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业的第三层金矿 - 东东包 - 东东包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39 次) 时间:2001-06-22 15:28:49 来源:东东包 (bao) 原创-IT

中国软件业的第三层金矿

东东包

尽管有人说在中国搞软件业,生存相当艰难,整个大环境和小环境都不理想。尽管笔者所认识的某国外大型软件企业的中国公司负责人,曾经介绍说在中国开展业务时常如泥牛入海,看不见任何未来的希望。但是有人在散播这些言论的同时也在起劲的数着钱偷着乐。

中国软件行业和其他的社会经济行为一样,也遵循一个经济学上的基本原理,就是稀缺。越是稀少缺乏的东西就越值钱,比如说以前的金子。当年美国大淘金时代浩浩荡荡成千上万的人去淘金,原因很简单,那些人离乡背井就是因为金子值钱,金子能够代表财富、权利和一切优越生活的美好前景。于是那种诱惑没有人可以抵挡。

中国软件行业和所有能够让人成功的行业一样,还遵循一个非教科书上所能教授但是大家一看就能明白的原理,那就是第一批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总能比其他人先一步瓜分财富和其他值钱的东西,比如资源和关系。就如淘金一样,先来的一批把金子拿走了,买了可乐坐在远处的凉椅上看着后来的人围着大堆的石头和泥土起劲的工作。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复杂的道理可言,简单的东西往往最能达到效果。

还有一种成功的方式,不去做第一批的淘金者,也不去为了稀缺的金子绞尽脑汁。他们选择另外一种方式来收获财富,那就是为淘金的人提供服务。有人选择了卖水,有人选择了卖牛仔裤,有人选择了卖卫生纸。当然,百分之九十九淘金的人都没有赚到大钱,而那些提供各种服务的人却大发横财。中国软件行业里也有另外那种聪明人。

不妨让我们来对号入座一下。

第一种做软件的人,首先明白了稀缺的真理。从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但是中国还处于向国外的学习阶段,所以常常是把国外好的软件拿来就用。那个时候,做汉化软件、翻译软件、词典软件的人首先尝到了甜头。但是光有稀缺还不行啊,所以第二种人明白了,还要做第一批的进入者,这时候大家分头行动,有的去做杀毒软件,比如王江民的KV系列;有的去做视频音频播放软件(专门针对中国烂碟充斥市场的特殊国情),比如超级解霸的梁肇新;有的去做财务管理软件,比如现在成功上市的用友;有的把软件OEM给硬件厂商捆绑来卖的,比如金山等等。

不过上述两种人都是软件制造的企业,也就类似于挖金子的人,不过他们动作快一点,抢先发现并找到了金子。跟他们同路的人有很多,不过只有少数几个能够发现第一层金矿。

不过第一层金矿属于浅表性的埋藏,有的甚至是裸露在外面的,含量并不丰富。有些聪明人就发现了这点。他们知道,在中国这个特殊而又逐渐与国际接轨的庞大市场上,还蕴藏着第二层的金矿,那就是渠道,是软件发行、代理、分销和最终销售的渠道。任何软件产品,都会首先被印刷出版商抢去一块利润,再被渠道狠狠的挖去一大块利润,剩下的收入除去成本才是软件商们的利润。

为生产软件的人提供一系列服务,是中国软件行业最有利可图的一块肥肉。尤其是渠道这块,一个全国性成熟的市场销售网络,需要时间和关系的积累,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好的,也不是小规模的公司能够控制和发展的。正因为它的稀缺性,也就决定了它的厚重的价值。不少聪明人意识到了这点,大量的资源和资本开始朝这方面倾斜,因为他们知道,掌握了渠道,也就掌握了今天的财富来源和明天光辉的前景。以前的连邦、晶合等老牌软件渠道,现在的华彩、新华世纪等背靠强大资源的新军,都加紧了在这个方面的投入和争夺。翻看现在专业IT杂志的厚厚的广告和无孔不入的书商摊点,你就不得不惊叹渠道的力量和声势浩大的投入了。

但是中国软件行业还有着第三块金矿有待于挖掘。因为深埋地心,所以不容易发觉。

一旦将来的渠道合纵连横和激烈争夺加大,以及市场的培育度足够成熟,再加上软件的成本降低,正版软件的购买将逐渐成为一种大众趋势,到了那个时候,这些软件发行商们、渠道分销商们争夺的对象就会面向那些能够开发和设计出有市场卖点、有客户需求、有技术价值的畅销产品的中小独立软件供应商们。

中国软件业的未来在于专业分工、市场细分的行业生态链条的建立和完善。因此随着市场的重新构架和利益体制的变革,利润逐渐会朝着软件的生产供应商的那端倾斜。所以可以预言,中小独立软件供应商将成为未来三至五年内中国软件行业的第三座金矿!

你既然看到了,还迟疑什么?要么自己创业,要么赶快下注,游戏开始了可不等人。

(请勿转载,已刊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