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O: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 烟花网事 - 烟花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05 次) 时间:2001-07-04 12:55:40 来源:烟花 (烟花) 原创-IT

CXO: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
——题记

人类失去思索,世界将会怎样?这个问题请不要回答,也不要去想,因为人们永远不会停止思索,所以上帝也只能是一个整天傻笑的憨老头。而当人们终于有一天思索出CEO这个词的时候,上帝肯定在捧腹大笑:多么可爱的人类,思索真理思索到了这个地步!

灵与肉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CXO

CEO,完全的舶来词,20世纪末最后的语言革命,翻译过来叫首席执行官,这是一个能让笔者联想到古罗马的魔鬼组合词,它在一场冒似革命的风暴后遽然而降古老的中国,然后“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而情理之中,诸如CFO、CIO、CKO、CMO、COO、CTO之类的衍生品也盛极一时,网友们图着叫着方便,以“X”示未知,CXO便成了统称。在2000年的夏天,CXO一词的热度和气温一样高,网上流行一句“今年你有否CXO?”

同时,在现实中,据说中关村每天都会有几个CXO冒出来;大学生们不好好读书,疯狂地要办公司要当CXO;甚至几个小孩子也自封CXO,这在过去顶多只能叫兴趣小组;而且,CXO一词慢慢地突破IT行业的限制,开始向传统行业延伸,海尔、春兰、长虹的老总们都先后撤掉“总”的称谓,换上CXO,以示“与国际接轨”。

80年代末,“十亿人民九亿商”,笑话讲某工地掉下一砖头,砸死三人中二人是经理;20世纪末,笑话依旧经典,主角却换了,说大街上出车祸,死了十人中九人是CXO。

对于这种CXO泛滥的情况,专家发话了,说CEO的权力是总经理加50%董事长,听命本企业的战略决策委员会,从而体现出人力资本的社会性,国内少有真正意义上的CEO,更难有普遍的真正意义上的CXO。

如果真从这个方面考虑,CXO可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的CXO是一个人人可以自封的名称,它就像我们的肉体一样普及,人人都可拥有;狭义的CXO才真正代表了一种被严格定义了的职业与地位,他就像不可捉摸的伟大的灵魂,只有“修炼”到一定程度才能获得。

但在事实上,广大的人民群众总是理解不了那高深又高深的经济理论,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CXO人们不懂也不愿意去懂,但是,人们也知道“灵与肉”,知道CXO同一名称后代表的意义其实不同,人们自有自己的划分方法,这主要来自于人们自我的感觉。如果硬要给这种感觉加上一个衡量标准的话,那就是曾被媒体所鼓吹得“知本家”,在人们的眼中,那些每月收入万金的新一代富豪才是真正的CXO,其他的穷光蛋只不过在披着CXO的皮而已。

财富,它成了人们理解真正CXO的代名词。

轻与重
——财富的金色对比人生的灰色

佛家教人有三戒:“贪、嗔、痴”,拿到IT业肯定会被笑掉大牙。无数人想法设法去进修,去读MBA,出国,所有的最终梦想就是能当一回日进千金的CXO。财富,不光是CXO的代名词,而且是CXO们追逐不完的贪欲,是一种不死的渴望。在IT界,高科技的头号仍是CXO们猎取金钱冠冕堂皇的理由,而且谁取得的多,谁就自豪,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是知识英雄。

给予CXO巨大财富的先河来自国外,当时,高科技尤其是互联网的资本神化鼓动着每一个投资人的细胞,为了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投资人必须选择优秀的管理团队,因此,泡沫化的资本市场驱使人才争夺战,使得对CXO的报酬节节上升。

这种人才争夺甚至上升到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步,如花样繁多的各种补偿费用。据报导,Conseco公司为了吸引Gary Wendt加盟,仅签字费就开出了4500万美元的天价,还给他提供了价值5900万美元的股票期权和1880万的股票。还有离职补偿费,Schulman1999年离开AT&T,离职补偿金120万美元,公司还减免他320万美元的债务,需要说明的是,往往是CXO工作做的不好才会离职。离职尚且如此,更不要奢谈平时工作时的五星级酒店、开着飞机旅行等等豪奢生活。

当这股风吹到国内的时候,虽不至那么离谱,但总学的有几分神似。尤其是一批批“海龟”(海外归来)空降回国成为CXO主力,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国外的管理,还有对国外高薪的同样渴望。于是,月薪几万的CXO越来越多,以至后来几万的月薪成了最低工资线。

与CXO金色的财富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他们灰色的人生。CXO们是很忙碌的,这是共识,但到底在忙什么?对于大多数CXO来说,可能忙的最多不是公司的管理,而是千方百计对资本的讨好。资本说要上市,CXO们就要做好IPO的一切打算,即使在不明后续资金的情况下也要烧钱;资本市场从B2C看好B2B,公司就要忙着转型;公司不能上市了,更要天天跑出去拉关系,找投资人,许诺种种盈利计划,因为万一找不到后续投资人,钱一花光只能撤摊子走人,那就更玩完了。

CXO们更惧怕资本的就可能在于自己随时被裁掉。科技股的低潮,全球科技市场的不景气已经造成了大幅裁员,与科技不景气相反的是,CXO的收入一直没有下降,倒有上涨,据调查显示,去年美国排名前356位的大企业CEO们的年收入平均增长了6.3%,现金报酬增长了18%,与各大企业业务不振形成鲜明对比。为了不使自己跌入被裁的深渊而维持高收入,CXO没有理由不把对资本百依百顺放到第一位,而把公司管理放到第二位。

在对资本的百般讨好的背后,CXO的人生越发呈现灰色,发射不出一点人生价值的光芒来。

罪与罚
——下课声不断的悲凄

不景气,不景气,整体经济不景气并不是某个人的过错。但总得有向投资人交待的替罪羊,那就拉个CXO来当吧,董事会在瞬间就能做出决定。

有国外的报告显示,在美国,将近一半的CEO“在位”时间不超过3年,2/3的科技企业在过去的5年中曾经“换帅”。而仅仅2001年2月这一个月,各大科技公司离职的CEO就达到119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7%,而2000年下半年的创业公司老总离职率比上半年增加了40%。财富——CXO的代名词,即将让位于朝不保夕。

在中国,互联网公司也已经像一架破烂的马车再也拉不动了:公司一个接一个地倒掉,空降回国的“海龟”派CXO一批接一批地又回去了,裁员的鼓声一阵急过一阵。

最让人心痛的莫过于创业者的离职,美商网CEO童家威与新浪网CEO王志东先后离职。资本已经对互联网失去了信心,急于套现,而创业者犹在坚守自己的信念,在交锋中,创业者总是受伤。

古人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互联网界则太快了,一年就走完了古人十年走的路程。想当年,知识英雄的呼喊犹在耳边,转眼就换了容颜,不能不让你声声叹息。而CXO们当年一幕幕的耀武扬威,好像还在人们的眼前晃啊晃,刚刚吹过的牛皮还没鼓起就破了。

喜欢时尚、夸大其词、故作惊人之举,是逝去的那个时代的CXO的共同的职业特征,在CXO三个字母上早已映着三里屯酒吧的奢靡之风。从这点看,这就是CXO的“罪”,把这种“罪”应用到工作上,就是激情与幻想背后真正经营理念或经验的缺乏。正是带有原罪的CXO,享受着高薪,在世纪末上演着一场荒谬的行业戏剧,剧终也是人散之时,而有些苦果也只能自己下咽,这就是“罚”。

从人生辉煌的高峰到被裁,有些CXO还能接着做CXO,但有些是永远失去了。“人生一场戏”,某歌词如是说。

2001.06.10
本文首发于《大学生电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