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将变成石英谷?!--访BaySpec副总裁杨巍 - 疯人院特供 - 黄 渊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8 次) 时间:2001-07-04 01:28:04 来源:黄  渊 (Lucky_h) 转载

Dot-com的大泡沫破灭了,以Internet领军的“新经济”从一年之前的锣鼓喧天变成今日的鸦雀无声,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发源地和大本营硅谷也好像从飘飘然的云端之上一下子跌回了严酷无情的地面。在美国经济从连续10年增长的大好形势突然进入“急煞车”的状态下,硅谷向何处去?自然就成为所有关注高科技发展的硅谷人和硅谷以外的人士共同关切的问题。

面对这样一个涉及面既深且广的问题,人们的思路或多或少受到自己所在行业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影响,也是情有可原的。BaySpect的创办人、主管商业开发(Business Development)的副总裁杨巍(William Yang)是一位从事光电子技术研发十多年的专家,也是这个领域的创业者,他的观点就明显地带上了自己所学专业的色彩:硅谷将要变成石英谷!(Silicon Valley will be Silica Valley!)

BaySpec副总裁杨巍

他解释说,silicon是矽(大陆翻译为硅),是过去五十多年来微电子产业的基础性材料。silica是二氧化矽(大陆翻译为二氧化硅),是新兴的光电子行业的基础性原材料。“硅谷将变成石英谷”这句话的意思是:以硅谷为龙头的美国IT产业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变革–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过去一直居于信息产业核心位置的微电子工业,将把自己的“领袖”地位让给光学与微电子两个领域溶合产生的光电子产业。有人认为,21世纪将是“宽带经济时代”,而这种新经济形态的基石就是光电子业。由光电技术入手,只要频宽达到一定水平,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一定会出现质的变化,因为全世界范围的交通、能源、环境、文化娱乐以及所有的服务行业都会因为高速度、高质量的光电子信息技术而受到冲击。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全人类的劳动生产率和生活质量将取得实质的飞跃。

杨巍说,这样一种光和电相结合的新趋势,在硅谷已经显露了出来:最近有越来越多的光电子公司加入了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新领域。另外,许多传统的微电子公司也在积极寻找与光学领域互相溶合的各种切入方法,主要是投资和并购。以他们BaySpect公司为例,第二轮1800万美元的融资由三家大公司包办:除了台湾的中华开发银行(CDIB),另外就是硅谷微电子业的两个龙头老大思科(Cisco)和英特尔(Intel),其中又以思科的投资额最大。

他表示,现代高新科学技术的一个特征,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各领域之间的融汇交集程度也越来越高。从上一个世纪60年代初发明激光器,到70年代研制出半导体激光器,再到80年代出现集成光路,而今后将向大规模集成光路的方向发展。与当前已经进入成熟期的微电子业相比,光电子产业目前还处于“婴儿”期,可以做的事情实在太多,而互联网的出现也将大大加快光电子产业的发展速度。

根据杨巍的观点,全球光电子产业的竞争布局,主要可以技术和人才这两个方面来看。在技术竞争方面看,目前光电子业领域中绝大多数高新技术还是集中在美国,特别是集中在硅谷一带。欧洲、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相比之下都比美国差。在人才方面,中国人恰恰在光电子研发领域中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最多、整体素质最强。这是因为光电子属于综合性科学,研究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广博的知识面。或者说,做这个行业的工程师,不但智力要出众,而且还要非常刻苦和有耐力。美国的教育体系受就业环境的影响,光电子技术的人才培养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但由于历史、文化、教育等诸种原因,中国人学习光电子科学的人数相当多,取得的成就也是举世皆知。譬如,前香港中文大学的高锟(Charles Kao)教授1963年首先提出了光纤通讯的基本理论,被誉为“光通讯之父”。全世界第一个1.5微米的半导体激光器也是台湾的Lasertron公司(后被美国的Corning并购)研制出来的。事实上,中国人在美国光电子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所占比例非常高,有人甚至估计在80%到90%之间。在硅谷的光电子业,从事研发的专业人员中从中国大陆来的非常多,有些是留学生,也有些是美国公司使用H1B签证直接招聘来的。

杨巍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于1981年考入中国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激光专业,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光学系深造,获硕士学位后先后在两家加拿大的光学系统公司,95年到德国莱卡公司在美国纽约州的分公司担任技术研发工程师。97年,他来到硅谷,先在ThermaWave公司担任激光测试半导体项目经理,99年创立BaySpect。目前,专门开发新型光电元件的这家startup有50多人,预计在两、三个月内将扩充到80人的规模,雇员大部分是工程师。由于产品有市场,公司今年将有几百万美元的收入,他们甚至有信心在明年年底争取打平。

BaySpect是一家研发精密光学元件的公司,其“拳头”产品是杨巍和毕业于复旦大学的张树共同研究出来的高级分光器–体相位光栅(VPG)。这项由三个美国专利保护的新技术,能可靠地传输40个通道的DWDM,而且可以量产。目前,另外一种类似的技术AWG仍无法量产,因此BaySpect在这个领域还没有竞争对手。杨巍认为,硅谷现在有许多家做光电元器件的公司,其中一些属于规模比较大的上市公司,如Oplink、Avanex和NewFocus,它们都已经在大陆设了上千人的工厂,因此可以利用当地劳动力和其他资源的优势,来降低产品的成本。另外一些是专门做技术研发的小公司,它们显然没有到大陆建厂的实力,如果它们的技术没有独到之处,那末一定很难生存下来。

他认为,硅谷与台湾和中国大陆在光电子领域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首先因为硅谷做这个行业的人主要也是华人,三方面进行交流非常方便,而且已经形成了许多畅通的渠道。大陆拥有非常雄厚的技术人才库,也有生产成本低廉、市场广阔等许多优势,问题是人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投资大环境还需要努力提高。此外,大陆自身市场的发展空间也相当大,是硅谷和台湾华人在大陆建立的光电子元器件生产厂家未来产品的一个重要出路。

台湾企业界的长处是资金充沛、管理经验丰富、商业嗅觉高度灵敏,整体经济结构比较合理。在投资取向方面,台湾业界也对光电子产业非常重视,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态度,也开始做转向。台湾的问题一个是自然资源受到局限。另外一个是,虽然半导体方面的人才比较多,但光电子技术人才却非常缺乏,解决问题的途径包括投资和跨国公司的运作等。

硅谷华人创办的光电子元器件公司,凡在技术、管理和资金上都有条件的,或已经在中国大陆建厂,或正在积极筹备。总的来看,硅谷与海峡两岸在这个领域的互动互补关系,现有基础非常好,未来的发展潜力更大,一个三赢局面的大轮廓已经显现出来。

听起来,杨巍先生的上述观点的确是令人感到鼓舞振奋。如果他的预测基本上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验证,那末从某种意义上说,进入“宽带时代”的硅谷不但将变成“石英谷”,而且还能凭借“光电子”的速度和能量凌空飞越大洋,与大中华地区的几个“光谷”连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