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股泼赖应该缓行 - 旁观者 - 颜邵军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21 次) 时间:2000-07-04 18:54:25 来源:颜邵军 (旁观者) 原创-IT

  日前,曾被誉为欧洲资金最雄厚的互联网集团,在英国广受瞩目的网上服装零售商布公司(Boo.com)倒闭,令英国网络宠儿公司们大受打击。布公司说,该公司之所以要关闭并遣散三百名工人,是因为其过分的开支计划,尤其是大规模的国际市场推销,耗掉了大量资金,却不能从消费者那里赚回足够的现金。这家运动装零售商创办于一年半前,旨在成为首家全球网上时装零售公司,但最终却成为英国首家倒闭的大型网上公司,布公司曾从一批着名投资者那里,筹集总值一亿三千五百万美元的资金,包括法国商人阿尔诺、意大利贝纳顿家庭和美国投资银行JP摩根。但是,他们已不再理睬布公司,拒绝再向这盘蚀本生意注资。受此消息影响,伦敦股市上市的互联网股大跌,“最后时刻”网上公司(Lastminute.Com)在最初几小时交易中跌价百分之四点一,“八立方”网上公司(Cube8Com.)股价则下跌百分之五点八。会计专家预测,大部分上市的英国互联网公司,可能在十五个月内耗尽现金,其中四分一将在半年内用完。

而众多的经济学家相信,这只是大规模网络公司倒闭潮的刚刚开始,有机构称未来5年八成电子商务网站将倒闭,还有研究报告显示大多数网络零售商倒闭在即。姑且不论这些机构和报告的权威性和可信性,毕竟未来是无法准确预测的,但越来越大的怀疑的声音已经在看台上响起,犹如那个著名的童话《皇帝的新衣》的结尾。显然这种声音对在龙年新春的网络股革命中旗帜高扬而后大幅下挫直到目前尚在苦苦寻找支撑的沪深准网络股们无异于雪上加霜。

作为普通的投资者,我们没有充分的理论知识对“眼球经济”、“新圈地运动”、“注意力经济”等炒得热火朝天的新经济概念提出有力度的质疑,但对“业绩越亏损股价越飙升”这一明显有违于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的现象实在弄不明白。据说,网络股之所以勇于背离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原因在于其立身于不可限量的成长性行业(或叫朝阳产业)和其头顶根正苗红的高科技帽子。

被誉为“最近三十年来主要的营销大师”的哈佛商学院教授特德·李维特在其名著《营销近视》一书中写道,“我们不能以想当然的态度看待‘成长’,事实上从来没有过成长性行业这样的东西,成长不等于跻身于某一特定行业。”李维特指出,历史上充满了在所谓成长性行业中“不知不觉衰退”的公司案例,而导致其衰退的首要原因是,他们假设只要人口和财富存在增长,他们的特定市场就会持续发展(多么象招股说明书里关于市场前景的分析)。二十年前,所有的人都对家用计算机看好,今天的现实的确证明当时看法的正确性。但是,那时的大红大紫的计算机企业如王安、苹果等,有的
早已破产,有的勉强维持;而那时尚未出世的企业如戴尔、康柏等,今天却都成了计算机行业的巨头。在国内计算机制造业,人们也能体会到最近二十年浪潮、长城、同创、联想各领风骚三五天的残酷。

当然,个体的消亡不影响整体的生机勃勃,计算机行业是这样,网络行业也会是这样。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网络经济整体的光明未来不等于今天的某些知名网站的光明未来,先行者真的未必是胜利者。

经济历史学家的研究发现,新技术对生产率和生活水平产生重大影响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例如,引发工业革命的关键性技术突破当论哈格里斯于1764年发明的珍妮纺机,但是英国全面的工业革命却直到1810年才开始,实际工资的增长更是到了1840年才开始上升;电动机于1880年左右开始使用,但历史学家保罗·大卫认为它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产生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曾妙算了亚洲奇迹破灭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其新著中指出,“(新技术革命)这种长期时滞的原因是由于技术在其封闭使用时常常无法形成充分影响,只有当它开始广泛应用并与其他技术相互作用时,其潜力才能充分发挥。”克鲁格曼举例说,刚刚问世于手工作坊时的汽车是稀罕之物,只是少数富人们的专有玩物,当道路网纵横交错,加油站和维修站遍布全国、大百货商场分布于郊区购物中心而非传统的城镇时,成批量走下流水线的汽车才“飞入寻常百姓家”。 克
鲁格曼认为,“(新技术革命)其中有个循环:使技术充分具有生产性的辅助及加固网络既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也是其结果。

因此无论多么激动人心的新技术都要经历几十年的表面效应,然后才能在关键大众中开花结果。”
而在这漫长的几十年中,市场将会以自己“看不见的手”在新技术的花圃中选出几株,让它发展壮大为经济主流中的参天大树。
没有被选中的,并非不是高科技,只是市场不喜欢而已——就象耗资57亿美元打了水漂的铱星通讯,其实铱星通讯是地地道道的、完全成熟的高新技术,连中国的几百个两院院士,也把它评为1998年度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事实上,由于铱星手机直接通过卫星联络,已经实现在地球的每一点都能打电话,不论是在南极腹地,还是在珠穆朗玛之巅。按照公司的测算,铱星电话问世之初与当时的移动电话价格差不多,而性能则远远超越后者,因此其上市时受到的热情追捧未见得比今天的网络股差,20美元的发行价,也曾高企在70美元。

有人敢说今天的中国准网络股们在概念上、市场题材上、技术上、管理运作上胜过铱星通讯多少吗,数字英雄们如此的IPO(股票上市)泼赖(Play)是否应该缓行,难道真的要我们中小散户也象财大气粗的SOFTBANK的创始人孙正义那样,对互联网“我们将做
三百年的长期投资。”?(田茂永供稿)

论网络股泼赖应该缓行 - 桂梅 - 2000-07-05 16:16:50

你好。 我是《城市画报》IT编辑,我们想在最新的一期采用您这篇稿子,请尽快答复。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