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把技术和市场对立起来 - 蓝鸟看世界 - 蓝鸟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66 次) 时间:2000-06-29 20:23:48 来源:蓝鸟 (bluejay) 原创-IT

切勿把技术和市场对立

【作者】蓝 鸟

  前几天拜读了张金柱先生在ChinaByte的《技术和市场的较量》(以下简称《技术》)一文,对于作者提出的“技术战胜市场”的观点,本人实在不能苟同,特发表个人观点如下:

  首先,技术和市场远远不是谁能决定谁的简单关系。

  《技术》文中作者先认定“技术是生产力;市场是生产关系”,然后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得出“技术决定了市场”的结论,进而升华到“技术可以随时改变现在的市场”和“技术战胜市场”的理论高度。这种逻辑思维实在不敢让人恭维。

  张引用伟人说过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把技术归结为生产力,这没错,但要是简单地认为“市场是生产关系”,恐怕这种认识就有点过于狭隘和肤浅了,在这个基础上得出“技术战胜市场”的观点,也是不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逻辑的。很多情况下,技术的确能够推动甚至催生市场,但如果没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技术能凭空造出来、能空对空地发挥其本身的作用吗?原始社会的时候,如果人们就喜欢吃生食物,就觉得在大冬天挨冻特别舒服,那他们会想到“用钻石取火”吗?如果自己没有对其他物品的需求,交换会出现吗?

  我倒不是说市场需求决定技术,只是认为,技术和市场远不是一个简单的谁决定谁的关系,争论这两者谁决定谁就如同争论“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最后只能陷入到死循环的旋涡中。

  其次,技术未必能战胜市场。

  《技术》文中充满了“技术战胜市场”的论调,但却没有一件事例能作为有信说服力的佐证。其中把比尔·盖茨作为“技术战胜市场”典范时,是这样说的,“比尔·盖茨首先是一个技术专家,然后从事市场工作,现在他又回到他的技术本行。他像走马观花式的把市场搞得比谁搞的都好”。要说盖茨搞市场很有一手,这没的说,但要说他“首先是一个技术专家”恐怕就不太符合事实了,如果盖茨搞技术真的是无人能比,那他怎么没获个图灵奖或ACM(美国计算机学会)什么荣誉奖章呀。张先生想必没有研究过盖茨的发家史:BASIC并不是自己发明的;MS-DOS是对CP/M的修改和简化;Windows用的是施乐和苹果的技术;Excel是Lotus1-2-3的复制品;Word纯粹是WordPerfect和WordStar的跟风;IE浏览器也是借助网景的创意开发出来的……微软帝国的崛起非但不是“技术战胜市场”的很好的例子,相反,是“市场战胜技术”的最有力的明证。

  今年3月,伟大的铱星陨落了,想必让那些技术怀旧主义者伤感了很长一阵时间。作为20世纪90年代最杰出的科技成果之一,铱星的技术水平可够高的吧,但为什么被淘汰了呢?是技术战胜了市场,还是市场战胜了技术呢?!

  20年前,仙童公司是硅谷最光辉的技术典范,可那照样无法阻挡其衰败的颓势。当年施乐的PARC研究中心,聚集了一大批世界顶尖级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计算机研究的天堂,开发出了各种突破性的PC和网络技术,可施乐后来怎么样呢?DEC当年在中小型计算技术领域也是引领风骚,当外界传言它要被康柏收购时,其总裁还对以组装PC机起家、没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康柏报以不屑和鄙视,可后来还不是乖乖地投到人家的门下?!技术战胜市场了吗?在国内,方正是典型的技术公司,但方正在1998、1999年在市场中的表现怎么样呢?一年亏损它个一两亿,恐怕这也不是“技术战胜市场”的事例吧?!

  我举这些例子的用意并不是想说明技术和市场究竟谁能战胜谁,只是想纠正一下“技术战胜市场”的错误论调。一个公司,不管它拥有的技术多么先进,只要它不尊重市场和经济发展的规律,那它只能被市场无情地抛弃。

第三,中国要想在新经济的浪潮中有所作为,不能犯技术主义路线的错误。

  在我国,人们一般都很推崇技术,这是好事,但不能唯技术是求,陷入技术主义迷信的泥沼中,这方面我们有深刻的教训。以前,很多高校院所投入很多人力、物力搞科研开发,也开发出了很多技术含量很高的成果,但却不注重科技成果的市场化、效益化,结果,一方面由于缺少经费,使得后续工作无法进行下去,而另一方面,不少技术含金量很高的成果却在实验室中逐渐被时代发展淘汰,最终被扔到了科学技术的垃圾堆。正因为有过如此深刻的教训,国家现在才建立了一批863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要求每一个863项目的成果都要产生市场效益。

  思科是世界公认的高技术公司,但思科认为,在科技产业的战场上,决胜点不在实验室(技术),而在大街上(客户和市场需求)。同许多以技术起家的公司一样,思科以前也有一种以技术为主导的思想,甚至会将市场和客户需求置于某种不受欢迎的新技术之后,但钱伯斯加入思科之后彻底改变了这一关系,终于把思科送到了纳斯达克股指的浪尖之上。对于技术和市场的关系,钱伯斯说,“最好的技术不一定能成功,你不要对技术独有情钟,因为,市场最终还是打败技术。”

  戴尔不是技术专家,但却靠着对市场的独特把握,以直销方式坐上了PC领域的第二把交椅,并且利润还远远超过排名第一的康柏,成了新经济的一面旗帜。

  新经济崇尚玩高技术,但不崇尚沉迷于高技术。别忘了,现在是买方经济时代,开发同一种产品的公司很多,技术实力相差往往并不是特别明显,人们的选择空间大得很,他们购买产品时更注重的是它的品牌、服务和市场影响力,而不是技术。成功的企业中,恐怕没有哪个会把“酒香不怕巷子深”奉为自己的企业文化,更不会有“技术可以离开市场”的倡导者。

  技术是温室中的花草,市场是土壤和空气,离开了市场,技术永远只能是实验室中的理论产物。脱离了市场需求,单纯地去鼓吹技术,就如同唐吉诃德赤手空拳与大风车作战一般可笑,最终只能是自己打败自己。

  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还只是把自己定位在生产、出售产品的角色上,而不是以服务为中心、把占领和控制市场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在新经济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这种模式是很脆弱的。在新经济时代要想有所作为,必须重视技术,但更重要的是重视培养、挖掘和扩大市场,不能犯技术主义错误。

  第四,把技术和市场对立起来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

  技术和市场就如同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一样。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技术是其产品的源泉,没有技术,不能凭空生产出产品,而没有产品,就不可能有市场;但市场又是产品的归宿和新技术的发源地,没有市场,产品只能是一堆无用的垃圾品,新技术也不能靠幻想产生。技术离开了市场,就如同鱼儿离开了水,失去了成长和生活的环境空间,只能是死路一条;而市场离开了技术的支持,也只能像沙滩上的高楼一般,随时都面临着坍塌的危险。

  对于产品而言,技术水平是其竞争力,而市场效应是其吸引用户的凝聚力。技术和市场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它们不是对立的,恰恰相反,是互补、互动和互馈的,就如同人的两条腿,协调起来,才能走得稳,跑得快。如果非要让二者争个孰轻孰重,到头来只能把企业争个半死不活,最终还是死掉。

  以前人们都说文人相轻,但中国IT人之间似乎也互相看不起。笔者常听业界的朋友们说,在公司里面,搞技术的看不起搞市场的,觉得他们玩的很虚,同时,搞市场的也看不起搞技术的,觉得他们玩的很死。前几年,中关村了引发了几起技术人员和市场人员的纠纷事件,最后争出来谁更重要了吗?没有,倒是差点争垮了几家企业。或许,下意识地把技术和市场对立起来的这种劣根性就是中国企业为什么不能做到大而强的原因吧。

  技术水平是企业的内功,市场能力是企业的外功,只有把两者融合贯通起来,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把技术和市场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实施起来也会被证明是极端错误和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