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78 次) 时间:2001-07-06 21:16:20 来源:盒子 (山水) 原创-IT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样一个规律进行的。
20世纪九十年代,社会学家们说,我们进入了“后工业社会”、“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数字化时代”,经济学家们说我们进入了“知识经济”、“新经济”、“网络经济”… …这些概念到来之前总是有一定的社会现象可寻的,比如家电的普及、PC的兴起、以及互联网的风行,都是现代社会的特征,总的来说都能与以上的几个概念挂上钩。如果说这些名词在前十年只是一些概念而已,经过去年的网络经济大萧条之后,这些概念正在演化成为理论体系。
今年是世界上第一台PC(个人电脑)诞生20周年、INTERNET(因特网)诞生10年周年的年份,加之去年以来互联网遭遇寒流,引起无数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以及业内人士对互联网产业、对网络经济进行反思和讨论。
笔者近日在西南交通大学听的一次学术讲演会就是一例。这场名叫“关于网络经济与经济治理的若干问题”的演讲是由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乌家培研究员主讲的。他讲的内容主要是从经济学、社会学角度上进行的。这里笔者只是截取对业内人士有借鉴作用的一小部分。
乌教授总结了网络经济的几大规律,这些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一是摩尔定律,计算机芯片的功能每18个月翻一倍,价格则下降一半。这个由INTEL创始人提出的定律已经在业内作用了30年,权威人士估计,在未来的20年它还将发挥作用。二是梅特卡夫法则,网络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即网络效益随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现指数增长。这个法则是由因特网的发明人提出的。三是马太效应,在信息活动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劣势一旦出现,就会不断自行强化,出现滚动积累的效果。这个从《圣经》当中衍生出来的规律,其实在很多领域内都发生着作用。
另外他讲到的一些网络产业的特点,也很有总结作用。其中的7大特点有:1、全天候运作,2、全球化发展,3、可在虚拟世界活动,4、中间层次弱化,(库存减少,代理商减少)5、竞争与合作并存,6、速度快慢有决定的影响,(快鱼吃慢鱼)7、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紧密结合。
这些特点相信产业内的人士都有体会。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第7项制度创新,乌教授指出近年来出现的风险资本、创业板、CEO、员工期权股等等,都是制度创新的结果。在国内这些新生事物正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这星期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召开的“风险投资研讨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深圳创业投资公司总经理阚治东先生在会上发表观点:“风险投资在互联网低迷的时候介入网络产业,要比在高潮时好。”表达了金融界对网络产业的看法。相信今年这些体现制度创新的新生事物仍会有很大发展。
网络经济处于寒冬时期,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业内人士来讲,如何渡过这一困难时期,将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在一次聚会中,百度在线的商务总监袁弋说:“现在是互联网的低潮,我们应当反思的是,如何正确看待互联网产业?如何寻找到一条合理的赢利模式?”这应该是目前中国互联网业内人士的心声。
依笔者之见,眼下互联网正处于是休整期而不是休眠期。对互联网的失望、悲观乃至敌视情绪是有害无利的。与其坐以待弊,不如面壁思过;与其扼腕叹息,不如奋起直追。上述理论界、金融界和产业人士对互联网产业所做的总结和思考,绝对是互联网经济走出困境的积极因素。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人们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当我们对网络经济有了足够的理性认识,再用它来指导实践,就会完成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到那时也许就是互联网脱离困境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