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网络文学” - 散文 - ★李元勤★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41 次) 时间:2001-08-01 16:22:14 来源:★李元勤★ (李元勤) 原创-IT

人类是很容易忘记自己的历史的,这可以从我身上得到例证,因为没有电话、传呼、手机、E-mail、ICQ,我简直无法找到一个人,真不知道如果没有现代通讯怎么办,如果有一天,大家说有一本什么好书、好文章,大家第一念头就是到网上去找,也许那时才是网络文学时代真正来临了。
在网上不少的论坛里,谈论网络文学有点热闹也有点过时,有很多人认为网络文学就是关于网络的文学,比如《第一次亲密接触》这样一篇言情小说加上流行的网络语言就成为了网络小说,我觉得这样的说法也太狭窄了,网络仅仅是一种传播方式,如同竹片、布、纸张一样,只不过如同制纸术出现改变世界一样,网络的出现也会让现代的出版业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网络文学应该说是以网络为传播介质的文学,为叙述方便,我大致分为三类给大家介绍。
最早在网络上有一定影响的中文文章可算为第一类,它们大多出自于alt chinese text(简称ACT)新闻组。在1993、1994年的两年间,这个新闻组特别活跃,参加新闻组的大部分都是学理工的海外留学生(以及毕业后成为专业人士的前留学生)的课余、业余创作。因此,海外网络文学有着校园文学、留学生文学的许多特点,而且由于作者基本上都是理工科出身,其实谈不上具有多少专业性。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创作没有流俗,没有半途而废,虽然很难产生巨作。比较有代表性作者有方舟子、图雅、少君等,在“一会要交作业,一会要去饭店洗碗,一会又要去车站接同学,每一件事都刻不容缓,每一个人都讨债似地追你,一直把你轰进坟里才罢休”生活中,偷得浮生半日闲,往键盘上打一篇玩意,是他们独特的写作方式和心境,这和我们常常看见的国内文坛写手们从容优雅的写作大不相同。
而让网络文学真正响亮起来,让传统文学界对网络文学摇着头又不得不承认的是上面我提过的台湾痞子蔡的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它就是第二类的代表作,故事的开头说:“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能买一栋房子。我有一千万吗?没有。所以我仍然没有房子。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我有翅膀吗?没有。所以我也没办法飞。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焰。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吗?不行。所以我并不爱你”。这样的文字有几分王朔的贫,加上网络上的特有语言,吸引了不少的网民,掀起了一股网络文学创作的热潮。
在大陆网络文学众多的参与者中,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影子,有的干脆就叫《第二次亲密接触》、《无数次亲密接触》,比较出名的有《我的爱慢慢飘过你的网》、《网上绝音》等,这类作者大多都是业余创作,总的来说水平不太高,但数量相当惊人,其中不乏错字别字,让很多网友认为这就是网络文学的风格,对于这些,也有很多明眼人看不过去,觉得让这些文章横行完全是误人子弟、遗害无穷,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很多网上作者写作完全是自娱自乐而已,人家又没挣稿费,你不喜欢是你自己的事,大可换个站点溜溜嘛,很多传统媒体对于这类网络文学的否定是基于一种恐慌,因为网络文学的发表与否再不由他们掌握生杀大权的了,任何人都可以办网站,任何人的任何作品都可以发表,只要你喜欢让大家看,可以说,因特网给了所有人和传统作家同等的权利,唯一的选择权就在浏览者手中了,其实网络就是我们的社会的缩影,流行的就是大家需要的,网上访问人数最多的是什么?色情、美女、游戏、股票,如果说文学的话,那肯定是武侠小说第一,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的,当然,文学网站也有很多人访问,只不过相对来说要少得多,这就是现状。
除了以上两种,第三类网络文学实际上就是传统的文学作品搬上了网,其一如黄金书屋、书路、文学城这类网站,主要就是收集扫描整理大量文学电子书,这让很多嫌书太贵而又想藏书的人(包括我)非常高兴,不过这类站点一般都有一个尴尬的问题——版权,因版权问题几位作家将某网站告上法庭曾是前一段时间的热点新闻。对这个问题,比较激进的观点是应该取消版权(包括软件版权),这才能让网络文学更丰富,人们能读到自己想读的书,说穿了,版权保护只是提供给出版商(软件商)牟取暴利的机会。
和上面的作家不同,另一些作家却很想把自己的作品登上网,和读者多多交流,大多数都是通过一些专门的文学站台,《重庆文学》就是其中之一,通过网络使作品的传播更广泛,不受区域、国别限制,是传统书籍杂志无法比拟的,重庆年青女作家谭竹的日记体小说《少女日记》虽然早已出版,但只是在重庆的文学圈有一些影响,《少女日记》上网后,大受读者欢迎,引起了上海等文学界的重视,以及于很多人误认为这本小说是在网络上发表的。现在,《重庆文学》上有很多在重庆有代表性的作家诗人及作品,访问人数近5万人。在网络上还有很多和《重庆文学》类似的站台,如《圈点》(云南信息港主办)、《今日作家》(鲁迅文学院主办)、《汉语文学》(成都几位诗人主办)等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作品都是由作家本人提供,不存在版权问题,办站目的都是出于对于文学的热爱,方便作者和读者交流。另外,有不少作家或作者的个人主页也有着质量相当高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等,虽然访问量不大,但都有自己的特色,而随着更多的传统文学刊物的上网,也为网民提供了更多作品阅读,大大丰富了网络文学。
不过,也许很多人不认为第三类不属于网络文学,其实,争论什么是网络文学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不管怎样说,办文学网站就是为读者服务,这才是最实在的。在九七年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有网络文学这个提法,只是发觉做网站新鲜,比传统方式省钱省力,就建立了《重庆文学》网站,因为受到很多朋友的喜欢,也因为有更多的朋友的加盟和努力,才能发展到今天,现在,我们新办的《界限》网络诗歌杂志也受到不少朋友的欢迎。这说明,在网上,喜欢诗歌和文学,具有一定欣赏水平的读者是很多的,而网络除了给读者更多的免费文学作品阅读,还通过论坛,使读者和作者、读者和读者都有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就是因特网的本质——“不管你在世界的那一个角落,都能方便地进行交流”,通过网络,作者的作品得到发表,读者看到喜欢的作品,大家的心愿都得到满足,这难道不是作者和读者的理想国吗?

●也谈“网络文学”

人类是很容易忘记自己的历史的,这可以从我身上得到例证,因为没有电话、传呼、手机、E-mail、ICQ,我简直无法找到一个人,真不知道如果没有现代通讯怎么办,如果有一天,大家说有一本什么好书、好文章,大家第一念头就是到网上去找,也许那时才是网络文学时代真正来临了。
在网上不少的论坛里,谈论网络文学有点热闹也有点过时,有很多人认为网络文学就是关于网络的文学,比如《第一次亲密接触》这样一篇言情小说加上流行的网络语言就成为了网络小说,我觉得这样的说法也太狭窄了,网络仅仅是一种传播方式,如同竹片、布、纸张一样,只不过如同制纸术出现改变世界一样,网络的出现也会让现代的出版业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网络文学应该说是以网络为传播介质的文学,为叙述方便,我大致分为三类给大家介绍。
最早在网络上有一定影响的中文文章可算为第一类,它们大多出自于alt chinese text(简称ACT)新闻组。在1993、1994年的两年间,这个新闻组特别活跃,参加新闻组的大部分都是学理工的海外留学生(以及毕业后成为专业人士的前留学生)的课余、业余创作。因此,海外网络文学有着校园文学、留学生文学的许多特点,而且由于作者基本上都是理工科出身,其实谈不上具有多少专业性。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创作没有流俗,没有半途而废,虽然很难产生巨作。比较有代表性作者有方舟子、图雅、少君等,在“一会要交作业,一会要去饭店洗碗,一会又要去车站接同学,每一件事都刻不容缓,每一个人都讨债似地追你,一直把你轰进坟里才罢休”生活中,偷得浮生半日闲,往键盘上打一篇玩意,是他们独特的写作方式和心境,这和我们常常看见的国内文坛写手们从容优雅的写作大不相同。
而让网络文学真正响亮起来,让传统文学界对网络文学摇着头又不得不承认的是上面我提过的台湾痞子蔡的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它就是第二类的代表作,故事的开头说:“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能买一栋房子。我有一千万吗?没有。所以我仍然没有房子。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我有翅膀吗?没有。所以我也没办法飞。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焰。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吗?不行。所以我并不爱你”。这样的文字有几分王朔的贫,加上网络上的特有语言,吸引了不少的网民,掀起了一股网络文学创作的热潮。
在大陆网络文学众多的参与者中,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影子,有的干脆就叫《第二次亲密接触》、《无数次亲密接触》,比较出名的有《我的爱慢慢飘过你的网》、《网上绝音》等,这类作者大多都是业余创作,总的来说水平不太高,但数量相当惊人,其中不乏错字别字,让很多网友认为这就是网络文学的风格,对于这些,也有很多明眼人看不过去,觉得让这些文章横行完全是误人子弟、遗害无穷,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很多网上作者写作完全是自娱自乐而已,人家又没挣稿费,你不喜欢是你自己的事,大可换个站点溜溜嘛,很多传统媒体对于这类网络文学的否定是基于一种恐慌,因为网络文学的发表与否再不由他们掌握生杀大权的了,任何人都可以办网站,任何人的任何作品都可以发表,只要你喜欢让大家看,可以说,因特网给了所有人和传统作家同等的权利,唯一的选择权就在浏览者手中了,其实网络就是我们的社会的缩影,流行的就是大家需要的,网上访问人数最多的是什么?色情、美女、游戏、股票,如果说文学的话,那肯定是武侠小说第一,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的,当然,文学网站也有很多人访问,只不过相对来说要少得多,这就是现状。
除了以上两种,第三类网络文学实际上就是传统的文学作品搬上了网,其一如黄金书屋、书路、文学城这类网站,主要就是收集扫描整理大量文学电子书,这让很多嫌书太贵而又想藏书的人(包括我)非常高兴,不过这类站点一般都有一个尴尬的问题——版权,因版权问题几位作家将某网站告上法庭曾是前一段时间的热点新闻。对这个问题,比较激进的观点是应该取消版权(包括软件版权),这才能让网络文学更丰富,人们能读到自己想读的书,说穿了,版权保护只是提供给出版商(软件商)牟取暴利的机会。
和上面的作家不同,另一些作家却很想把自己的作品登上网,和读者多多交流,大多数都是通过一些专门的文学站台,《重庆文学》就是其中之一,通过网络使作品的传播更广泛,不受区域、国别限制,是传统书籍杂志无法比拟的,重庆年青女作家谭竹的日记体小说《少女日记》虽然早已出版,但只是在重庆的文学圈有一些影响,《少女日记》上网后,大受读者欢迎,引起了上海等文学界的重视,以及于很多人误认为这本小说是在网络上发表的。现在,《重庆文学》上有很多在重庆有代表性的作家诗人及作品,访问人数近5万人。在网络上还有很多和《重庆文学》类似的站台,如《圈点》(云南信息港主办)、《今日作家》(鲁迅文学院主办)、《汉语文学》(成都几位诗人主办)等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作品都是由作家本人提供,不存在版权问题,办站目的都是出于对于文学的热爱,方便作者和读者交流。另外,有不少作家或作者的个人主页也有着质量相当高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等,虽然访问量不大,但都有自己的特色,而随着更多的传统文学刊物的上网,也为网民提供了更多作品阅读,大大丰富了网络文学。
不过,也许很多人不认为第三类不属于网络文学,其实,争论什么是网络文学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不管怎样说,办文学网站就是为读者服务,这才是最实在的。在九七年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有网络文学这个提法,只是发觉做网站新鲜,比传统方式省钱省力,就建立了《重庆文学》网站,因为受到很多朋友的喜欢,也因为有更多的朋友的加盟和努力,才能发展到今天,现在,我们新办的《界限》网络诗歌杂志也受到不少朋友的欢迎。这说明,在网上,喜欢诗歌和文学,具有一定欣赏水平的读者是很多的,而网络除了给读者更多的免费文学作品阅读,还通过论坛,使读者和作者、读者和读者都有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就是因特网的本质——“不管你在世界的那一个角落,都能方便地进行交流”,通过网络,作者的作品得到发表,读者看到喜欢的作品,大家的心愿都得到满足,这难道不是作者和读者的理想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