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户籍艰难突破壁垒 - 网络评论 - 王宏亮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68 次) 时间:2001-07-18 23:26:26 来源:王宏亮 (乐天) 转载

从五十年代末开始,为加快工业化的积累,中国采取城乡分割、严格限制农村人口进城的政策,造就了“居民户口”和“农村户口”之间的森严壁垒。

改革开放以来,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改变生存方式。为适应这种时代的潮流,全国各地推出了大量的措施以推动农民到小城镇落户。国家近期也出台文件,实行居住地管理的政策;凡是在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人员,以及小城镇居民在农村的配偶及子女,都可以转为城镇居民户口,辖区内人口在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同等政策。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报报道说,中国城乡户籍壁垒正渐趋消解……

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10万打工学子无户口

日前,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市科委人才中心联合披露的消息让人大吃一惊,在中关村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目前居然有10万没有户口的大学生在打工。

据悉,今年通过政府提供的就业渠道,到高新技术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就有2000人,比往年有大幅度增加,但远远不能满足北京市5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因此,这10万大学生打工者基本是自己找上门去的,其中近几年分回原籍后又重回北京的和压根儿没离开北京的各占一半。回京的毕业生,所学集中在微电子与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外语等专业,因留京指标限制,只得把户口留在原籍。

上海“户籍制”变“居住地制”人才流动不受户口限制

上海市率先全面实行以现居地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只要属育龄人群,居住的社区将负责提供有关计划生育的宣传、管理和服务。此举打破了长期以来以户籍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

据了解,“本地常住户口”,这个各地招聘广告中必不可少的界定,在上海人才市场上正销声匿迹———不迁户口,不转关系,能进能出,双向选择,一种变“刚性流动”为“柔性流动”的人事制度改革,大大激活了上海的人才市场。

由于多年沿袭的人才是属单位和地方所有,造成人才流动手续频繁,一纸调令,拦住了多少风华才俊。于是,针对正式调动即“刚性流动”的局限,上海提出“柔性流动”的概念,并制定了一整套政策措施。凡有志在上海工作的各类人才,不受地域和国籍限制,不受人事调动和常驻户口迁移的制约,均可根据自身技术专长选择合作伙伴和工作单位;一旦被用人单位聘用,即享有包括购置住房、汽车、手机、社会保障、政策保障等诸方面“上海市民待遇”,成为“新上海人”。

成都居住地划分城乡人口身份证制代替户籍制

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成都将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首先是取消进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户口籍限制,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限制,实行按居住地划分城乡人口,按职业确定身份的户籍登记制度,并用身份证制度代替户籍制度,同是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据悉,目前成都城市化水平在38%左右,因此,成都将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成都将对凡能确定受益者并能计价的设施,通过调整价格和收费,逐步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机制;推进特许权经营,吸引外资,动员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重庆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制订户政管理新措施

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庆市制订了户政管理服务于西部大开发的10条政策性措施,规定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留学回国以及市外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只要有本市合法固定住所,可以办理暂住户口登记,不再申办暂住证,并免缴暂住人员治安管理费;取消“农转非”计划指标限制。重庆市在主城区外实施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主城区内的33个镇实施此项改革,规定凡在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非农职业或生活来源,实际居住一年以上的人员,均可申请在该镇落户。

贵州取消入户小城镇限制特殊人才随时办户口

贵州省小城镇户籍改革试点工作结束后,取消了办理小城镇户口必须在所在小城镇实际居住满两年的条件限制。另外,贵州省调整了部分户口政策,对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或科研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被聘任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处级以上管理人员、博士学位获得者和工作满一年的硕士学位获得者,随时可以申请办理两地分居夫妻的户口迁移。

专家分析,促进城乡户籍壁垒趋于消解的最大动力还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乡差别的缩小。在中国“居民户口”对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民已经失去吸引力。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一致认为,户口壁垒消除,使农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生存方式的自由,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另外,小城镇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有效地调节了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流量和流向,暂缓了大城市的压力。(谷珂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