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的“短命”现象的思考!!! - 弹指一挥间,世界皆互联 - 杨海峰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37 次) 时间:2001-07-26 21:57:19 来源:杨海峰 (杨海峰) 原创-IT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件和企业改革的深化,以企业经营管理为职业的企业家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然而,不少人却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中国企业家“短命”。在各领风骚三五年后,他们(如马胜利、王随舟、褚时健、于志安、史玉柱等)这些惜日风云人物风光不再。中国企业家的“短命”不仅直接影响了企业自身生产经营和发展战略的连续性,而且自身生产经营和发展战略的连续性,而且影响了企业家职业化的进程,本文试图对企业家“短命”的原因做较深的探究,并对如何抑制企业家的“短命”谈点自己的看法。
关于中国企业家“短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中国企业家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涌现出了一批象海尔一样的张瑞敏、海信的周厚健这样优秀的企业家,但就整体来看,中国企业家的素质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毕竟中国改革开放才20个年头,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没有经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洗理和锻炼,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这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
一是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的理念。这在部分民营企业家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1)缺乏人本管理思想。如沈阳飞龙集团总裁姜伟在其总结的“二十大失误”中层四次提到了有关人的管理方面的失误:“没有一个长远的人才战略”、“人才机制没有市场化”、“单一的人才结构”、“人才选拔不畅”。(2)用家长制的管理方式来管理现代企业。如巨人集团的决策基本上有总裁史玉柱一人做出。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单靠企业家的个人能力、知识、经验已经很难做出科学的决策。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必须首先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另一方面,决策的民主化也有利于满足员工高层次的需求,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缺乏创新观念。如三株公司总裁吴炳新在其总结的 “十五大失误”中和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在其总结的“四大失误”中曾分别提到了“后继产品不足,新产品未能及时上市“和”没有把主业的技术创新放在重要位置“,这都反应了他们缺乏创新观念。(4)缺乏战略观念。如沈阳飞龙集团连企业长远发展规划都没有,充分反应了其连起码的战略观念也没有。
理念是指导人们行为的指南。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企业家首先应具备现代企业经营的理念。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缺乏现代经营理念的企业家中将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实践已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二是对自身缺乏一个正确与清醒的认识。原中国长江动力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志安在逃往国外后,竟断言长动集团的职工要上街游行,企业要垮台。然事实证明他的预言破产了。长动集团1996年实现利税4137万元,1997年实现利税6743万元,比上年增长63%。另外,有关部门对500家国有工业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99%以上的企业在“用户对产品是否满意”一项调查中都填了“满意或很满意”。特别是亏损企业中,无一家用户对该企业产品不满意。在经营者是否具有产品质量效益观念一项调查中,有此观念的优势企业经营者占95.4%,持平企业占91.8%,而亏损企业竟也高达86.2%。在产品结构是否合理一项调查中,填基本合理以上的三类企业均达到了90%以上。这一方面说明企业家对自身及企业缺乏一个正确与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表明企业家自我满足、固步自封。
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企业家对自身及企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势必导致企业采取错误的发展战略。因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是建立在对企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准确、可靠的分析基础之上的。错误的发展战略使企业家在断送企业的同时,也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三是在企业高速发展时期往往头脑发热,导致错误的决策。如巨人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史玉柱曾以其巨人汉卡创造了中国电脑业的奇迹,1994年公司的销售额猛增到3.6亿元,利润飚升到4700万元。然而时到1996年,“巨人”渐渐销声匿迹了,巨人集团在将巨资投入保健品和医药市场,发动所谓“三大战役”(电脑、保健品和医药)后,陷入了重重困境。此外,重新“出山”的马胜利在反思当年的失误时,认为第一失误就是头脑发热。
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现代委托代理机制认为,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信息非对称、责任不对等及契约不完备所产生的代理人问题时不可避免的。为了解决和控制代理人问题,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其中激励机制是关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如何分享经营成果的一种契约。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满足激励相容,及能够使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利益一致起来,促使企业经营者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努力工作。约束机制是指企业利益相关者、市场及市场载体(如审计师)对企业经营成果和企业经营者行为所进行的一系列客观而及时的审核、监察、分析与评价活动。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能够抑制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保证委托人的利益。
从实践来看,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经营者拥有的权力越来越大,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迫切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来激励和约束经营者。然而,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缺乏这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激励机制方面,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奖励收入未能随着企业效益增长而呈相应比例增长。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当企业经营业绩上升一倍时,大多数经理人员(81.4%)的奖金收入增加幅度不到100%,其中奖金收入增加不到50%的超过了四成,增加不到30%的达1/4之多。在约束机制方面,国有企业经营者尚未受到有效的约束,他们因私分。转移和挥霍国有资产以及索贿、受贿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从目前来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造成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家自动辞职,并且潜在的具有经营能力的人也不会或不乐意加入到企业经营能力的人也不会或不乐意加入到企业家队伍中来。有关调查表明,近 80%的人不愿意再做国有企业的负责人。这使他们一旦有机会,便会跳槽从事其他职业(如弃商从政)。首届20名全国优秀企业家至今仅有4名(占0%)还在企业家位置上工作。二是企业家的自立行为。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对报酬满意的程度,不是看其绝对额的高低,而是将自己的收入和付出比相关他人的收入和付出比与相关他人的收入和付出比进行比较。如果人们感到两者的比率相同,则认为公平,便会采取某种行动纠正这种情景。有的企业家通过一些非正常正式渠道(如私分、转移国有资产和索贿、受贿等)为个人谋利益;或者通过磨洋工、减少投资等来“关闭”自己的人力资本等,就是为谋取心理上的平衡而采取的行动。“中国烟草大王”褚时健曾坦言:我想,新的总统来接任我之后,我就得把签字权交出去了,我也苦了一辈子,不能就这样交签字权。我得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不能白苦。所以我决定私分300万美元…“
如果说企业家的私分、转移国有资产及索贿、受贿行为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很大关系的话,那么约束机制的缺乏则进一步加大了这种行为;余缺法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很大关系的话,那么约束机制的缺乏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行为;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企业家在决策中的随意行为;作为理性的企业家,在缺乏有效的约束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拿别人的财产去冒险。实践中有的企业家正是由于这种冒险性的决策失误使企业陷入困境,而不得不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
进一步地分析,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原因可归结为“(1)政府作为国有产权主体,存在这一下问题:一是政府缺乏激励约束的动力。政府部门本身不是国有资产的直接所有者,国有企业经营的好坏与他们自身没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他们不会有切肤之痛。国有企业经营的损失最终有全民来承担。实践中存在的政府”廉价投票权“、国有股投资主体的缺位及国有企业经营者与政府共谋等问题充分说明了作为国有产权主体的政府缺乏激励约束的动力。真正的所有者是不会不关心自己所有资产的风险,更不会与他的代理人合谋来损害自身的利益。二是政府的目标多元化,与企业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往往使国有企业经营者面临着相互矛盾的激励与约束,从而弱化了对经济者的激励和约束。与政府目标多元化相适应,国有企业进行着不公平的竞争。这种不公平的竞争难以提供有关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充分信息,使“国家很难区分政策性亏损使由政策性负担造成的还是由他们自己经营不善造成的,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都将所有的亏损归咎于国家政策,结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国家实际上不得不承担国有企业的全部亏损,于是国有企业的预算软化。三是使政企不分。如国有企业领导人由政府任命,政府对企业的非正常干预问题等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这种政企不分,不仅影响了人们对企业家价值的认可,影响企业家职业化的进程,而且企业家把经营不善的责任归咎于政府,进一步弱化了对企业家的激励和约束。(2)法律有待遇进一步建立健全,往往对企业家权利规定的多,对责任、义务规定的少。《企业家法》至今未出台,并且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存在。(3)部分中介机构隶属于政府主管部门,其审计监督缺乏独立、客观、公正,影响了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客观评价,无法对企业家形成有效的约束。(4)市场体系发育滞后,企业家市场尚未真正形成,不能对在职企业家形成潜在的威胁;在产品市场上,地区封锁与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屡禁不止,扰乱了产品市场秩序,也影响了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客观评价:资本市场的功能尚未真正发挥,股票的价格不能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庄稼轮番炒作现象突出,即尚未对企业家形成有效“用脚股票”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