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49 次) 时间:2001-08-02 10:37:03 来源:王宏亮 (乐天) 原创-IT
尽管中国金融业目前实行的依然是分业经营体系,但在组织机构上,已经出现了包含银行、证券和保险等多个业务的金融(控股)集团,如光大集团、中信集团和中银国际等。这些多业经营的集团事实上已经在实行证券零售业务范围内的“银证合作”,如银行卡与证券营业部保证金的划转、股票质押贷款以及开放式基金发售等等。而随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深度介入投行业务,“银证合作”已经延伸到证券批发业务领域。正如汪兴益所说,“不管是商业银行还是投资银行,最终发展的目标都是金融服务企业。”
从国债一级自营商到上市公司主承销商,从股票经纪到基金投资,从境内证券业务开拓到境外证券发行,如今投资银行的业务空间已经大为拓展。除了承销业务外,诸如收购兼并、资产重组、股权转让、资本运营、财务顾问、项目融资、战略投资、管理咨询、公司理财、资产委托、基金管理等等也都进入了投资银行家的视野。同时,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有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也有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
当然,还有外资和合资金融公司。作为较早开放的领域,早在几年前,就有外资投资银行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并开展投行业务了,如美林、摩根·斯坦利、高盛、百富勤、所罗门兄弟、第一波士顿等等。借着承销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石油、中国移动的海外上市,以及中国银行的重组等等,不少外资投资银行赚取了不菲的承销收入。不光如此,它们还有着更大的野心,就是在中国市场建立合资甚至独资投资银行。
例如,摩根士丹利在与建行成立了中金公司之后,现已着手进军国内资产管理及信用卡业务。瑞银华宝董事兼企业融资经理周轲也对记者表示,该行正筹备在中国成立合资投资银行及资产管理公司,其目标则是成为中国三大投资银行之一。
反观国内,足以与这些外资金融机构相抗衡的投行实在寥寥可数。当然,如果能够在上市、银证合作以及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等体制问题上有所突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及中银国际、中金公司等等新型的投行中坚们未尝没有机会与外资投行一拼高下。但问题是,体制的壁垒能轻易打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