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邮市谁知冷热 - 其他文章 - 项立刚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6 次) 时间:2001-06-22 21:24:28 来源:项立刚 (项立刚) 原创-非IT

98邮市谁知冷热
戈 水

1997的中国邮市象一架高速运转的过山车,刚刚艰难的爬上坡顶,瞬间就又抛向了谷底。一年多以来一直稳步攀升的邮市在4月份达到了大红大紫。但是,一个月坛邮市要关门的传言,立刻令邮市迅速由热转凉,顷刻间火爆的场面不再,邮市又一次为冷寂所笼罩。而那些花花绿绿的邮票成了一些邮票投资者鲠在心头的鱼骨,吞不下去,吐不出来。
1997年已经将走完,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新的一年里中国邮市走向何处是广大邮人关注的中心。

世纪末的中国邮市冷暖谁知
邮价的下跌已经让许多邮人心寒,邮市是否会重蹈92年的复辙?这成为邮人关注的热点,尽管悲观的论调四处可见,但是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影响集邮活动无非是两大因素,一是邮票的发行量,一是市场的需求量。今天的对于集邮活动的认识早已不同于以往。5年前集邮还纯粹是一种文化活动,集邮界谈得最多的是创建集邮文化。今天集邮的经济价值早已为人们普遍承认。5年前邮政部门能用滥发邮票令人们对新邮信心全无,今天一年十几个亿的集邮收入使邮政部门决不会坐视邮市的低迷,更不会用滥发邮票去断送邮市。不久前的“纪念香港回归金箔小型张”的毁版和提前公布发行量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邮市面临着信心危机之时,邮政部门是会给邮人一个说法。
世纪末的多项众大社会活动必将影响集邮活动的开展,也会给邮市带来光明。香港回归的到来带来邮市的极度繁荣还令大家记忆犹新,大的社会活动和集邮活动将会给邮市带来和煦的春风。1999年我们不但要迎来澳门的回归,我们还要送走一个多灾多难的20世纪。而在这个世纪结束之时,我们的共和国正迎来成立50周年的大庆。用邮票和邮品作为纪念是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方法,这些大的社会活动将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集邮热潮。1999年万国邮政联盟将第一次在中国举行会议,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1999年国际集邮联合会(FIP)将在中国举办集邮展览,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世界邮展,集邮界对这次由江泽民主席担任名誉主席的邮展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这希望并不是空穴来风,大家不会忘记1996年的亚洲邮展启动了沉寂3年的邮市。
无疑中国的邮市不会在低迷中沉寂下去,但是98年的邮市能否走出熊市是更关系到邮人的切身利益。

新邮敞开预定改变了邮票投资者的格局,也决定了98邮市的走向
虽然大家都看好了1999年的邮市,对世纪末的邮市发展充满了信心,但98邮市的走向今天依然扑朔迷离,我们只能从新邮预定看出其中的端倪。
影响邮市格局的有三个组成部分,集邮者、邮商和各地集邮公司。在邮票投资活动中最为活跃的邮票就是新邮,在过去集邮活动的主体广大集邮者并不能自由的预定到新邮,新邮控制在各地集邮公司和一些邮商手中,邮人要购买新邮,尤其是那些不是很积极的集邮者只能在邮市上购买新邮。对一些集邮者来说,一张预定证是身份的象征,也节约了许多的金钱。集邮者不能全额预定到新邮迫使一部门集邮者只能到邮市上去购买邮票,给邮市炒作留出了较大的空间。
1998年的新邮预定邮电部采用了全新的方法,敞开新邮预定,所有的集邮者只要愿意就能预定到新邮。这打破了新邮由各地集邮公司邮商控制的格局,使集邮者在新邮的收集中有了较大的主动权。1998年的新邮也要根据邮票的预定量发行,长期以来新邮票的发行量一直没有科学的根据,没有一个科学的参照体系,现在总有了个依据。由于各地集邮公司要将集邮者预定金的62%上缴邮政总局,集邮公司很难用大量的资金去预定更多的邮票,而邮商们同样也不敢轻举妄动,这意味着1998年的邮票发行量不会无限制的扩大。有限的发行量,新邮分散到邮人手中,而不是在集邮公司和邮商手中,98年邮市上流通的新邮数量必将会有较大的下降。这一政策的出台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尽管今天邮市还是处在一个低潮,但98年邮市的邮市决不会总在低谷中徘徊,真正走出低谷是由多种因素决定,但98秋天肯定是一个邮市的分界点。对于集邮投资者来说现在的低迷也许正是建仓的一个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