹备赛博的13位“战友”,包括董事长张瑞麟,原淮海店店长、现华东区大区经理长薛允功,赛博企划部经理李广,同以往一样,正和他一起“并肩战斗”在寒冷的淮海路上。其他新招聘到赛博的员工在“前辈”的带动下也随之加入。那个早上有近30名“赛博人”遍布在淮海路的各个路口,做起了“直效行销”。

或许正是这些“奇怪”的“派发员”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一对一行销”也充分显示出它的魅力,拿着DM走进赛博的人越来越多。淮海店开业当天,人潮量高达两万人,销售额近两百万,令同行刮目相看。每每提起淮海店开业成功,朱家义总会提及这段往事,并始终强调:赛博正是这样完成了“第一个成功”,功臣不是某个人,而是一种精神。

2000年6月9日,赛博数码广场合肥店开业;
2000年6月24日,赛博数码广场上海二店(虹口店)开业;
2000年10月1日,赛博数码广场重庆都市店店开业;同日,赛博数码广场武汉店开业;
2000年12月30日,赛博数码广场南京店开业;
2001年3月31日,赛博数码广场重庆二店开业;
2001年6月13日,赛博数码广场深圳店开业;
短短一年半的时间,赛博在全国6个城市开设了8家连锁店,平均经营面积在6000米以上。员工随之增加了二百多人。这样的发展速度,这样的规模扩张,令行业内的所有都人感到吃惊,只有赛博自己知道,大也罢、快也罢,都是一步步脚踏实地走出来的。

电影中有一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江湖”。为了适应发展需要,赛博改善了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在很多方面采用了“并行方法”,鼓励与事业相关的“项目组”并行发展。于是分散而集中的“江湖”形成了。工作在各个岗位上的员工在各自的“江湖”中打拼,记忆提炼了全部过程。这些记忆各有不同,却又共同打着“赛博”的烙印。《两百个人的记忆》就这么诞生了。然而从构思到成文却经历了近半年的时间。在此我要提及两个给予我的工作以莫大支持的人,赛博华东区大区经理薛允功先生和〈计算机世界〉华东版市场总监高颖瑞先生,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鼓励、帮助和耐心的等待。我的文字是否真的能准确生动的记录“赛博人”的记忆,一直是我所忧虑的。尽管我已倾尽全力,但我始终相信,他们的记忆远比我的笔墨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