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47 次) 时间:2001-07-17 21:19:46 来源:赵水忠 (高尚生活) 原创-IT
证券业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
赵水忠
券商之间的竞争压力,政府的积极鼓动,IT厂商的大力炒作,使得集中交易和信息化大势已不可逆转。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说,证券行业的信息化本来就算是比较快的,加上2000年的增资扩股热潮,10亿元以上资产规模的证券公司从5、6家急速增长到30多家,于是巨大的利润压力逼迫着证券公司不得不进行新的市场扩张和争夺。
重要的是解决方案
由于证券网络系统在资金、人员和行业等方面有着行业的特殊性,因而对其系统功能提出了有别于其它网络系统的特殊要求。1、高可靠性:券商作为提供实时交易服务商,必须在瞬息万变的交易过程中提供不间断服务,开盘时down机、传输中断、交易故障对于券商都是最惨重的事;2、高速响应:清单一但发生,券商的损失也相当大,合理平衡流量,均衡负载也是必需的;3、实时传送:股票等证券信息必须实时传送,滞后与延误都会在判断上造成不必要的偏差;4、有一定弹性:依据现有交易量设计的网络要留有一定扩充能力,以适应行业环境的快速变化,从而保护了投资;5、易管理:整个系统必须便于管理和操作,复杂的管理与不可操作性,对于服务的提供商和交易客户都得不偿失;6、高度安全:证券行业每天都涉及大量的资金流动,网络安全至关重要,证券黑客、网络瘫痪是严重阻碍证券业的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
当然,证券信息系统建设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任何项目的建设都必须考虑成本收益比,用较低的费用,规划出适合该行业应用的信息系统。因此券商在进行营业部信息化建设中,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其一,是尽可能采用成熟的技术、设备和解决方案。 其二,要考虑系统的易扩容性。易扩容性意味着系统能由小到大,分步实施,达到降低整体风险,边建设边应用以及避免一次性投资过大的问题,此外,系统的易扩容性还表现为系统能不断吸收、利用新技术,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其三,要综合考虑信息系统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和现状,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关键处,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消除应用瓶径。
网络技术提供商:证券e化的工程师
如何建设一套具有高可用性的系统,以便实现证券系统的整体集成,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选择一家合适的网络技术服务提供商是关键中的关键。
在证券电子商务产业链条中,网络技术服务提供商是上游企业,旨在为证券电子商务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上交易硬件和软件设备、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以及增值服务等等。所谓集成,就是由不同的平台、技术和企业级软件包组成的复杂系统,牵涉到各类定制服务,例如咨询、应用软件开发、集成实施以及对应用软件包的定制处理和售后服务。集成的最高境界则是可以进行行业发展战略的咨询,从内部需求和市场变化的角度研究企业应怎样发展下去,应采用怎样的服务与经营模式经营业务,这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很大的价值。
边际效应开始显现
证券电子商务,从概念上说,就是以互联网络为媒介,运用IT技术对证券公司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为客户提供全面证券投资服务的一种商业模式。
从目前的技术应用看,证券电子商务大致包括三大部分,这就是:网上证券服务、移动证券服务、客户服务中心。
由于证券电子商务的引入,营业部外部环境的差别因素进一步减少了,时空的界限也被打破了,竞争的焦点因此转向券商的服务产品和综合服务水平。同时,由于突破了地域限制,券商可以选择更为合适的方式到周边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去发展客户,券商面临对手的竞争将更直接,但也更加有利于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以及边际效应。其结果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愈弱。
当前,随着证券网络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一个全国性的无形化、信息化的大证券市场已呼之欲出。无疑,这意味着经纪业务新一轮竞争的开始。传统证券业务的重新整合,与银行、保险等金融产品整合的综合投资服务,以及网上交易衍生产品的大量出现,如网上资金结算、个人帐户管理、经纪专家服务等等新一轮大规模业务创新,将遍地开花般接踵而来。于是,围绕着证券电子商务,资本市场的格局不得不重新加以划分。
互联网在给传统券商带来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因为可以在线和远程实现交易,客户的忠诚度降低了,于是,客户关系管理(CRM)也就日益成为影响公司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未来,证券电子商务竞争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客户个性化服务,也就是基于网络技术和数据仓库的客户关系管理–通过网络与客户的交互,使券商得以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如何为每一个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有价值的服务?这是券商在引进CRM系统之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总体来看,由于信息技术的全面使用和证券电子商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证券市场将从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过渡,投资者直接入市交易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交易所、券商和投资者三者的关系将出现新的格局,由此投资者将不再依赖券商的代理服务,而更多关注技术上和信息上的服务。同时,券商经纪服务中交易服务的含金量也会大大下降,而信息服务和附加服务的价值则将大大提升。
瓶颈正在突破
可以说,在各类行业中,证券业的信息化是做得最好的:由于早已实现了数字化传输,也不存在物流配送问题,因而金融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瓶颈远没有其他行业那么不可克服。这意味着证券信息化很可能成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突破口。
不过,从眼下看来,这还只是一个诱人的远景,接近实现,但是还没有完全实现–制约着其他行业的一些信息化瓶颈,在证券业中也一样存在着,比如说网络安全问题、网上支付问题、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流量、费用、国家政策、法律的限制等等。
以法规为例。尽管目前管理层出台的《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规定,获得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的证券公司,可申请开展网上证券委托业务,但由于政策的滞后,许多网上委托业务还处在摸索阶段。同时,有关网上交易者的资格审查、网上交易的技术标准及技术体制、网上交易的市场监管等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凡此都使投资者对网上交易望而却步,极大地制约了证券信息化的发展速度。
技术也是个不能回避的瓶颈。在目前的证券业中,电脑系统维护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成为支撑证券公司的两大支柱,系统维护部门尤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旦系统出了故障,将给证券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面对压力,证券公司一方面希望尽快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股票交易效率,吸引更多股民;另一方面又担心技术的不成熟或管理不到位会引发更多的系统问题。尤其是出于对网络安全方面的顾虑,大多数券商采取了内部交易网和外部网物理分离的方式,以便防止外来的侵袭。于是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在线下单和网上交易。
有鉴于此,有专家建议证券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采取“三步走”战略规划:第一步,进行基础网络建设。第二步,进行网络应用深度开发。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建立起集风险监控、资金清算、决策支持、系统备份等关键功能于一体的、安全可靠的中央数据中心。第三步,实现网络应用从有地界到无地界的转变。顺应证券行业的发展趋势,充分应用IT技术,拓展网上交易等新型业务模式,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三步中,网络建设无疑是基础。
未来还差什么?
在网上证券交易最活跃的美国,网上股票交易成本仅为传统交易方式的15%甚至更低,低廉的交易成本促进了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的迅猛发展。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去年第四季度在线交易的市场增长率已高达49%;今年一季度,美国的网上证券交易已经超过总交易量的25%,占散户交易的40%以上,通过互联网进行证券投资的投资者则达到18%。预计到2002年,网上证券经纪开户数目将超过1400万个,涉及资产逾7000亿美元。
中国的情形要稍为滞后一些。统计资料显示,截止1999年底,在当时上网的890万网民中,有34%需要从网上获取金融证券信息,还有15%的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从事电子商务。由这一数字出发,有专家预计,全国从事网上交易的潜在客户大约占25%。按这一比例计算,1999年全国就有潜在网上交易投资者225.5万,而以2000年网民数量1500万预测,全国的潜在网上交易投资者将有可能达到375万。
据预测,到2003年,中国将会有超过1000万人使用在线证券服务,网上交易的开户数将达120万,交易额占整体市场交易总额的比重将达5%,平均年增长将超过230%。也许到那时,中国证券市场的信息化水准就会大为不同了。在此之前,如果券商们不能抓住信息化的历史机遇,到时候失去的恐怕将不止是市场和客户,而很可能是自己的生存权。
近三年来,证券行业的信息化发展速度十足惊人。有统计资料说,现在整个交易量的70%以上已经是在营业部之外远程进行的了。由此券商已经将一只脚跨进了信息化的大门,并真正进入了集中交易的实质性操作阶段。
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主任徐雅萍博士不久前曾表示,在未来全球资本市场,可能只会剩下几十个像样的交易网站。中国要成为其中之一,而不是被淘汰出局,信息和技术的标准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相信的是,随着证券法的颁布实施,券商大规模重组、分类管理格局的形成,中国券商信息化的趋势必然会成为整个证券市场的主流。尽管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变数,但总体而言,这个大趋势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