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45 次) 时间:2001-06-28 11:11:43 来源:陆新之 (luxin) 原创-IT
送别网络黄老邪(下)
陆新之
博库败了,黄集伟呢?
黄集伟在博库的沙龙里面有自己一个地盘,而且写的很勤快,他专门和我分享过其中的心得,“我的题目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就会有很多网友注意。一个叫xxxx的帖子,一个小时就有2000多点击,这是传统媒体不可能刊发,但是也没有这么好的效果。”
在接触到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里面,像黄集伟那样关心各类大小论坛动态的很少,我所知的只有王石和王俊涛,而后两者过于高调,宣传成分始终挥之不去,相比之下,潜心各类论坛,真的对于网人喜怒哀乐是非恩怨好奇的,还是黄老邪。
博库失败的原因很多,和黄集伟有关的,可能也不少,但是其根本要害还是在于这个网站在线阅读的技术实在难以恭维,这样的话,即使是内容本身如何如何精彩,也一样难以让人采用这种方式。或许,技术这方面从来就是博库的死穴,而这样的要害即使黄老邪有十八般武艺也无济于事。
和黄集伟的谈话之中,他对于我所在的三联生活周刊一期名为“小资的自摸与十三不靠(此题目出自于名记邹剑宇的灵感)”很感兴趣,还对于小资们有一些期望。事实上,博库沙龙一度是网络小资的大本营,套用新周刊李国庆最近对于传媒自恋入木三分的分析,“满大街溜着小资但没多少愿意掏一张十元的票子将它领回家。”虽然博库的沙龙很热闹,一样难免这样的噩运。如果博库这些沙龙深情的流连者多几个去买它的电子书,会不会让这个黄老邪倾力以赴的电子书王国多一些活力呢?历史无法假设。但是由博库自己人透露的“很有限很有限的卖书收入”来看,博库苦心营造的自恋氛围至少对于它本身来说是很不成功的。如果黄集伟和他的伙伴们的注意力和资源更加集中在那些真正的潜力购买者上,可能命运会稍好一些。有时候离网络太近,太聆听每一个叫嚷的声音未必真正可以了解到实际的需求。在任何时候,不管是网上还是网下,沉默的,还是大多数。会叫的孩子多吃奶,孩子是聪明的,但是那个把奶都给了这个孩子的母亲就有点糊涂了。
在黄集伟自己的沙龙里面,5月16日(那时候博库还没有最后裁人把?)有一片帖子,专门分析那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歌曲的可爱之处,他特别写道:“(喜欢这歌的原因)一是因为倾向吧。我理解的倾向就是一个人视线常常浏览的位置。当大家都把目光像射灯枪一样射向财富、明星、豪宅之类的时候,有人却始终目光向下——朝向那些混乱肮脏偏远一隅。这样的朝向我很看重,因为我始终知道,大多数人正在或曾经有匍匐逡巡在过那种角落里的生活。就算现在没了,那样的角落也会是他记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一直以来有个怪怪的想法,那些眼睛向下的人,他们的心是最柔软的;”
显然,即使在出版业和网络界这么多腥风血雨之后,黄集伟还是保持了传统作家那一份情怀,同一篇文章里,他还写道,“我高兴了我就要唱歌,我难过了我就要唱歌,我爽或者不我都可能唱歌……这样的歌声是很难被纳入流水线的。工业化当然没什么不好,可就算是批量生产商业化的喜悦感动伤感迷惘或愤怒,也不该丢掉个性而完全一派陈词滥调。因为没有个性产品没有原创魅力,就算是产品,也不值钱。”他的话其实也正好说明了博库失败的另外一个原因,他们收集了版权的那些书,他们大力推销的那些书,恐怕正是因为有太多批量生产商业化的喜悦感动伤感迷惘或愤怒,所以才一直没有打开市场。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的媒体和出版界,到那里去找到这么多真正有价值可以打动读者的文字呢?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仅仅是一些廉价的抚摸和喋喋不休的自恋,是无法承担起出版革命的重负的。生意做不好,只有倒掉。
有说法是,博库一开始就是错的,也有人说,博库走了太多的弯路。这可能都是对的,但是,对于黄集伟来说,都不太重要了。拍手无尘,对于一个以文字为根本的人来说,笔在,或者键盘在,一切就都还有希望。毕竟,这样一个热爱网络的黄老邪是不可能离开网络太久的,不管用什么方式,但愿他还可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