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66 次) 时间:2001-07-07 11:47:20 来源:$farmer ($farmer) 转载
《财经》杂志长篇封面文章:王志东沉没(下)
——————————————————————————–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7月06日 17:32 《财经》杂志7月号
胡舒立 王烁/文<>
无论对新浪还是对王志东,创业人的去职都是一件感情痛苦的事情。但如果故事到此结束的话,人们本来有机会在痛苦之外感悟许多积极的东西。它将证明,在互联网浪潮中引进中国的,不仅有外国的资金与技术,还有与之相伴的成熟市场规则;它将毫无疑问地成为一个经典案例,证明资本的权利,亦证明企业家的理性。
可惜,故事根本无法结束。
下篇:英雄沉浮
1、创业天才
四通利方首次融资完成之前,王志东将21%的技术股全数划入自己名下。这部分股权,是王志东后来在新浪持股的主要来源
在刚刚飞返北京之初,王志东本人一定没有料到,他的去职(对外是“辞职”)会在媒体引起那样的轩然大波。
这是6月间最重要的新闻。在内地大小媒体上,关于王志东的照片随处可见,许多文章充满了对神话破灭的惊疑、悲伤与惋惜之情——主题是“冷酷无情”的资本家赶走了“知本”起家的创业者。
王本人获得了最大的同情,这实在是不无原因的:王志东一手缔造了四通利方以及新浪并把它带到纳斯达克,已经成为难以动摇的中关村知识英雄神话。
在中国互联网三大“英雄人物”王志东、张朝阳和丁磊中,王志东是惟一的“中关村宠儿”(张朝阳是“海归”,丁磊来自南方),虽然有许多报道把他早年的经历描绘得相当艰难,但客观看来,王志东是中关村年少得志的典范。
他80年代末从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毕业未久,即在24岁之时参于创办新天地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其间,他发明了中文之星(一种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中文平台软件),一举成为国内顶级程序设计员。1993年,在四通集团的约请下,他离开新天地创建四通利方并担任总经理。在搬出新天地的四居室之后,四通给王志东的住房,是公司在亚运村购置的高标准公寓。
至迟从此时起,王志东表现出远超单纯程序员的商业才能和谈判能力,成功地从四通集团获得技术人员的持股机会。当时国内还没有技术人员持干股的安排,四通集团特地让其香港上市公司四通电子出资350万元在香港成立利方投资,约定王志东、严援朝及其他技术人员持股30%,然后再由利方投资在国内与四通集团合资成立四通利方,四通集团再追加投资150万元,持股30%。如此一折,四通利方的技术股达到21%。
四通利方成立后,王志东借中文平台的市场契机推出Richwin,市场占有率很快超过了当年的“中文之星”。后来1995年微软Windows95中文版一出,一些中文处理软件企业陷于困境,四通利方也开始寻求突破。发展资金再度成为瓶颈。四通集团想继续投资,但一则力不从心,二则内部争议颇大,有意支持王志东的段永基与四通另一名董事刘菊芬于是协助安排四通利方外部融资。
刘菊芬安排王志东见到了美国硅谷的投资银行家山迪.罗伯逊及其年轻的中国助手冯波。1996年1月,四通利方与冯波服务的罗伯逊.斯蒂文斯(RSC)公司签订了国际融资服务合同。从此,王志东走上了与国际资本交往之路。
1996年4月,四通利方组建国际网络事业部,并推出利方在线网站。1997年10月,四通利方的第一次国际融资完成,以美国华登投资集团(WIIG)牵头的三家公司共投入风险资本650万美元。当时还是华登副总裁、后加入四通利方的茅道林称,这批资本后来主要投向了属于网络业的利方在线。此次融资后,公司总价值达1500万美元,升值23倍。
在此次融资完成之前,王志东将四通利方原21%的技术股全数划入自己名下,严援朝等人不得不接受了这一现实。以融资结束时公司的估值,这笔股权相当于近180万美元,其时,王志东28岁。这亦从侧面说明,王志东在四通利方贡献巨大,为其他人所远不能及。这部分股权,是王志东后来在新浪持股的主要来源。
2、英雄需求
“造神是marketing(营销)的一种手法。(网络公司)最简单的就是做公关了。媒体本身需要追泡沫的时候最容易追的也是人。以这个情形讲,志东绝对是IT界的一个好手及一个标志。”——茅道林
北京传媒界的“王志东英雄曲”是从那时候高亢起来的。王志东或许受之无愧,不过从彼时起,四通利方已经成了创业者、风险资本和投资银行家们共同运筹的舞台。
舞台扩大,利益相关者增多,前景更为广阔,四通利方不再是one man show(独角戏)。管理理论最常提及的企业家管理团队,在这之后渐次形成了。
在1997年首次融资完成后,原就职于RSC的美国人马克(Mark Fagan)加入四通利方,担任了财务总监(CFO);到1999年初,华登副总裁、持有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的大陆留学生茅道林又离开华登,出任四通利方运营长(COO);王志东在1998年9月与华渊公司CEO、台湾商人姜丰年相识相交,进而两公司合并合作,新公司易名新浪,由姜丰年担任主席兼CEO;1999年3月间王志东、姜丰年共同出面,请来硅谷著名的网络企业家沙正治担任掌门人。1999年4月,新浪完成第二次国际融资2500万美元,这回的牵头人还是美国华登投资。第二次购并和融资完成后,公司总价值达到8380万美元,升值5.6倍。
1999年春,中国开始进入网络炽热期。网络热需要超级明星,在网络业先走一步、成就卓著的新浪必然地成了明星首选之地。于是,事情显得有些变形,一方面是王志东在传媒笔下独闯天下、所向披靡的英雄神话,一方面是新浪在国际资本手中成长转型、建立现代企业治理机制的现实图景。
后者有强有力的事实做支撑。到1999年初四通利方与华渊合并亦即新浪成立之后,其掌门人不是中国媒体至为自豪的创业英雄王志东。王志东职务叫总裁,实职则只是新浪中国公司的总经理。担任新浪CEO的是硅谷互联网宿将、美籍华人沙正治。
至1999年8月间,沙正治对公司一次次大刀阔斧地改革之后,王志东一度“总裁”职位不保。
8月底,沙正治在董事会推出后来被知情者称为“全面接管”的一份计划,要求王志东等人辞职,以将新浪改造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硅谷公司。沙正治以去就做赌注。由于上市之前临阵换将是大忌,沙正治的威胁极具杀伤力,而王志东当时可谓危如累卵。最终,在陈丕宏、段永基最后是在陈立武等诸董事的支持下,王志东方渡过难关,并一举登上新浪CEO之位。随后,公司撤换了早先支持沙正治的、后来又力主推迟上市的财务顾问美国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参见本刊1999年11期封面文章《新浪“政变”》)。
此役的内幕很难为众多国内传媒所确知和领悟。IT英雄呼唤的惯性还在继续,而且还有需求。国内一些报道以王志东单枪匹马地击败了硅谷大人物和美资投资银行的组合,而把他推至声望的顶峰。王志东从此成为新浪的化身与同义语。
冷静地看,董事们在1999年9月将票投向王志东,不是选择了他个人,而是在沙正治代表的硅谷概念和王志东代表的中国增长概念之间选择了后者。王志东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关节,但至今,记者仍能听王志东自得地说起“我当年一个人干倒沙正治和高盛的时候……”他几乎完全遗忘了董事会里的激烈争锋,错误地估量了自己力量的源泉。
茅道林说:“造神是marketing(营销)的一种手法。(网络公司)最简单的就是做公关了。媒体本身需要追泡沫的时候最容易追的也是人。以这个情形讲,志东绝对是IT界的一个好手及一个标志。”
话说得很客气,但语义很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没有永远的敌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以王志东之聪明,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不过,“王志东是一个神话,结果他自己都信了。”一位多年与王志东相交的知情人作此评论。
3、敬酒罚酒
6月16日,新浪董事会召开电话会议,再次表决解除王志东总裁兼CEO和董事职位,表决的结果是5:0。通过越洋传真,五名董事分别在两个解职决议上一一签名。传真随即发给了王志东
从6月1日至6月11日,新浪股票连涨6个交易日,从1.60美元左右涨至最高2.3美元左右,涨幅最高超过40%。这是市场的明确信号:欢迎王志东下台。
不过,远离美国的王志东已经不愿对资本意志示弱。
现在无从考究王志东想法发生变化的原因,但少数在王志东回京后即与他通过电话的人,确曾有幸听他说起“辞职”一事。或许,在中国“IT浪漫主义”犹存的环境中,王志东很快发现“辞职”说会让人失望;或许,黄土地上的网络英雄崇拜过于执着,王志东可以感受信心,也可能感受压力。
在媒体的热切支持与询问面前,王志东的态度是沉默。但这种沉默和人们过去所见企业管理者去职后的沉默很不一样,热爱王志东的媒体时时可以感觉、甚至在期望他会做些什么。各种推论争相显出高超的想象力,就连联想365历尽艰辛与AOL结盟,也会有人来大张旗鼓地猜测:“王志东会不会来吃晚餐?”
王志东本就倔强,不愿放弃。他很快寻求其他办法。他曾南下香港、远赴云南,但动因不详,市场上开始出现诸如王志东将回购新浪等传闻。这段时间,外界几乎联系不上王志东本人,所有电话均由夫人转接。有媒体称之为王志东“神秘的沉默”。
姜丰年6月6日曾到北京,在与公司高层拜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新闻办等主管部门之余,姜与王志东夫妇共进晚餐。但如姜丰年后来所说,他与王志东在一起,“不谈公事”。当然,姜丰年仍未能按董事会之托,让王志东在同意辞职的协议上签字。他告诉《财经》:在当时媒体的氛围中,志东太激动了。“我做不了这种事。”
“神秘的沉默”之下其实暗潮涌动。王志东说,“作为上市公司的负责人”,他懂得要用法律保护自己。他在大约回到北京一个星期后开始找律师,再有一个星期左右,找到了著名的O’Melveny and Myers LLP律师行。这是一家成立于1885年的美国律师行,在上海嘉里中心20层设有办事处,是上海最大的外国律师行办事处。
挂帅办事处的O’Melveny and Myers的合伙人Howard Chao告诉《财经》,他们以法律咨询的名义接受了王志东的委托,负责这项业务的律师是Nicholas Groffman(中文名郭恺)。
6月15日,“神秘的沉默”被悄悄打破,新浪董事会收到了王志东的代表律师发来的信函,称:6月1日通过的董事会决议——决议称王志东因个人原因“主动”辞去了CEO职务——不符事实。他从未主动辞职。
这是王志东表示并未放弃的第一个正式信号,也是双方正式撕破脸所需要的最后一个砝码。律师信似乎拿住了新浪董事会的软肋。如果按王志东“主动”辞去CEO职务的说法,董事会方面拿不出王签字的任何相应法律文件;如果说王志东是被董事会解职,董事会亦没有解职文件。
与此同时,新浪董事会开始听到王志东在准备打官司的传闻。
这是一个多少有些荒谬的挑战。正如姜丰年后来在台北通过电话回答记者提问时悲伤地说道:“主动辞职还是解职,哪个对志东好,正常的人可以做出判断。”
不过,王志东的律师信也确有原因。新浪董事们经己方律师提示意识到,按新浪的公司章程规定,免去CEO需半数董事同意,而免去公司董事需要75%的选票。6月1日,姜丰年投了弃权票,所以,赞成免去王CEO及董事两职的票数都只有66%。
要紧的是6月16日的姜丰年已经不再会踌躇。新浪董事会成员经紧急磋商,向王志东发出最后通牒:在12个小时内必须签署关于辞职的法律文件,否则“新浪董事会将采取行动”。
12个小时内,王志东无声无息。12个小时后,6月16日,新浪董事会召开电话会议,再次表决解除王志东总裁兼CEO和董事职位,表决的结果是5:0。
通过越洋传真,新浪除新上任CEO外的五名董事分别在两个解职决议上一一签名。传真随即发给了王志东。
这是一次至今未公开的表决。曾发表公开信称自己“不会做逃兵”的王志东讨来了最后的说法:他的确不是新浪的逃兵,他被新浪强令复员了。
4、剑拔弩张
25日晚上,《财经》致电已从上海飞返台北的姜丰年。姜黯然称:“也许新浪终有一劫”
6月25日,王志东去新浪“上班”,记者蜂拥而至。一位消息灵通、热情高涨的记者竟在6点多钟前往守候。下午,在北京西客站不远的京都信苑饭店,王志东在律师Nicholas Groffman(郭恺)的陪同下,像明星一样走进新闻发布会房间。面对数十名记者和如林的摄影机,他公开表示自己从未主动辞职。他的说法,与10天前发给董事会的信函中的说法并无大异。
有一个细节是,新闻发布会是在北京小有名义的IT业界活动e-talking的组织下进行的,主持者是e-talking的核心人物、中央电视台记者路彬彬。在6月8日姜丰年、茅道林、汪延、曹国伟代表新浪高层开记者会时,路彬彬曾问:如果王志东将来有一天站出来说没有主动辞职,你们该怎么办?姜丰年一时结舌。
6月25日晚上,她得到了答案。新浪发布消息,董事会一致决定,“王志东已被终止公司总裁、首席执行长及董事会董事职务。一如先前公布的消息,茅道林被任命为公司首席执行长及董事会董事,汪延被任命为公司总裁。”消息精心措辞,没有提到公司董事会16日的投票,可谓又一次“用心良苦”。
也是在25日晚上,《财经》致电已从上海飞返台北的姜丰年。姜黯然称:“也许新浪终有一劫。”此后稍晚些时,从上海返京的新任CEO茅道林告诉记者,王志东或许失去重回新浪任职的最后机会。“本来谁都知道,我茅道林是不会三五年干下去的。可他还能回来干吗?”
茅道林的话还另有所指。从25日开始,王志东每天出现在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新浪的办公室,把这叫做”上班”。王志东告诉记者,他仍然是“新浪互联”的法定代表人。他对公司负有责任。
不需要比这更明显的决裂姿态了,所有人都知道,“新浪互联”的全称是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新浪中国门户网站sina.com.cn的运营者。这是新浪绝不能碰的命根子。
5、灰色风险
王志东说:“我作为新浪最大个人股东和用户,希望其得到持续发展,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合法性。”回答得无懈可击。但最后一句“合法性”,又显得意味深长
王志东下台可能引发的新浪动荡,早为颇熟中国情况的《亚洲华尔街日报》所料中。6月5日的《亚洲华尔街日报》发表了驻上海记者Leslie Chang的一篇文章,开宗明义地写道:“新浪创始人和CEO的下台,重燃了中国互联网业的一个核心问题:由于要满足政府监管条件,许多互联网公司的关键性资产有不明晰的产权安排,这将使任何管理层变动复杂化。”
为了满足国内对互联网业的监管条件,取得主管部门对新浪海外上市放行,新浪在上市之前剥离了其国内的ICP业务。在一份题为“致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 关于新浪(sina.com)海外上市”的非正式文件上,新浪保证“本次上市资产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境内仅限于其通过香港利方投资公司间接持有的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97.29%的股份……本次海外上市资产不包括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或其他任何在中国大陆地区经营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的公司的股权;同时保证上市公司将不涉及经营中国大陆的互联网信息服务(ICP)业务。”这份文件的签署日期是2000年2月23日。
按照这一保证,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完全剥离其ICP业务,变成一个技术服务公司。特别为此成立的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接收了从四通利方转过来的ICP业务(sina.com.cn)。新浪互联名义上是一家王志东和汪延私人持有的公司,分别占有70%和30%的股权。一份于1999年10月18日签署的借款协议表明,王志东和汪延对于新浪互联共计100万元人民币的出资,全部来自于四通利方的借款(参见本刊2000年5月号《新浪:领跑的代价》)。
按照一份由四通利方与新浪互联于1999年11月8日签订的“资产与业务重组协议”,“为保证ICP业务剥离转让后新浪互联能继续开展并经营上述ICP业务,四通利方同意将其拥有的与经营ICP业务有关的全部资产租赁或转让给新浪互联并将向新浪互联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双方为此一共签订了六个协议,分别是“设备租赁或转让协议”、“版权许可协议”、“商标、域名许可协议”、“专线转租或转让协议”、“技术服务协议”、“信息提供协议”。除新浪互联外,还成立了一家北京新浪互动广告有限责任公司。四通利方在其中拥有25%的股权,其余75%初为王志东个人控股,后转给了汪延。
新浪招股说明书披露了在新浪互联、新浪互动广告、四通利方和上市公司新浪之间的一连串商业协议。这些商业协议将上述四家公司绑在一起,从而实际上将国内ICP业务也就是新浪互联的全部业务收入转移至上市公司。这是一个为求上市的权宜之计,如新浪向信息产业部所保证的那样,作为上市公司的新浪并不拥有新浪互联,也就是在中国内地的ICP业务——而这恰恰是最有价值的资产。
新浪的这种重组安排迅速地被搜狐和网易所复制,成为中国内地互联网公司海外上市的通用模式。
王志东下台凸显这种特别安排的风险,新浪公司招股说明书说得明白:“我们与ICP公司的这种合约关系可能被视作加强了王志东的管理层地位或者赋予他以某种价值,特别是当与他产生任何冲突的时候。”
在可见的将来,会展开一场新浪与王志东之间以国内门户站点为赌注的拔河吗?
《财经》经查证各类文件获知,在最初进行上述资产重组的同时,四通利方与王志东及汪延签订了补充协议。这份“王志东雇佣协议第一补充协议”称,如果王志东或汪延不再是四通利方的雇员,他们必须以账面净资产值向四通利方所指定的雇员转让新浪互联和新浪互动广告中的所有权益。这份协议签订的时间是2000年4月6日,新浪上市前夕。该协议名称中所提到的“王志东雇佣协议”是1997年四通利方聘请王志东担任总经理的协议。两份协议均有王志东本人的签名。
当《财经》求证于新浪现任CEO茅道林,想知道王志东现在是否仍是四通利方的总经理或雇员时,茅道林表示,此事正在办理和移交之中。茅道林透露,新浪已指定了三四名员工,准备接受可能转过来的新浪互联股权,之所以是三四名,是为了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麻烦。他拒绝透露被指定雇员的名字。
在6月26日晚接受《财经》电话采访时,王志东表示,“新浪互联”的事情,一切都按“合法方法”去办,整个的事情会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由律师做出决定。“我作为新浪最大个人股东和用户,希望其得到持续发展,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合法性。”回答得无懈可击。但最后一句“合法性”,又显得意味深长。
也是在上述采访中,《财经》曾提出最后一个问题:“当你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你会做什么选择?”但没有得到正面回答。
直到现在,许多了解王志东的人都无法得知,他在这一核心问题上究竟是何态度?王志东有可能选择“两败俱伤”,借手中“新浪互联”的名义股权与上市公司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这是一种最逼近的推测,甚至许多亲近、喜爱王志东的人都无法否认这种可能。但也有分析家偏乐观地说,王志东只是蓄势待发,拿自己看似拥有的“新浪互联”权益来考验所有人的神经。“他的律师现在只是当顾问,将来如果看了所有的文件,也根本不可能正式接手这个案子。”
“王志东不会伤害新浪!”直到6月28日最后一次通过电话接受大陆记者采访,姜丰年仍有此信念。
直到本文截稿为止,王志东仍坚持在新浪“上班”。中关村的宠儿与新浪董事会的对抗在继续,紧张空气仍在凝聚。6月25日后,新浪网价渐次跌到30日的1.60美元。
新浪在做最坏的准备。《财经》了解到,新浪的股东已着手申请新的ICP牌照,其他应急办法亦在准备之中;信息产业部、国务院新闻办等主管部门已经晤见了姜丰年及新浪新管理层,对新浪公司的人事更动表示理解。至于是否会有妥协机会,姜丰年告诉记者,绝不可能就“新浪互联”做任何交易,“股东们不会允许”。
6月21日,新浪股票在纳斯达克的交易出现异动。当天的成交量达到200万股。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是新浪除上市之后数天外最大的一个成交量。此前两天,每天的成交不过8万股左右,一天之内成交量暴涨10多倍,预示不同寻常的事情可能发生。更令人惊讶的是,如此大的成交量并未促成新浪股价的剧烈波动,当天收盘仅涨了0.10美元。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通常只意味着对敲,发生在纳斯达克上,到底意味着什么,需要等待一些时候才能知道。无法推知此事跟王志东与董事会的对抗有什么关联,可以肯定的只有一点,新浪的故事远未结束,新的枝节就在前面。
本刊记者靳丽萍 王晓冰 赵小剑对本文亦有贡献
新浪网人物榜
1.王志东
1968年生于广东东莞;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系;1992年参与创办新天地技术公司,任副总经理;1993年后任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1999年3月任新浪总裁;1999年9月至2001年6月任新浪CEO
2.姜丰年
1957年生于台湾,目前定居加利福尼亚;1984年至1986年在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获得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1990年在美国与人合办为大公司提供服务器杀毒软件的公司–趋势科技(Trend Micro Inc)任该公司总裁;1996年6月担任美国华渊网CEO;1999年3月新浪董事长兼CEO,其后担任董事长至今
3.段永基
从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北京航空学院获硕士学位,自1993年起担任四通集团董事长。自2000年起担任中关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自1993年起担任四通利方及后来的新浪董事
4.陈立武
新加坡人,从新加坡南洋大学获学士学位,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获核工程硕士学位,在旧金山大学获MBA。自1984年起担任华登国际投资集团的总合伙人。自1999年3月起担任新浪董事
5.曹德风
台湾人,毕业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获卫生工程硕士学位及食品和化学工程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Quaker Oats Company任职多年,1986年加入台湾标准食品公司,现担任该公司中董事长。1999年3月起担任新浪董事
6.陈丕宏
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计算机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2年,创办Gain Technology公司并担任总裁,1993年创办宏道资讯(Broadvision),担任CEO。1999年5月起担任新浪独立董事
7.茅道林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后赴美国就读斯坦福大学,获工程经济系统硕士学位,1994年至1999年任华登国际投资集团VP,从1997年起到1999年初代表华登担任新浪董事,1999年后先后担任过新浪高级副总裁、首席运营官等职。今年6月1日开始担任首席执行官及董事
新浪大事记:
1993年 四通利方成立,王志东担任总经理;
1994年 四通利方推出Richwin中文平台软件;
1996年1月 四通利方与罗伯逊.斯蒂文斯(RSC)公司签订了国际融资服务合同;
1996年4月 四通利方组建国际网络事业部,并推出利方在线网站;
1997年10月 四通利方的第一次国际融资完成,以美国华登投资集团(WIIG)牵头的三家公司共投入风险资本650万美元;
1998年底 四通利方与华渊网合并,易名新浪,由姜丰年担任主席兼CEO,王志东担任总裁;
1999年3月 美籍华人企业家沙正治担任新浪CEO;
1999年4月 新浪完成第二次国际融资2500万美元;
1999年8月 沙正治辞去CEO职务,由王志东接任;
1999年11月 新浪完成第三次融资,融资额6000万美元,戴尔电脑、软银等进入;
2000年4月 新浪在纳斯达克上市;
2000年12月 新浪正式获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的登载新闻业务资格;
2001年6月,王志东被终止总裁兼CEO和董事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