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洛夫:我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坚信Internet的力量! - IT思路 - 曹阳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82 次) 时间:2001-06-23 18:20:00 来源:曹阳 (rongzi) 转载

  在当前,相信你我都难斩钉截铁地回答:电子商务到底还有没有前途?
今年64岁的Intel 前总裁葛洛夫(Andrew Grove),却是个例外!

  在新出版的6 月号《连线》(Wired )杂志上,葛洛夫对采访记者表
示:我曾经说过一句常被引用的话:“在未来,所有公司都将成为网路公
司”,今天,我仍深信这句话,而且比起过去任何时候,都还坚信!“

  如果你据此推论他是个“新经济狂热份子”,便大错特错了。葛洛夫
说:“我始终是个新经济怀疑论者,网络经济不会颠覆景气循环、供需法
则,也不会有给你资金却不要求你赚钱的股东。”

  Internet如果没有带来新经济,那麽它带来了什麽,让葛洛夫如此著
迷?

  在离开Intel 总裁位置3 年以后,葛洛夫在《连线》上的一万多字专
访,大概是他继《十倍速时代》一书后,最完整的科技人思维告白,也大
概是目前反省、探测、眺望Internet未来最深刻的文章。以下撷取他最意
味深长的观点,帮助如今仍奋斗在业界第一线的同仁度过这段踌躇与犹豫
的时光。

  观点1.未来五年,Internet为世界带来的改变,将和它过去五年带来
的改变一样大。

  两个理由,使葛洛夫深信Internet具有改变未来的力量。第一是非美
国地区的Internet使用比率,仍在快速上升,一旦这些地区达到与美国相
同的Internet普及水准,世界就会形成一个文化、商业、通讯的全球化社
会,这个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壮丽的改变。第二,是在“企业与企业”
(B2B )的世界中,所有做生意的程序(process ),都会变得和今天大
不同。今天,只有Intel 等少数企业在e 化的领域领先,但即使是Intel
领先一步,也只做了最简单的应用而已(Intel 现在只不过把所有的销货
和一半的采购,搬到Internet上)。当其他企业也开始作到和Intel 一样
的程度,领先者就可以使用更多的工具,把企业内部流程e 化(譬如:库
存管理、应收付帐款处理、产品设计与资讯管理),接著再把自己公司的
e 组织跟夥伴企业的e 组织连在一起,第三步就是全面改变企业经营流程。
葛洛夫深信这一天一定到来,因为这是“竞争性的必然”(competitive
necessity ),他以新近取代康柏成为世界第一大PC公司的戴尔电脑举例:
透过Internet,企业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也可以争取新市场占有率。

  观点2. Internet 带来大改变,但不会改变每一件事。

  虽然葛洛夫认为所有企业都将变成Internet企业,但他并不认为
Internet经济是前所未有的万能经济。经济世界中永远有供给与需求角力
的景气循环、永远有生产过剩与生产不足、永远有繁荣与衰退,Internet
经济中也不例外。Internet带来的最大贡献,是生产力的巨幅提升,就像
历史上铁路、电力、电报、电话等发明一样,这种生产力工具的出现,半
世纪才来一次;正因如此,它的巨大影响力是渐进累积的,而非一夕间的
革命(phase change)。“Internet不会马上把水变成蒸气,但它已把水
加热到可观的热度!”葛洛夫指出。

  观点3.疯狂的股市,曾经令你不安,但更值得你感谢。

  1998年起狂飙的Nasdaq股市,曾让葛洛夫头疼不己,因为高股价使
Intel在并购时多花掉不少钱;然而回顾过去这繁华一梦,葛洛夫却认为:
这次的崩盘,比起历史上其他几次崩盘,都来得有价值。他的观点是:如
果没有暴发的股市,这世界没有一个政府、一个企业,能在五年内,投入
好几千亿美元的资金,把Internet的光纤、无线、软体基础设施
(infrastructure)建立起来。“如果没有Nasdaq,也许Internet的未来
根本不会来!”他说。

  观点4.破产的。com 并非一事无成,它们其实完成了大任务!

  这一年来,已经有超过200 家的美国网路公司倒闭,大部份媒体对这
些公司都没有好感,由CNBC的电视到《Fortune 》等老牌财经杂志,纷纷
撰文修理他们是「大说谎家」(charlatan )。但葛洛夫则不这麽想,他
认为这些破产的网路创业家,是带领美国社会进行“破坏式创新”的先锋
人物──虽然他们失败了。他以80年代的日本企业举例,当年日本企业运
用“零库存”、“即时生产”、“全面品质管理”(TQM )等“破坏式”
管理兵法制造出价廉物美产品时,美国企业因为迟延反应而受到重创,这
回Internet创业家正如当年的日本企业,但是对当年惨败记忆犹新的美国
大小企业,纷纷立即采取对应策略,或者投身网站,或者投入组织的e 化,
虽然偶而会反应过度,但企业竞争力却没有下降。“。com 公司们把自己
勇敢地投入篝火中,他们消失了,但火却燃烧得更旺盛!”葛洛夫指出。

  观点5.亚马逊──仍然可以活著

  亚马逊是一家受到高度争议的公司,至今已亏损超过500 亿新台币,
却仍无获利。葛洛夫怎麽看亚马逊?他又为什麽用24元美元的“高价”
(5 月底为16.5美元一股)投资这家公司?葛洛夫的看法是:亚马逊是一
家优秀的新商业模式先锋,它以“个人化”(personalized)网页、“数
据库行销”(database-driven )来做生意的方法无与伦比。因此亚马逊
的大价值不在“成功递送商品”的能力,而在“充分了解顾客需求”的能
力。“一家街角小店的老板,了解的是几百人的需求;但亚马逊了解的是
2000万顾客!”葛洛夫指出:在当今大众消费社会中,充满著各种“上对
下”的促销商业行为,“下对上”的量身订做服务已消失无踪,亚马逊想
以电脑与网路科技来重现当年的人情味服务,虽然实验性饱受批评,但每
个月总会有一、两千万顾客来店消费,“这证明它们做对了事,它们应该
可以活著!”葛洛夫说。

  观点6. Internet 带来最大的冲击──速度,仍在我们身边时时发生。

  Internet虽然没有改变经济韵律,但确实翻转著现代人的生活行为。
葛洛夫自嘲说:以前他常取笑医生朋友们是被腰间“哔哔扣”绑住的囚犯,
但现在却发觉人人都成了囚犯,总有一条线连著你。“我们真的生活在
Internet时间中,”葛洛夫分析:这样的转变固然令你不快,但你也不能
否认:你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你提高了生产力,而生产
力是经济的基础,更高的生产力才能带来经济成长。此外,Internet与电
脑科技的结合,加速其他科技的应用,而这些新科技改变人类命运的幅度,
会比Internet更大。葛洛夫以基因工程(Genomics)举例,透过染色体的
解码,人类可以用生物科技来探测癌症、爱滋等疾病的疗方,这项改变是
人类划时代的创举。但是如果没有网路与电脑科技,结合世界一流科学家
来计算、破解,生物科技之路将无比缓慢、也无比漫长。

  观点7.科技公司的当前要务,就是一边进入新事业,一边却又得维持
旧事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葛洛夫想法中,Internet是一种破坏性科技(disruptive
technology),对现存的科技公司而言,如果耽溺於现仍获利中的旧事业,
不对它作投资,未来就等著被淘汰;但如果一股脑疯狂投入,旧事业的核
心优势将会因资源分散而减弱,如果不能在新事业中发现获利契机,公司
将冒着“两头落空”的巨大风险。这就是他在《十倍速时代》中最著名的
“死亡之谷”(valley of death )比喻。在两座烟雾弥漫的山头间,企
业就像是必须同时攀登两座山尖的登山客,已经成功的企业,熟悉了一座
山头,但却必须向另一座山头奔去,途中指标未明、新山巅若隐若现,多
久能到、如何能到皆无人能知。此时登山队伍往往就在双峰间的山谷出现
激烈争执,有人要留守安逸与熟悉的旧地,有人偏要冒险向前,结果队伍
分崩离析,最终命丧在“死亡之谷”。他指出,要挣脱“死亡之谷”,关
键是领导者。领导者必须坚定信念,不流露一丝犹豫和怀疑(虽然他的恐
惧通常是最多的),才能凝聚团队士气;此外,领导者必须勤於分析数据,
以事实作为决策依据,才不会误用资源,作出超过自己能力的投资或策略。

  观点8.并购,是创新的必经道路。

  科技公司扩张过速,是当今媒体流行的批评。过去3 年买下30家公司
的Intel ,自然也是责难的对象之一。对此,葛洛夫相当不以为然。葛洛
夫指出:对Intel 公司中的“晶片大老”(old chipheads )同仁来说,
新的科技可说前所未闻,如果不从外面导入新的创业家、科技人、管理思
维,晶片大老根本无法学习新知;而同时,这些通过并购进入Intel 的新
人,在经过一段时间後,将自然进入管理阶层,“排挤”掉跟不上时代的
晶片大老,自然带来公司新的生命力,葛洛夫指出:竞争,就是Intel 成
长的动力。

  观点9.企业最大的失败,就是不再成长!

  当葛洛夫被《连线》记者问及“Intel 当前最大的风险是什麽?”时,
他毫不迟疑的回答:“停滞、不再成长。”他解释:正是因为追求成长,
Intel 才由微处理器跳进通讯网路半导体领域。在他眼中,微处理器市场
正位於一条S 曲线的末端,最多只有10% 的年成长率,但是通讯网路市场
却是百花齐放,高潮正要开始。“成长,天生是每一个管理者、业务员、
投资者的基因,”葛洛夫提醒:公司的成绩,是由它的成长表现来给分;
员工们看著公司有多少机会,决定他们的成长幅度,“不成长绝对是不健
康的!如果你今天是要在一样的市场,服务一样的客户,销售一样的产品,
你早上干嘛要起床呢?”“微处理器市场未来只有10% 成长率,我们也可
以专心锁定它,做一家最佳10% 成长率的公司,但我告诉你,那家公司已
经不再是Int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