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还是谈谈企业文化--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建设 - 弹指一挥间,世界皆互联 - 杨海峰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98 次) 时间:2001-07-26 21:56:02 来源:杨海峰 (杨海峰) 原创-IT

企业家作为经营管理的专家,是现代文明社会中一个经营者群体。他们不是少数几个人,而是一个具有特殊创新职能的专家队伍和职业化阶层,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家能够把企业生产力诸要素科学有效的组织起来,实现利润最大的经营目标。企业家与所有者(投资者)不同,他们是组织、联系、调节所有者和生产者三者关系的中介,所有者主要是提供资本、以利息红利形式取得报酬,企业家则是靠自己有效的管理和创造性来取得收入。
优秀的企业需要优秀的企业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是21世纪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我们正在向一个“以新技术、信息和经济为目标的新组织方法为基点,为人类未来文明开拓一个全新的纪元”的时代。以社会信息化为中心的文明体系正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而到来,作为现代文明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经济细胞的企业正在面临着跻身未来的挑战。企业家如何塑造企业文化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也面临着等待解决的新课题。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典范和代言人,企业家首先应该破除人治和封闭管理的理念和方式,积极推动企业文化相关规范和制度的建立,并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将企业所推行的如开放、平等、参与、合作等文化完整地体现在自身,并持之以恒。
从《财富》杂志评选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标准来看,中国的企业之所以不能进入世界五百强不在它的规模和技术,而在于中国缺少能领导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家。
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公有制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的企业领者生活在一种“温室”的环境下,国家的统筹决策使得企业领导者成立了上层建筑改革的执行者,没有自主经营权。改革开放之后,虽然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使得一大批有经济头脑的人成为自主经营的决策者,但是由于其规模小,技术含量地,以及管理者本身素质较低等原因,都没能大规模的企业。国营企业由于长期政企分开,企业受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影响仍然很大。另外,近几年涌现出一些新型企业诸如联想、方正等IT行业,也由于最初产权不明而导致企业规模不能进一步扩大。以上种种原因扼杀了在中国诞生能够领导中国企业杀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家。近些年来,许多企业领导者都在叫嚷者要闯入世界五百强,但是中国的五百强企业的生产总值还抵不上IBM(通用)一家公司,可想而知,要进入世界五百强谈何容易。中国并不是没有优秀的企业家。而是这样的优秀企业家太少了,。从海尔的张瑞敏到川中奇人牟其中,从李嘉成到包玉刚,都是世界知名的企业家。但是这样的企业家在中国这样大的市场中又有几人呢?海尔的各种主营业收入在 100到200亿人民币之间,而要进入世界五百强,至少得达到100-200亿美元,其差距说明了什么:
在“99《财富》上海论坛”中,世界五百强的企业精英们提出“欲霸世界,先逐鹿中国”之豪言壮语。试问,面对21世纪的挑战,中国的企业家们可否要做好准备?中国的政府可否做好准备?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我国企业界可否有众多的“将”才可出征应战呢?经过对二十年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和研究国外企业的发展之路,我们不难得出,要使我国的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并具备有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造就大批能适应新体制要求,能适应激励市场竞争的需要,能应届1世纪挑战的优秀管理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唯一的办法是让广大的经营管理者更新观念,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和新的管理方法。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需要政府经济管理部,管理院校,研究单位,企业等各个方面紧密配合,通力协作,采取多种方法,多种手段,多种途径,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见到成效。我们大声疾呼,中国需要新世纪的优秀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