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3.0 - 原本如此 - 赵水忠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80 次) 时间:2001-07-24 12:00:30 来源:赵水忠 (高尚生活) 原创-IT

券商3.0

赵水忠

券商正在迎来信息化第三波。
在第一波中,信息化领域主要在于券商内部以及券商与交易所之间。第二波始于1998年以来网络热兴起,IT背景的证券类网络公司切入,结束于IT背景的公司还没开始比赛就被踢出赛场,传统券商依次领到网上证券交易许可证。而第三波则是券商网络化全面展开,网上证券交易日渐兴盛,突破前沿转移到了“即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的集中交易。”
券商相互之间的竞争压力,政府部门的积极鼓励,IT厂商的大力推动,使得集中交易大势不可逆转,几百亿资金等待被投入第三波的信息化。
财大气粗的券商这一次显得异常谨慎。到目前为止,真正开始实施大系统的一个也没有。标准问题、系统开发问题、券商对信息化风险的担忧,加上大小券商之间对信息化方面投资/收益的感受不同,这几大难题使得目前的券商e化进程呈现胶着状态,目前能做的大多是试探和折衷。在参与券商e化进程的各方势力博弈之下,市场正期待着“第一个吃螃蟹的券商”。

券商3.0系列报道之一
第三波
巨大的利润压力逼迫着证券公司进行新的市场扩张和争夺,在集中交易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几百亿资金正准备向信息化方面寻找出口

5月18日,北京三元桥,37度的高温加上奔驰而过的汽车使身边的空气里充满了炎热和烦躁。但走进北京证券三元桥营业部设在二楼的大户室,立刻就感到清凉了许多。
“用电脑炒股比原来方便多了,感觉就是不一样”。正盯着屏幕的大户关先生谈起证券业的信息化,立刻兴奋起来,连行情也不去看了。关先生是中国最早的股民之一,当交易还要在柜台上手工填单的时候,他就在股票市场拼搏了。十多年来,关先生经历了从手工、半手工操作到网上交易的过程,伴随着自己实力的壮大,他的确有理由感叹:“这才几年,交易手段发展得真是太快了”。
不仅是关先生有这样的感慨,华夏证券公司总工程师兼电子商务部总经理周志钢先生也持同样的看法,他说,“证券行业的信息化一向就比较迅速,尤其是近三年来,证券业信息化的速度更是惊人,现在,整个交易量的70%以上已经是在营业部之外远程进行的了”。
当然,这样的成绩绝不意味着中国证券业信息化进程的终结,恰恰相反,它只是为证券业下一步更为全面更为彻底的信息化奠定了一个基础,证券行业真正的信息化高潮正在到来。如果说前一阶段中IT背景的参与者让传统券商被动了一次,那么现在的券商则正在进入网络化进程的第三波—从4、5年前就开始探讨的集中交易,从去年开始呼声再次高涨,集中交易即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这与政府部门加强监管的要求有关。北京证券三元桥营业部咨询部经理张艳华告诉记者,证监会要求所有公司年报必须全文在网上公布,这对所有证券公司都是一个极大的促动,从那以后,各大证券公司很快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迅速制定了各自的网络化战略。
加强公司内部管理的要求,也把更进一步的信息化提上了议事日程,从4、5年前就开始探讨的集中交易,即将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最重要的是,这是市场的要求。2000年的增资扩股热潮,已经完成了一次新的洗牌过程,10亿以上资产规模的证券公司从5、6家急速增长到30多家,巨大的利润压力逼迫着证券公司进行新的市场扩张和争夺,在集中交易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这几百亿资金必定要向信息化方面发展,在竞争激烈的证券服务市场,这可能是攻城掠地最有效的办法了。
和其他行业一样,信息化为证券业带来的,也必将是一次新的革命。革命,就是一些势力衰退了,一些新的势力发展起来,这无可避免。问题的关键是,不管是哪些势力衰退,也不管哪些势力发展,这场新的革命的结果都将是全新的中国证券公司的出现。这种证券公司,将是与传统的交易模式、传统的监管体制、传统的服务方式、传统的经营理念彻底决裂的新的证券公司;这种证券公司,将是完全可以走出去参加世界资本市场角逐的公司;这种证券公司,将是可以在WTO环境下成长壮大的公司,一句话,这种证券公司将是全面、彻底实现信息化的公司。当然,影响券商信息化第三波之方向和进度的,不只是它们自己,证券市场监管部门、行业组织、银行、IT厂商、股民都多少有一些发言权。

券商3.0系列报道之二
等待
到目前为止,真正开始实施大系统的券商还没有一个,IT厂商急切地等待着第一个成功案例

从中国惠普大厦的7层望下去,车流和人群在窗外静静地流过。袁斌把目光从窗外收回来,“虽然各大证券公司都认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工作也很积极,但总体来讲,证券行业的大规模信息化工作还处在预热阶段。”作为中国惠普咨询部的专家,他专门向证券业的用户提供服务,对中国证券行业信息化自然了解很多。
惠普公司从1999年开始设立了专门面向证券业的部门,在此之前,证券公司购买的主要IT设备是PC和PC服务器,而且很少有大的单子,都属于零星购买。这个时期,证券业的信息化还是主要以装备营业部为主,由于规模的限制,PC服务器足以支持。
但从1999年初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证券公司来到了惠普,这个时候,他们要求的就不仅仅是PC了,而是要更大的系统和全面的解决方案,这表明,证券业的信息化水平在提高。事实是从去年开始,集中交易的呼声再次高涨起来,各大IT厂商,包括IBM、康柏等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来做,但到目前为止,真正开始实施大系统的券商还没有一个,证券公司还处在观望和研讨阶段。

三大难题
按华夏证券公司总工程师兼电子商务部总经理周志钢先生的说法,在目前的证券业信息化过程中,证券公司面临着三大难题:
首先是标准问题。现在的证券交易早已和早期背着钞票到柜台购买股票不同,投资者希望把资金存在银行里,交易时可以直接从银行上划帐,不投资时,还可以享受利息。这要求证券公司的系统和银行有一个接口,而目前这样的接口是不统一的。每个银行的接口不同,每个地区的接口也不同。这使得目前出现了一种证券公司和银行的系统接口有十几种之多的情况,大大增加了证券公司的成本负担。由于这种标准不统一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大规模的集中交易自然不可能展开。
其次还有一个系统开发问题。现在的证券交易系统越来越复杂,绝不是早期系统的复杂性可比。用周志钢的话说,早期的系统一个月就可以做出来,而现在,一个复杂的系统,3、4个月也不一定能开发成功。他认为,在这方面,IT厂商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最关键的一条是,要开发出真正的系统,IT厂商必须了解、精通证券业务,这样,做出来的程序才能满足证券公司的要求,才能有相当的前瞻性。这种情况在交易柜台系统的开发方面表现的尤其突出。由于总体状况的不同,国外的交易柜台系统在中国根本无法使用,而要真正开发出适合中国市场的系统来,又绝非一日之功。在这方面,IT厂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在有充足的,切实适合应用的系统装备证券公司之前,证券公司不可能开展大规模的集中系统建设。
最后还有证券公司对信息化风险的担忧。大规模的信息化之前,证券公司的风险主要来自透支、经营等方面,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规模采用,整个公司的经营活动越来越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这个时候,信息技术上的任何风险都会给整个公司的业务带来重大影响。证券公司业务的特殊性,使证券公司不能不对信息技术安全性的要求慎之又慎。而在IT厂商没有拿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保证之前,证券公司很难下定决心去采用大规模的集中交易系统。
加上大小券商对市场的压力各自感受不同,表现在信息化的勇气上也是略有差异。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这样,就造成了这种局面,大家都在等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惠普公司证券部高子凡告诉记者。这一难题的解决,将有待于证券市场监管部门、行业组织、证券公司、银行和IT厂商的多方面协作。

两条道路
从IT厂商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其间就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说法。长期和证券公司打交道的高子凡与证券界有着广泛的联系,他提到这样一种现象:有很多证券公司要求他们提供基于NT的大型系统,在他们向证券公司解释时,证券公司的回答是,我不管你是NT还是UNIX,只要我拿来能用就好。“这表明,客户对我们要求的是一个更全面的服务,也表明我们IT厂商在技术上要提供更人性化的设计和功能”,高子凡这样告诉记者。
看来,要想顺利实现证券业的信息化,证券公司和IT厂商还需要对对方有更深刻和更全面的认识,这一点将在总体上决定着整个证券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不过,纵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无论从哪一方来看,所有的人还是同样认为,大规模的集中交易模式一定要实现,而且这一天不会很久了。
在证券公司建设集中交易系统的进程中,可能出现两条道路。一条是大的证券公司的道路,那就是首先进行区域的集中,在建立区域中心并取得经验以后,再建立总的系统。
一条是以中小证券公司为主,这些证券公司由于规模小、用户少,从一开始就可以实现集中交易系统,在成功实现集中交易以后,将会带来极大的市场影响力,壮大自己的实力。
无论哪种道路,对IT厂商来说,最重要的是取得第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案例,这将为自己在后来雪崩似的证券业信息化浪潮中夺得最有利的位置。在如此复杂的一个市场上,信息化确实是需要预热的,无论这个预热时间有多长,我们都知道,预热之后必是沸腾。

券商3.0系列报道之三
沉默
IT背景的证券类网络公司在遭受重压之下各寻出路,但它们对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以及政策放宽的可能性,却使得它们沉默而没有被忘记,东山再起不是没有可能

提到证券业的信息化,就不能不提到以赢时通、证券之星等为代表的具有IT背景的证券类网站。仅在一年之前,这个群体还是那么的风光,在实现网上证券交易的大潮中,颇有取证券公司而代之的势头。但随着网络泡沫的逝去,这个群体开始了不同模式之间的转变。现在,它们有的提供资讯服务,有的提供系统集成,还有的已经和其他证券公司合作,开始了网上交易。但不论如何,在本身还没有获得网上交易执照的情况下,它们就永远是沉默的一群。
但这同时是一个拥有相当实力,让证券公司不能小觑的一个群体。它们对信息化技术有充分的理解,并可以熟练的应用。在投资者中的影响力,更是许多证券公司所不可比拟。在长期的财经资讯提供过程中,又获得了一些忠实的客户,一旦获得网上交易资格,必将对证券公司造成相当大影响。
证券公司众口一词,认为成本居高不下是目前我国发展网上交易的最大障碍。在网上证券交易最活跃的美国,网上股票交易成本仅为传统交易方式的15%甚至更低,低廉的交易成本促进了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的迅猛发展。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去年第四季度在线交易的市场增长率已高达49%;今年一季度,美国的网上证券交易已经超过总交易量的25%,占散户交易的40%以上。而我国目前的网上交易成本不降反增,投资者不仅要负担原先的交易费用,还要每月负担多达数百元的上网费用,网上交易成本低廉的优越性无法体现。有券商给记者算过一笔账:目前上网费一般为每小时4元,一天交易时间4个小时,需花费16元。假如收市之后再做2小时的个股资料查询或走势分析,又要花费8元,一天下来就得24元,这还不包括电话费,对此大多数投资者只能望而却步。根据券商的测算,上网费用如果降到每月100元左右,投资者便可以接受,上网人数也将大量增加。
如果说在国内为技术所支付的资费和技术门槛是影响网上交易的重要因素,证券类网络公司的技术优势当然谁也不能忽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监管层积极推动网上交易,在这一方面,以赢时通为代表的公司无疑具有相当的优势,所以,它们不是绝对没有获得网上交易资格的可能。
当然,它们也有自己的弱点,那就是对证券业本身的了解没有证券公司那样深刻,缺乏证券交易经验让管理层担心他们是否有能力顺利实现网上交易。但可以相信的是,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在获得网上交易资格,并全面实现信息化的新型证券公司中,将有这个群体的一席之地。
问题的关键是,它们能不能撑到这一时刻。如果它们能找到一个较好的商务模式,而且能够支持到相当长的时间,那就完全存在着东山再起的机会。
至少,IT厂商没有忘记这个群体。袁斌一再表示对这样的公司还很重视,并且还和它们保持着密切联系。

券商3.0系列报道之四
升级
宏观信息环境仍有待改进,但这不是一两天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势,券商并没有无所作为,“无论如何先做起来”成为共识

在如此复杂的领域里,实现完全信息化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对大的证券公司是这样,对小的证券公司也一样困难。

“跨越数字鸿沟”
正如华夏证券公司副总裁凌新源说的那样,中国发展证券网络的条件,应该说是“路”和“车”的关系,“路”应该说本身可以了,比如:中国的光纤网、远程、主干网以及窄带卫星网。但困难却也是明显存在:
证券交易网络应该起到弥补证券公司网点不足的作用,而恰恰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弥补,因为中国证券公司网点最集中的地带是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网络建设最充分的也在经济最发达地区,应该说效益显著之处应该体现在“使我们在没有建设网点的地方可以用互联网来进行交易,而不是通过我们有形的网点来交易。”但现在一方面是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富有的县、乡、镇这些地区证券公司都没有设点,另一方面有的地方可能还不具备上网的条件,同时也存在电脑知识的普及等问题,所有这些都有待解决。
作为证券界人士,凌新源对电信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现在的证券市场应该说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每个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基本上和这个公司存在的历史以及它所拥有营业部的数量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你存在的历史越长,你的营业部越多,那么你在市场上的占有比例就越大。
在中国电信市场上有实际意义的无非就是联通和中国电信这两家,而联通在跟中国电信竞争时显现出明显的弱势,在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或者说近似垄断的市场上它的效率显然不高。如果说将来网上交易或整个互联网和信息普及率想做大的话,政府首先就要使电信市场不应该是垄断的,而要是竞争的。只有竞争才能成为真正有效的市场,在成为一个有效市场的时候它的价格下降才会促使更多的人,包括更多的投资者从事互联网上的一些活动,这对整个网上交易、互联网以及新经济都会有很大帮助。
看来解决问题不仅不能离开中国经济本身发展的大环境,而且要伴随着信息环境的改善:网络建设要使得通信普及,WTO进入后电信之间的竞争要使得上网费用降低,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也要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普及起到促进作用。他主张:“中国应该注重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另一方面在我们的下一代以及广大群众中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从而能得心应手的运用这些工具。”

眼下能做的折衷
这些条件综合起来,券商觉得目前“不要仅限于在硬件、营业部上拼实力,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水平。”而这方面问题同样不少,凌新源认为:
第一,如果你想在自己的全系统内提供个性化服务,那所有的交易数据必须是集中的,而我们现在的A股交易模式是分散式交易模式,以营业部为一个交易网点,直接利用营业部本身的无形席位到交易所进行报盘,这是一种分散的报盘、分散的交易模式。
第二,A股与B股有所不同,作为一个公司,作为一个法人单位来做,推出你完全个性化的服务,在A股的模式下确实是相当困难,因为交易数据只在营业部,由于各个公司都提倡以利润为中心,在以利润为主导的情况下它不可能有很多员工。比如我们在上海的营业部就只有12、13人,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工作人员都是在应付柜台上的事情,很细致的后台服务是难以实现的,而总公司本来可以做后台服务的事情,但却苦于没有交易数据,如果想要真正完全解决个性化的服务问题,在交易模式不做重大改变的条件下,以一个公司为基础来做的话会很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设计了一套方法,以营业部为单位结合CRM系统,选择一些具备条件的营业部作为试点开始做。比如我们在北京一些地区和外地比较大的分支机构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如果没有个性化服务,那所有公司的经营模式肯定只剩一个,不是差异化而是成本战略,最终就是给人家打折。
在提供个性化证券服务方面,理想的情况是必须要有一个数据库,能够对投资者的基础数据加以分析,比如说投资偏好、风险偏好、文化程度、投资股市平均时间,把这些做出分析之后,再结合现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具体品种,比如下一步可能要有的开放式基金、债券以及转换债,设计出一些投资组合供他们参考。当然这个对于投资者还远远不够,因为现在中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数,两个市场的统一指数很难做,这样就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组合。然后再根据投资者所关注的行业,不断地将这些行业的信息给他,无论如何,这种服务必须要做起来,而提供这种服务的基础必须建立在以一个单位为基础的数据之上。
凌新源说:“这里面有两层意义,就是我们的交易制度本身以整个公司为基础现在还做不到,只能是以营业部为基础,总公司去指导。当然从B股来说不太一样,因为B股是一种集中的交易模式,我估计可能会率先推出B股的个性化服务,因为B股的这种集中交易模式比较容易做到这一点,推出的这种个性化指导应该比较完美。”

无论如何先做起来
华夏证券网认为自己是第四代的证券网站,这个“第四代”是这样界定出来的:第一代是单纯的财经信息,第二代有一些简单的行情,第三代有一些原始的交易平台,在第四代网站中则要提供许多个性化服务。华夏证券网有很多的在线经纪人,投资者可以选择在线经纪人做自己的网上经纪人,对自己进行辅导,由于每个经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投资领域,每个经纪人也都有自己研究的行业重点,这样就可以把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投资者感兴趣的方向结合起来。
券商之间服务的差异化也是应该被认识到的一个问题。差异将会带来市场需求,而无差异化则会导致大家做得都一样,最后竞争不靠别的,只靠打折,这对投资者来说大概没有太多意义。如果对投资者来说没有什么选择,那么这个市场就是一种不正常、不健全的市场。
凌新源认为,只要有差异化,有竞争,“不管怎么样有人注意你,研究你,甚至在你的上边,这样才会有提高,这对于整个市场都是有帮助的。所以,我们自己的证券网今后的发展方向肯定还是和CRM系统、数据系统相结合,而且还会在个性化服务上下功夫,就是说你到了CSC108网上以后,是华夏的客户和不是华夏的客户所得到的服务是不一样的。我们在网站上创造了一个华夏金币体系,客户可以用华夏金币去购买你自己的服务。将来假定说佣金方面允许有一定浮动,可能我们也会用这种佣金服务的打折来代替华夏金币而实现。同时,我们网上交易方面也会有一些选择,如果你是上来看一下行情就下单,按照国家规定你可能会得到最大的一个折,假定说你用经纪人的服务,或者用我们一些有偿的信息服务则要付一些费用。”
看来,如果说券商自身还很难独自左右整个的网络化第三波,那么眼下它能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把市场进一步细分,让每一个细分市场有它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再去针对各自不同的目标客户群提出各自不同的服务——这种差异化服务将是券商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在沿着这条路前行的队伍中,券商已经由于其行动的速度快慢而出现了自发的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