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94 次) 时间:2001-07-21 12:54:48 来源:王宏亮 (乐天) 转载
1993年北大做出一个轰动全国的决定:推倒南墙办商业街!校方说这是“更新观念”的结果。8年过去了,北大在出了一批股票价格坚挺的知名校办企业、并且产学研一体化初具规模的大背景下,又做出令人吃惊的决定:拆除商业街,恢复南墙———
近日的北大南门外大街已不复旧日的热闹,曾经坐满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的飞宇网吧和那些照相馆、眼镜店也人去屋空。在正门和西南门之间,是新砌的红砖和灰檐的高墙,空空荡荡,很是扎眼;曾经被包围在店铺中的白杨树,有的已经全部枯死或部分枯死,光秃秃的枝条像战火洗劫后孤独的旗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北京大学要恢复南墙了!
【在“全民经商”时代拆南墙】
近年,北京大学的南墙颇受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堂堂的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第一学府而名扬四海,而且还因为这北大南墙承载了一些特殊的意义。
曾到过中关村的人都会记得,当时北大南街尽管车水马龙,但除了小有名气的长征食堂外,大街两侧没有什么能吸引人的目光。南墙,同全中国处处可见的围墙一样普普通通,一道陈旧的灰色屏障在沉睡着。
南墙名声大振的日子是1993年3月。
北京大学做出了一个在当时引起了广泛争论的决定————将约600米长的南墙推倒,改建为面积约为25000平方米的商业街。
可能在中国所有地方兴办这种商业街,人们都会以平静心态去对待,因为40多家商店占用的临时建筑,使这里相当凌乱庞杂,拆了墙统一建商场,可以统一管理,美化市容。但这里不一样,因为这是北大!因为在全民经商的年代,中国推倒校墙办商业街的第一例竟出现在最具学术传统的北大!
当时在校的一位青年学生曾很激进地说:“这是一个大悲哀,从现在起,北大不会再出现一个纯正的学者。”而当时北大主办房地产开发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彦申则指出,推墙之举是北大正在“更新观念”的结果,有媒体报道说“不管愿意不愿意,象牙塔的概念在这里消失,而素以重学术、重政治著称的北大人将与市场经济结缘”。《文汇报》则大胆断言“北大告别的不仅仅是一堵围墙,也许还是一个围墙的时代”。
北大南墙的这条商业街从1993年开始建设,几经变迁,颇耐人寻味。最初,街上的主角是小饭店和发廊,后来又有了家具店、服装店、照相馆等,而“风入松”书店的声名远扬为这条商业街增添了些许学府气息,尽管这书店“委屈”在地下室。1997年,一直在山西朔州做水泥预制件和加油站生意的王跃胜看中了这里,毕竟是北大,他“新潮”地经营的网吧大获成功,4年里竟开了24家网吧,甚至在中国地图出版社新版的“北京城区图”上,正式出现了“飞宇网吧一条街”的名字……南墙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南墙的拆建与观念的变异】
应该说《文汇报》当时的预言竟言中了。北大的确开始了一个没有围墙的时代。不仅办学方式更加开放,学术上依然保持着她的先锋地位;而且校办企业也红红火火,去年全国校企销售收入483亿,科技产业收入300多亿,其中北大就120亿,处于执牛耳的强势地位。
既然推倒南墙“大获成功”,北大现在为何要重树南墙呢?
北大发展规划部副部长、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吕斌说,一个原因是为了整治环境。当年推倒南墙办商业街,引来很多兄弟院校的效仿,一个意外的结果是搞了很多违章建筑,北京市曾下决心要整治,而海淀一带的整治重点是高校的周边环境。今年四环路开通后,路两侧都要后退50米作为城市绿地,南街不得不拆。从北大自身看,南墙商业街紧邻学生宿舍区,吵吵闹闹,影响学习和休息,学生们意见很大;而且南墙地带小店铺集中,外来人口多,卖盗版光盘和假证件的人很多,影响校园的安全和环境。
重树南墙的另一个原因是从北大自身的发展规划来考虑的。当初推倒南墙时,一些小店铺是需要的,因为风险不大,投入不多,北大更多是在扮演房屋业主的角色,初级阶段只能如此。但是近些年北大的校办企业发展很快,从某种意义上说,北大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已经走向了一个更为成熟的阶段,小打小闹不仅没有太大意义而且浪费资源,所以北大对南墙地带有了新的规划。
当年拆除是“更新观念”,那重树南墙是“观念回归”?不!听听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与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温的谈话时是怎么说的吧。“拆除南墙时学校经费很少,所以要造一点楼,给人家做生意赚钱,现在北大有这么多的高科技产业,做得非常好。北大南门从北京的规划来讲,造新房子不太有利,而且对我们的宿舍区并不是非常有利,所以我们同意北京市政府的规划,把那地方重新移掉,把校园弄得更美丽。这样,在校园外面发展产业,学校里更应重视教育、科研。”他还说:“大学的主要任务还是教学科研,为国家培养人才,而不是简单地多办几个公司。随着我们国家经营机制更好地建立后,我们会采取更多的方式,转移我们的技术,经营我们的专利等等得到回报。但是目前我们必须办一些企业。”
【新南墙与新南街什么样儿?】
南墙商业街的小店铺已经腾空,很快这里就会是另外的景象。新的北大南墙会是什么样子呢?按照吕斌教授的说法,远景规划与近景规划会有不同。
远景规划里,北大南街是北大科技园的一部分,其他3个片区是成府区、篓斗桥区和吴家花园区。吕斌说,知名的校办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都转战到校外。“但是,产学研一体化是总体目标,应该说为了尽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北大校园仍然应该有孵化器的功能。而且科研人员、可以借助的研究生等科研力量都集中在校内,尚不成熟的企业可以在校园区再孵化孕育一段。”这个科技园区计划是北大1999年就规划设立的并于去年3月作为中关村科技园规划的附件获得通过。
北大科技园区的效果图很吸引人。按模型规划,北大南街到四环路北侧之间七八十米宽、八百米长的所有地方都要开发出来,与北大校园连在一起;这南街片区科技园有一个开放式的门楼,与北大学校主区之间间隔着绿地,葱郁而美丽;这片绿地正是现在的南墙位置所在。吕斌教授说,这个规划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一是资金问题。这些土地不属于北大,拆迁需要很大一笔费用。二是规划尚有一些需要协调的地方。如按照北京市四环路两侧退50米绿化带的要求,恐怕这一片科技园所剩无几。是后退50米,还是后退30米,有关部门让北大细化设计做好两种准备。
尽管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南街全部拆迁已然在即,拆后也不可能是光秃秃的一片。吕斌说,新的南墙是否沿用1993年之前的虎皮墙还不肯定,但为了安全考虑,新的南墙肯定是1.8—2米之间的实体墙。
拆墙造墙,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在燕园就不平常了。因为这里是北大!也许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急剧转轨过程中,社会心态从“浮躁”的泡沫喧嚣走向“扎实”的循序渐进的历史演变。 (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