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达告别ST料成定局 - 资本观察 - 王宏亮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75 次) 时间:2001-08-01 11:00:18 来源:王宏亮 (乐天) 原创-IT

叶龙在离职前,曾著文“痛说”实达2000年扭亏未能成功的关节所在,咨询失败、盲目扩张、资本失利被突出地列为三大原因,而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资本运作的失利。“由于资本运作涉及面太广,操作难度大,加上股东、董事会、经营层等多方原因,结果导致了2000年度巨额亏损的出现”。
亏损原因当然不止这些。比如生产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三项费用上升幅度过快,抵消了一部分由主营业务收入带来的利润;比如缺乏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不足,除了终端、打印机、POS、Modem等少数产品具有绝对优势外,实达其他产品的优势均不显著;比如偏处东南一隅的地域劣势;比如企业文化体系、人的思维方式、技能等软资源的缺位,如此等等。
有专家认为,实达电脑以集团上市而非某个产品公司上市的方式,也是导致其缺乏回旋余地的主要因素之一。加以缺乏“断腕”意识,当某一投资项目失败后,很容易出现一损俱损的情形。
回头说实达的产权结构。实达最初确立的“国有法人控股,员工占重要股份”的股权结构在当时无疑是有优势的,但由于国有法人控股的股份分别属于多家国有法人机构,最大股东的股份也仅为26%,因而使得很多重大决策在沟通与平衡上花费了大量的交易成本,致使集团在处理不良资产时当断不断,错失了很多战略先机。此外,由于面向员工的定向扩股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原有的“员工持有集团公司股份”的利益共同体平台的激励作用也开始钝化了。尽管集团于1998年底就着手对员工持股方案进行重新设计, 2000年5月,为盘活工会社团法人股,还引进了新的大股东,但一年多来,由于诸多原因,这项旨在建立新的“利益共同体平台”的激励工程一拖再拖,始终没有立起来;加以持“子公司”重要股份的方案悬而未决,经理层持股制度、期权制度也迟迟未能面世,就更使新利益共同体平台的效能发挥受到牵制。
凡此种种,都使继任者贾红兵有一种“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感觉。好在,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走过来了。凭借三大工程,凭借在财务、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主营业务提升、组织体制改造、基础管理能力提升五个方面的全面调整,实达应该可以逐步剥离VCD、机电制造等劣质资产,发展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产业,最终完成向“核心竞争力突出的全面信息设备及解决方案系统供应商”的过渡。据了解,未来3-5年,实达将专注于以下三个领域:iHome数字家庭、iCom信息企业、iTrade电子交易。这应该是实达的强势所在。
贾红兵对于实达面临的形势有着清晰的而不是盲目乐观的判断。他不认为下半年实达的基本面能够好转多少。“外设这一块应该说受影响不大,因为像国家数字城市、金融电子化改造这样的大工程照样还是要做下去;PC这块持平就不错;网络产品受的影响则要大一些。应该说,现在是形势紧张,而我们还要扭亏,压力自然很大。”
不过,贾红兵援引Intel前总裁安迪·葛鲁夫的话说:不好的企业在危机中消失,一般的企业度过危机,伟大的企业则在危机中获得发展。面对亏损和失误,实达有信心完成从做大到做强的战略转变。“目前,实达集团的经营形势已经开始出现转机,并有望在今年扭亏摘帽,走出低谷。”贾红兵如是表示。
一度走入ST围城的实达,因为挫折,所以成熟。就想当初走入ST是一种必然一样,如今在踌躇满志的贾红兵执掌实达之后,实达彻底扭亏并从从容容告别“ST”的那一天的来临,相信也已经是一种不用等待很久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