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假新闻,全国都心跳 - 荷峰轩的故事 - 杨海峰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85 次) 时间:2001-06-22 14:10:28 来源:杨海峰 (杨海峰) 转载

  如今,随着传媒业竞争日益加剧,有意无意地误传、炒作假新闻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成了某些媒体应对竞争的“杀手锏”。
  毫无疑问,假新闻严重败坏了新闻职业道德,凡我从业同人,理应人人得而“诛”之。但是,换个角度,客观而论,假新闻能够“风行”,很多时候折射出的,却又不仅仅是简单的“业内问题”,而有着更深刻的社会内核、社会背景,细细推敲品味,发人深思。
  最近的一条轰动全国的假新闻,就十分具有典型性。
  今年早些时候,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外的部分媒体刊发消息称,广西将出台一项政策,以身份证制度替代户籍制度,并将逐步取消农村人口到城镇落户“农转非”计划指标限制,让他们向城镇合理流动,以加快全区城镇化建设进程。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从中央到地方若干新闻媒体的强烈关注,甚至连国家西部开发权威机构的网站也予以上网转载,“广西将实行身份证替代户口簿管理制度”的说法由此广为流传。
  然而,尴尬的是,随后不久,广西自治区公安厅户政部门有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媒体的报道是失实的。用身份证制度替代户籍管理制度确实可以解决目前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它涉及医疗、住房等社会基本保障制度,统筹社会保障资金,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及建立全区联网的个人资料信息档案管理系统等等,广西目前暂时不可能完全做到。”该人士还证实,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登门或电话采访此事的记者络绎不绝。
  事实上,关于户籍制度的假新闻,广西的早已不是第一条。去年也几乎是这个时候,一些媒体关于四川将取消户口簿而事后证明同样不实的报道,也曾激起轩然大波,各地户籍管理部门因此咨询电话不断。
  不难看出,“造假者”之所以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抛出的假新闻客观上深深抓住了人们对千呼万唤不出来的户籍制度改革的极度敏感心理,以及对现行户籍管理弊端越来越深的切肤之痛。而正是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这个制度和这些弊端,长期以来,顽固地横亘于城乡之间乃至城与城、乡与乡之间,在限制了人身自由流动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的精神的自由流动和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
  应该说,假新闻再次传递出了人们心底让迁徙自由从理想回到现实的急迫呼声。当然,至于户籍制度改革是否就是简单地以身份证替代户口簿,则是另一个技术层面的需要科学探讨的问题。
  所幸的是,在进入新世纪之际,“坚冰”终于有了融化的迹象。就在假新闻流传的5月底,国务院刚刚批转了《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国农民“入住”小城镇,从此将不再受计划指标限制。尽管多年来许多地方实际上一直都在这样摸着石头过河,但毕竟这是国家正式的认可;尽管政策依然局限于小城镇,但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城市大门即将敞开的序曲。
  一条假新闻,全国都心跳,尴尬之中意味可谓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