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64 次) 时间:2001-07-17 22:09:41 来源:王宏亮 (乐天) 原创-IT
资本突围
改制上市的题材一再演绎,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移动”及“中国联通”几大国企先后出国上市后,中国邮政开始准备登台亮相。
上市之谶
4月25日,《香港经济日报》一则中国邮政打算海外上市的消息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引来了不少内地媒体以讹传讹、不辨真假的炒作。
据这家海外媒体说,中国当局正研究将中国邮政局旗下有盈利的业务重组为一家国有独资或国家控股性质的企业,以便在海外上市,集资额约5亿美元。报导还说, 为实现上市目标,中国邮政已开始着手将现有业务重组为物流、速递和储蓄三大部分,不过由于重组工作极为复杂,又面临按国际惯例进行财务审计的问题,邮政还不可能于短期内上市。翌日,国内多家媒体都转载了这一消息。
关于中国邮政有意上市的报道,最早见于去年10月邮政局局长刘立清在万国邮政联盟战略论坛上的讲话。那时他就表示过要对现有邮政企业进行改组与公司化改造,直至组建国有独资性质或国家控股性质的国家邮政企业集团,在条件成熟后上市。那么,所谓“条件成熟”的预言,会不会应验在时隔半年之后的今天?
记者为此走访了国家邮政局办公室新闻宣传处的一位官员。然而这位官员的答复却是,“此事纯粹是海外媒体的炒作。国家邮政局的上市还在未来规划之中,虽然迟早总是要上的,但眼下并没有分拆的具体计划,不知这些海外媒体是如何得知的。”
记者随后与多位业内人士交换了看法。他们一致认为,以邮政那样一个庞大的体系和僵化的治理结构,说要上市和重组,准备工作自然是千头万绪,会牵扯到众多利益,决不是说上市就能上市,说重组就能重组的,这是其一;其二,以中国邮政眼下的亏损状态,能否经得起国际标准的审计,也令人怀疑;其三,中石油等在美上市的时候,都有战略投资者购买10%以上的股份,中国邮政的战略伙伴会是谁呢?
更为要害的一个问题是,照美国证监会的规定,像中国邮政这样只能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传统企业,起码要有连续3年的赢利记录。这意味着即使中国邮政今年就实现了赢利,也要再等3年之久。虽然改组和剥离劣质资产后,上市日期可以大为提前,但对现有业务进行战略改组与公司化改造会不会产生立竿见影之效?尤其是,邮政能很快完成重组或者业务剥离吗?
左右看看,邮政已然掉队
去年以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移动”及“中国联通” 等一批恐龙级的国企,经过重组和改制,先后在美国或香港成功实施IPO,从海外融来大量资本,一时被业内人士盛赞为“实现了财富的中国流”。这股财富流可以上溯到1993年,从那时迄今,已有100多家中国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境外资本市场上市。
不仅如此,经由上市,这些企业还平滑实现了与国际企业机制的无缝对接,特别是引进了包括期权制在内的一系列现代企业制度,连带着对其他国有特大型企业的改革也产生了示范效应,比如中国邮政——对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中国邮政来说,上市本身就是改制的过程。
1999年是邮电分营后中国邮政独自上路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邮政完成了全国邮政系统的组建,确定了三年扭亏目标,并成功承办了22届万国邮联大会速递市场,表现得还算不错。但独立运行和不断走向市场的代价却是国家财政补贴的逐年减少。
国家邮政局办公室新闻宣传处调研员王冀鲁告诉记者,与国外邮政相比,中国邮政承担的普遍义务范围之广、内容之多、义务之重,在世界各国中可以说无出其右。“我国邮政承担的普遍服务至少比国外多出这么几项:一是国家机要通信,二是党报党刊发行,三是义务兵的免费通信,四是边防通信。要是不想想办法,一旦‘8531’财政补贴终止了,只靠邮政自己的那点收入,是很难补偿这类政策性亏损的。”于是,不能丢开普遍服务而独善其身的中国邮政在这一年依然在亏损着。
亏损的结果,邮政在各大块业务上的投入不得不大幅减少。到哪里去找钱呢,既然国家不再给补贴?终于,在“中石油”们的上市效应带动下,中国邮政姗姗来迟地想到了上市。在WTO愈来愈急的敲门声中,如果再不上市,随着垄断围墙的日渐倒塌,中国邮政就没有什么好凭借的了。只是,这上市的计划还是迟了一点,而且还可能无限期地推迟下去。
鉴于中国邮政目前还未实现收支平衡,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将整个业务全部上市的可能性不大。“中国邮政不妨集中人财物,重点扶持邮政特快,将EMS改制为股份公司,以便使之符合上市要求。邮政特快上市以后,利用融得的资金,就可以发展其他业务了。” 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吕廷杰博士这样对记者说。
据吕博士介绍,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作法是把速递业务从邮政业务中剥离出来,成立独立的公司,由邮政部门控股。新成立的公司因为无不良资产,在股市上是很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对战略投资者。荷兰邮政、俄罗斯邮政就是最好的例子。
对于中国邮政来说,一个可见的远景就是基于电子邮政的物流体系。在这个领域里,中国邮政可能不输于世界级的物流公司。但要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实力,邮电部门还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尤其是缺乏创新的观念。“只要EMS能从中国邮政中剥离出来,单独组成一家公司,就不愁找不到风险资金和上不了市。”
内忧外患
4月3日,美国UPS公司直航中国的首班747飞机经停北京到达上海。
从此,UPS与Feddex(联邦快递)一道,获得了角逐中国速递市场的战略飞地——Feddex获准经营中美货运航班的时间则更早,目前已经取得了中国快递市场(不包括香港市场)10%—15%的占有率。
由于速递业务不是普遍服务,不在邮政部门“专营”之列,所以早在10年前,中国速递市场的大门就已打开了。全球最大的4家速递公司DHL、TNT、UPS、FEDEX都先后在我国设立了合资公司或办事处。虽然目前仅获准经营国际速递业务, 可一旦“入世”后就可独资经营包括文件业务在内的其他速递业务。据UPS中国总经理陈学淳介绍,2000年,UPS在中国的业务比1999年增长了45%。近期将在中国再设19个业务代表处,年底前服务范围将扩展到全国120个城市,此外设立物流公司的工作也在进行之中。凭借着低于EMS10%至15%左右的价格优势,尤其是先进的“物流”和金融上的管理经验,中国邮政的EMS将毫无胜算可言。
EMS目前的业务大多集中在文件业务上,这一块利润率虽不高,却在“专营“之列,因此双方还没有形成直接竞争。但在已达成的WTO准入条件中,中国已承诺在3-4年内逐步取消对国外速递货运公司的市场准入限制。一旦市场限制消失,惨烈的竞争将无可避免。“固然,中国邮政有庞大的网络支撑,速递业务点多面广,也有本土化优势,但在国际速递业务上,由于各国主要是通过联盟形式开展EMS的,中国EMS的网络优势还有待进一步整合;在国内业务方面,EMS也面临机制、资金、技术等诸多瓶颈。”一位熟悉EMS运作详情的专家这样对记者说。
在投递网络方面,中国邮政去年推出了包裹运送到户战略,以图解决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据说自实行以来,老问题还是依然故我。很难想象这一块业务被分拆出来单独上市后,会是一幅怎样的股价走势图。
表面上,无论是邮政网点,还是配送设备,中国邮政“三网合一“的网络都独具优势,远非其他物流企业可以轻易撼动。但细细一分析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传递渠道,正在被互联网所不断消解,实物流也有可能部分地被后起的洋速递、土速递以及民航、铁路、公路、家电等行业巨头自办的速递体系所取代。
这正是:普遍服务赔本了,报刊自办发行了,商业信函空间缩小了,土速递自动发展了,WTO进来了,中国邮政的好日子越来越远了。
EMS的物流机遇
作为朝阳产业的第三方物流业,能否济日薄西山的邮政传统业务之穷呢?
这是一个问题,很多人都在问,包括中国邮政自己。
目前,中国邮政EMS业务量居全球EMS第三位。中国邮政所独具的信息传递、物品运送以及资金流通功能,是其在细分市场上精耕细作的有力武器。有专家评论说,B2C要在中国顺利发展,离开中国邮政的参与,将是困难重重。
不过, EMS的资源优势并不能保证邮政在电子商务配送市场占有绝对的优势。“EMS要想把市场作细,上述三大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整合。”北京科技大学物流研究所所长吴清一教授说。
国家邮政局物流机构的一位负责人称,邮政物流过去以B2C作为业务的重点,而下一步则应该转到B2B上来。目前部分地方邮政部门已经启动了该业务,例如湖北邮政为昌康轿车提供零配件的配送,青岛海尔集团也在与邮政洽谈产品的配送合作。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吕廷杰分析说:“B2C业务以小件的、小批量的、零散的配送为主,在这方面中国邮政具有明显优势。但B2B这种大批量的物流配送则未必是邮政的特长,因为该业务对铁路、航空等系统的依赖更甚。”尽管邮政目前的邮购业务基本上具备了电子商务的雏形,直递包件业务也为其介入B2B市场奠定了业务基础,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搞物流对于中国邮政来说完全是“老干部遇到的新问题”。
面对第三方物流这一眼下正热得烫手的机遇,EMS终于想到主动应对,并大张旗鼓地进场了。因其强势的网络功能和本土化优势,任何对手,包括兵临城下的洋速递们,想必不敢忽视和小视其存在。但如何做物流这篇大文章,特别是如何围绕第三方物流定位其EMS业务,使其遍布全国的邮政网的各个神经末梢都迅速转移到新业务上来,充分利用邮政物流网的富余,对中国邮政来说却是一个空前的考验。
进场不过是一个起点,真正的竞赛还没有开始,所以谁胜谁负的话题也还言之尚早。
重组邮政版图
有专家建议中国邮政按这样一种方法来重组现有业务:先将属于普遍服务的信函、党报党刊发行以及机要通信、义务兵通信等业务划分出来专营,再将有竞争性的特快专递、集邮、报刊零售、广告信函以及电子邮政、物流配送等业务剥离或分拆,组建集团公司,实行专业化经营,直至包装上市。重组现有价值链的目的是形成新的价值曲线,提供全套的服务和应用解决方案,以便向集成化、系列化、增值化的现代物流过渡。
以今年3月开通上海周边地区的航空快速网为标志,中国邮政建设物流系统的大幕已经徐徐开启。据悉,中国邮政已决定改造现有236个大中城市的邮件处理中心,建立信息高度集中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近期,中国邮政正在筹备开办服务水平和价格介于普通包裹和特快专递包裹之间的业务,以及网上支付和网下货到付款的服务,这些都将为宏伟的e-post蓝图勾勒出最基础的架构。
回头来看,其实早在邮电分营之时,国家邮政局就已提出政企分开、实行企业化运作的思路了。但囿于老系统、老体制以及老想法的局限,分营后的邮政一直沿用的还是旧体制,于是致使传统业务越来越萎缩。现在,当新业务即将形成规模但还尚未形成规模的时候,扭亏、重组、转型、改制、上市,种种旧病新结缠绕在一起,使中国邮政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同时也被赋予了太多的期待。
不管关于中国邮政上市的传言是真的还是假的,也不管上市的早晚与成败,看看今年来中国邮政的表现,你就会知道并且相信,这个迄今依然是国内最后一个垄断壁垒的国企老大,已经开始为自己寻求资本通道、信息化通道以及市场化通道了。一则不是消息的消息所透露出来的消息,也许多于无数喧嚣和失实的官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