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4 次) 时间:2001-06-29 17:11:47 来源:叶林 (叶林) 原创-非IT
编者按:
随着黑色七月的逼近,数万学子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一座晃晃悠悠的“独木桥”,蓄势待发;家长们纷纷倾囊相助,摇旗呐喊。围绕高考引发出多种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戏谓之“高考经济”。此“经济现象”是继“假日经济”后又一极具中国特色,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高考经济”已悄然升温。
高考经济热,从吃开始……
在记者去广汉金雁中学采访之时,就遇到一位“××浆”的推销人员在向“二诊”前几名考试优秀生赠送产品。“改善记忆,促进头脑发育”、“好记忆轻轻松松”……如今多种补脑、健身的保健药品广告铺天盖地向考生及家长进行狂轰滥炸。这些层出不穷的保健药品也许的确能从某种程度上改善或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但是对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多大,广告的可信度有多高,权威部门一直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审核态度。其实家长心里也很明白,可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许多家长情愿掏钱给孩子买“营养保健药品”,“别的孩子都吃,我的孩子也得吃”。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态,使他们顾不得保健药品真正的实用价值大小,只要市面上有的,就一定会买。致使保健品生产厂家、商家生意越来越红火。而且,就保健品市场来说,药品零售价往往是成本价的200%-300%。据了解“××液”的零售价格为39元一盒,其成本大约只有5元至6元。“××学生套餐”零售价为198元,其成本最高不超过40块钱。而某口嚼片零售价为117元,成本也最多不超过30块钱。如此看来,不管是厂家还是商家,从这类保健药品中获得的利润是令人吃惊的。高考前夕,一家最普通的药店平均一天能卖出各种保健药品10至20盒左右,是当天其它药品销售额的2倍。而一个普通家庭为参加高考的孩子一次性购买5至6盒保健药品的不是少数,据记者调查,平均48%的家长都为孩子买过此类药品。难怪高考前推出的保健药品层出不穷。看来,“高考经济”已成为各种经济中不断深入发展的经济现象。
热点之二:书商盼高考
一走进书店,各种高考复习书籍的广告牌便充斥眼帘。一般书店都辟有专柜陈列着各种各样高考复习资料和相关书籍,书店负责人介绍说,这段时间来买复习资料的学生和家长特别多,他们的生意也比以往要好。虽然国家早已三令五申减轻学生负担,并且明令不准给学生印发过多的复习资料。然而说归说,做归做,不少出版社仍瞅准这一赚钱的大好时机,千方百计地出版各类复习资料。由于我省实行“3+X”高考制度不久,虽然考试大纲上对“X”中三门课程的综合度规定在20%,但大多数家长和学生仍然不清楚20%的综合度是什么样的试卷。一些出版社遂组织出版了一系列针对“X”的高考书籍,一时间考生争相购买,相关书籍在三四月份尤为热卖,据说现在库存已没有了。
周小川(化名)是广汉中学的应届毕业生,父母均为普通工人。除了孩子在校时所发的复习资料外,父母经常为他购买各类复习资料。“大概一个月买书就要花90多块钱,一般是紧跟形势走,有什么最新动态的书都买。”一个月90多元钱的资料费还只是一个小数目,据周小川家长透露,小川的英语和化学较差,因此每周六晚上都要请家教来补课。平均一次是两小时,每小时20元,一个月下来要花160元。夫妇俩月收入加起来大约是1500元,光是花在买参考书、请家教上就占了每月工资的40%左右。与家长大血本投入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商家的眉开眼笑。商家热卖复习资料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一位书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的希望:“我倒是很盼望高考一年能多来几回的!”。
空调“冷”与出租车“热”
看起来这是个风马牛不及的话题,但是,在与绝大多数学生谈话的时候,记者了解到,许多家庭除在营养和参考资料上为孩子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外,生活的中心实际上已经是在围绕着孩子转了,孩子忙着应付高考,目睹子女天天挑灯夜战,家长也不甘落后,纷纷投入“战斗”,为孩子跑这忙那。6、7月份正值炎热夏日,酷暑难耐,怎样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冷”的学习环境,成了许多家长面临的重要问题。前面提到的考生周小川的家长专门买了一台价值2500元钱的空调,而且空调优先照顾孩子的房间。据家用电器销售专柜反馈的情息表明,这段时间来买空调的学生家长特别多,空调的销量因此也特别好。
另外,高考前最后的复习阶段,部分家长专门让他们的孩子“打的”上下学,一来可以节省大量的往返时间,二来也提高了安全性。记者了解到,一般让孩子“打的”的家庭平均一天要花10-20元。在市某重点高中校门口,停放了不下十辆出租车。孩子“打的”让家长放心了,也乐坏了出租车司机。看一看出租汽车忙碌的车影,他们也是希望一年多几次考试时间的人了。看来,“高考”中隐藏的商机还真不少,越来越多的商家在关注“高考经济”,试图从中获利。
网络眼球遭遇高考经济
与前些年不同,今年“高考经济”有了新气象——有关高考的服务网站也早早地热了起来。记者在“新浪网”就“高考”进行了搜索,发现有“相约高考”、“高考特区”、“高考信息”等几十个网页。从最新的动态,到志愿填报、高考政策、心理咨询,无所不包。高考还使一些网站的点击数大增,有的网站增加了网页浏览。搜狐(SOHU.com)开通高考网络值班室,邀请北京、上海的10余位有多年阅卷经验的国家特级一线教师,利用网络互动平台的优势,为考生和家长答疑解惑,提供全面的考前咨询。101教育网举办了大型高考咨询活动。网易公司(www.163.com)在网上特别为考生和家长们开设了高考专题网页,收集了有关高考的大量信息,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了方便。虽然从表面上看,各网站是免费服务性质,但是当眼球经济遇上高考经济热时,点击率自然勇攀新高。
看起来“高考经济”还将越来越繁荣。然而,纵观世界各国,“高考经济”似乎并不存在,显然这一经济现象已成为中国专利。因此,学生、家长都把过多的注意力投放到“高考经济”上,也就使更多的商家有“机”可乘,虽然国家今年有明文规定不准在炒作高考话题,但是挖空心思围绕高考大做文章的商家可不这么看,越是把“高考经济”搞得热火朝天,越是他们喜笑颜开之时。然而,随着“高考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负担的加重,考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考生思想包袱过重,有时会导致考试发挥失常,成为“高考经济”下的牺牲品。希望社会各界能以平常心看待“高考”,让考生减轻压力,轻装上阵,向家长、向社会交上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