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1 次) 时间:2001-07-31 00:26:54 来源:北京的雨 (北京的雨) 收藏
软件工程师是真正的艺术家,当代码变成程序时会呈现立体的美感,而享受这种美感,是张志最快乐的事
按:玩魂斗逻的高手,三条命能打通关
13岁自己学会了用C语言编程。
高三一毕业,就用自己挣的钱买了一辆车
IBASE公司的网络数据库最核心的源代码也只有他和总裁知道
公司将实行期权制,他排在第一位。
他的学历只是高中毕业
天空一样自由的心灵
IT这个行业,以火箭般最快的速度聚集人才,从技术角度讲,如果以本科所应掌握的技术水平为界,本科以上学历者称之为高手的话,IT业也可谓高手如云。如果将这些人以百人为组,选出其中最好的,称之为“顶尖高手”,能选出的确已不会太多。如果再于这些“顶尖高手”中找出年龄在20岁以下的,恐怕更是凤毛麟角了。那么,如果在这些“凤毛麟角”中找到仅有高中毕业文凭,没有上过一天大学的呢?恐怕要花上很长一段功夫也难找到,记者恰好找到了这么一位:“高中毕业的少年顶尖高手”——程序员张志。
雨后的星期六上午,天高无云,令人心胸开阔。在一个穿透过充足阳光的宽大办公室里见到了穿着水洗布裤子和老式体恤的张志。
要读书就去美国
在97年的圣诞夜,张志在四中的班志上写下了这样的话:“数学老师的语文真的有我们好吗?语文老师对数学是不是也很通?其实都不见得。一个哲学家不会去研究歌德巴赫猜想,一个高明的外科大夫也不会去研究微积分的。但他们为什么要求我们样样都行?”
谈话是从张志98年北京四中高中即将毕业开始的。邻毕业的时候,张志翻看了清华大学的教材。他发现,清华在未来的四年里能教给他的专业知识他早已经自己学会了。在谈话之中,张志不止一次的谈到对国内现行教育制度及教育水平的不满。于是,张志想去美国读书,要比他的同学们上完大学后再出国领先一步。“我父母从来就是这样,想在别人的前头、干在前头,我也这样”。张志第一次这样评价了自己。
那年,北京四中刚刚与美国的MARIETTA大学建立了人才输出,免试入学的关系。校长邱济隆很看重张志,于是他成为了四中理科班第一个保送的学生,向MARIETTA大学推荐。让邱校长和张志怎么也想不明白的是,美国校方已经同意,但签证却出了问题。按一般情况,美国人很愿意象张志这样的人去他们那里,而且越有移民倾向越好。但这次却有所不同。据知情人透露,阻止张志离开的,可能不是美国人。
美国使馆的4次拒签使张志留在了中国。
要工作就在中国
没有上大学对于张志来讲到现在也很难说是不是一个遗憾。至少张志认为这是件好事。对于他来讲上大学无非是博一个好的学历,将来会有更好的机会。而国内给了张志发展的机会,自己并不需要那块敲门砖。在程序编写方面,天赋远远要比受教育的程度重要。这个行业越年轻就越容易出成绩。入行越早越好。
张志的父母都是高级工程师,但对于电脑、网络还只停留在应用层面上。他们对张志的担心单纯且唯一:害怕这个电脑天才的儿子去当“黑客”,闯出大祸来。因为他们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
张志的父母把他安排在了做网络数据库的IBASE公司做事,吴广印是这里的总裁,也是张志父母的朋友。搞技术出身,是一位很有影响的研究人员。在办理签证期间,张志拒绝了广州电讯和惠普的盛情邀请,却破天荒的与第一次见面的吴广印谈了三个多小时。吴广印告诉他,你要么去做数据库,要么去编游戏软件,不要再干别的了,会耽搁你。而这两件事正好也是张志最喜欢的。吴广印告诉了张志今后的路,也给了张志最充分的机会。
吴广印说:“这些年来再没见过比他更出色的了”。
编程——自由的心灵比技术更重要
早就听说过那些搞纯技术的高手们就象小说中武林中人物一样,他们敬佩那些武功更高的高手时,英雄可以不问出处。
张志的同事说,他刚来时除了吴广印没有人觉得他是个什么人物。这里的程序人员当然是一流的:24个硕士、2个博士,压根连本科的位子也没有。张志,这个“18岁的高中毕业生”,无论从学历还是经历上看,进不了硕士、博士这些大师兄们的法眼太正常不过。张志的父母也担心儿子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编程是硬碰硬的真功夫,在行家眼里是没有半点玄虚可以糊弄的。张志很快的就找出了吴广印编了十几年、已被众多工程师完善了的程序中的问题,并进行了优化、修改。没有费什么力气就让所有人都忘记了他的年龄和他的学历。如果还有人记得的话,也不过是藏在惊叹号后面的后缀而已。问起张志这事,他却有这么大的孩子少有的谦虚。
自从出国未果工作后,张志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而这个“道理”只属于他自己,非他勿用:他渐渐认为,自己幸亏没有上大学,因为象他这种在某一方面有天分的人实在不应该去接受所谓正规教育。尤其是在程序编写方面。张志认为,学校里老师是一步步教的,学生是按照顺序来学的。这样在应用的时候,有规律的固化思维就会影响到创造性。张志至今也没有一个计算机老师。所有的知识都是他自学的。他要靠自己把没有系统性的点连起来构架成为一个知识系统。这个摸索过程使张志在今后的编程中思路更复杂、更广阔。张志一直在强调:对编程来讲,C语言技术是开放性的,不是问题,每个程序员都能熟练掌握,而不受约束的创造性思路却只属于每个人自己。这需要程序员本身具备开放、自由的心灵和想象力。
天才在更年轻时显露
张志小时侯做飞机航模,从早上十点到夜里两点不出屋,夜里会叫醒父母欣赏他的作品。他做起事来从来都是执著而专注。在语文方面,张志是个节约语言的人,“一片绿叶”在他那里就是“一片叶”。500字的作文连标点决不会是499个字,更不会是501个。
张志2岁时就会拆爷爷的老上海手表,四岁拆玩具,5岁会玩华容道和九连环,上小学、初中拆了家里的所有家电,升高一那年就会攒计算机了。张志从小学5年级开始接触计算机后,象着了魔一样。12岁那年,父母跟着他从西单到北太平庄这条配件一条街上转了一次吃惊的发现:几乎所有的店老板都认识他。这条街他自己也不知溜达了多少次了。于是,他们给他买了台计算机,386/4M内存。张志没有象别的孩子那样先学BASIC语言。他开始直接用FOXBASE编写数据库。13岁自己学会了用C语言编程。
张志从小就喜欢寻找比老师给出的答案还要简便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上小学的时候他被老师临时任命为数学监考,因为他太早的把卷子交了上去。这还是在现场推导出一些数学公式的情况下,因为张志从来就不肯去死背书、背公式。同学们实行题海战术,做遍所有的题。而张志只做10道中的一道,而且从不拿起笔彻底算完,只想出思路。那时侯的张志就知道学习掌握的是方法。从小就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从小就做别人不敢做的猜测;从小就做别人不敢做的尝试。这是张志第二次评价自己。
文/韩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