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9 次) 时间:2001-07-03 05:32:41 来源:李建平 (李建平) 原创-IT
【互联网周刊记者 王宏亮 陈敏 宋斐 李建平】
大唐电信北京研发中心的韦有双博士则更进一步指出,信息化误区多数源于企业管理思想的滞后。他说:“信息系统从设计到具体实施涉及到一系列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然而它真的就是硬件加软件吗?大家照着软件操作手册就可以顺利使用了吗?事实证明,这是错误的理解。信息系统的建设首先是一个管理思想的建设。这里管理思想包括了多个层面,它既包括了领导层的宏观管理思想,也包括了具体业务人员的微观管理思想(工作流程)。实际上前面提到的那些概念如MRP、ERP、SCM等都是管理思想,而相关软件只是实现或实施这些管理思想而已。”
事实的确如此,在我们调查的不少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中,常常有引进了信息设备、但基础结构却达不到信息化要求的例子。有的企业的决策层嘴上说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但在行动上也并没有体现出来,一旦遇到来自企业内部的阻力,项目也就跟着夭折了,而如果建立起一套与信息系统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情形可能就会截然不同。
供应商也有错
企业信息化并不单单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在信息化建设的产业链条上,聚集着一大批环环相扣、互相依托的企业。尤其在许多大型IT企业内部,都会专门设有帮助企业成长,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的部门,如惠普公司下面的咨询服务事业部,联想的企业IT业务群组。这些部门的宗旨都很动听:给企业设计蓝图,帮助企业整体实施至最终的运行。在促进企业信息化转变的道路上,这些厂商的服务已经成为不可缺失的一环。
北京有一家中小型研究所三年前选用了国外某品牌小型机,然而直至今日,其功能开发不足百分之一,企业为此付出的是上百万美金的购建费,数十万美金的服务费用,巨大的支出并没有明显的效率提升或资金回报。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不顾企业本身的应用水平而去一味求全、求“复杂”,结果是给自己套了个“枷锁”。而为企业解除“枷锁”,就成为惠普、IBM、联想等IT领导厂商前瞻性研究的重点和商机之所在。
某IT调研机构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将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交给专业厂商可使企业平均节省9%的成本,而能力与质量则将上升15%。个中原因有四,第一,企业资源的运用和管理更注重于核心业务的发展;第二,可使企业更容易提高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第三,加速企业机构的调整;第四,分担信息系统开发/管理的风险。
5月25日,联想颁布了其“简约商务”战略,其中也有这样的描述:联想的责任是建立一个包括代理商、系统集成商、独立软件开发商、维修服务商在内的新的大联想体系,最终帮助用户设计出其信息系统方案,为其提供系统建设的集成式、一站式服务,让用户轻松拥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信息系统,消除用户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应用的困惑。
无论是联想的Easy-business,还是惠普的E-service,都希望为企业提供一种全面、简捷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这主要是因为,由于多种方案的出现,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选择越来越多了,在一个平台上选择多家产品和技术,由一个公司提供运营方案并实施,已经成为今天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捷径”。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个问题:企业从硬件设备的采购、应用软件的开发直到系统的集成建设都要面对不同的厂商,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系统的兼容性、稳定性不够;一旦出现问题,供应商之间陷入扯皮,企业信息化的步伐也将受到极大牵制。
那些还没有作出向服务转型的IT厂商和系统集成商应该做哪些改变和调整呢?开思公司的陶雨萍女士说:“IT厂商不仅应该是软件提供商,更应该是软件服务商。也就是说,他们与客户之间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买卖关系,因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像买一个工具性软件,很简单就能用起来,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汉普咨询公司的一位咨询专家则认为,作为软件、硬件和服务的提供商,要认识到整个行业的饭碗是最终客户给予的,整个IT产业链的利润和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如此才能提高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水平,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物有所值,符合企业的要求,而不是要求企业来适应系统。作为客户来说也是如此:首先要确定自己的需求,请咨询商选择技术,根据技术再去选择产品,而不能由产品出发确定技术,再界定需求。
我国IT厂商目前主要提供的是PC机、硬盘、显示器、终端等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在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方面,特别是在配套服务方面的能力还明显不足。但企业用户最需要的恰恰是一个与其业务相适应的、完整的信息系统。因此,站在客户角度去选择产品,而不是以自己为主,选择那些自己熟悉的产品卖给用户,已成为IT业新一轮竞争的核心要素。不改变长期以来所采取的“产品驱动”策略,不在应用过程中向用户提供关怀式服务和全方位支持,这些IT企业就不可能在信息化的巨大机遇面前把握良机,相反还可能滞缓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
信息化递进论
信息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一个不断更新和递进的过程。
当前,IT技术正由以前的注重单元技术和短期效益向注重整体、全局的信息化建设倾斜,企业信息集成和整合方面的投入日益加大,同时,信息化的市场方向和横向分层也日益明晰。胜华炼油厂的技术专家刘素芹认为:企业信息化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企业在生产当中广泛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如生产设计自动化(CAD)、自动化控制、智能仪表、单板机的运用等,凡是用到电子信息技术的都是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第二层是企业数据的自动化、信息化,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销售、财务等数据进行处理,这是最基础的数据信息化过程。第三层是更高层次的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如Intranet、Extranet、MRPⅡ、CIMS、OA等。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和政府提出的“企业上网”工程的逐步启动,企业上互联网建站,搞电子商务的风潮已经如火如荼,各种企业都在考虑如何触网建站。但在几年的信息化建设中,多数企业对内部Intranet的建设却抓得不够。问题是如果内部信息建设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搜集、处理、存储和反馈系统如果都不能集成于Internet平台之上,又怎么能做到快速反应外部信息、与上下游企业实现快速协同?种种问题,都需要厂商和客户共同讨论与协商。
看来,要想尽可能地消除信息化方面观念和行动上的误区,既需要正反两方面的宣传,也需要信息化链条的丰富,当更多的制造、咨询、实施、评估机构发展起来以后,信息化误区也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