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横竖都该拆(下) - 乱点IT - 白板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43 次) 时间:2001-06-21 11:37:57 来源:白板 (dql) 原创-IT

中国电信,横竖都该拆(下)

白板 2000-6-20

【横拆】

我们有必要引入“自然垄断”的概念。所谓“自然垄断”是指在一个市场中,由一家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比多家企业提供更为经济。比如一个城市的供水、供气、供电系统。我们很难想像在同一个路径上有两家公司敷设两套供水管道向同一个用户供水是一个什么情形,这无疑带来服务成本的倍增。所以,在一个市场中对“自然垄断”企业的分割毫无价值,政府管制,采用价格听证的办法对企业的定价进行约束是别无选择的办法。

中国电信的市话业务正属于“自然垄断”的情形。尽管铁通进入了市话业务,在北京的一些小区里同时有了电信和铁通的市话接口,用户有了选择的余地,但从经济角度讲并不合宜。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铁通把线路铺到每家每户,用户可以在铁通和电信之间选择,服务成本必然会倍增,因为每个用户不仅要为所使用的线路付费,还必须为另一条闲置的线路付费。

对市话业务的垄断我们只能采取政府管制的办法,但这种办法并不有效。首先,由于主管部门和中国电信长期的工作或私人关系,管制者往往手下留情,有时候甚至站在部门利益的立场上而失去作为政府部门考虑全局利益的角色。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管制者对中国电信的成本结构无法了解,因而无法制定合理的管制价格。在前不久电信资费调整的价格听证中,市话由0.18元/3分钟涨到每分钟0.1元,电信却在嚷嚷每年损失340亿;主管部门核算一个成本,电信拿出自己的算法,最后还是依了电信。电信的成本是怎么算的是高级机密,外人无从得知。后来有人说电信在北京西客站对面盖了高级宾馆,这是否也摊入了电信的运营成本?在中国,不怕主管部门不给政策,就怕你不会哭,不会闹。

如果垄断企业可以游说主管部门而得到好政策,它大可不必辛辛苦苦去开源节流,降低成本。比如,在设备的采用上我可以置物美价廉的国产设备于不顾,贪大求洋,至少可以得到出国考察的机会;可以在风景名胜处盖楼堂馆所,只要住着舒服;对于企业的人浮于事我可以一团和气,不必为员工的下岗烦心。对于中国电信的虚高定价,电信的领导会说,实实在在的设备折旧、技术更新、人力成本就这么大,降低成本已经没有潜力了,要不您来试试?

如果长话业务从中国电信拆分,剩下的就是地方性电信公司的乌合,由于各地电信公司处在完全分离的市场中,没有任何资源的交叉和共享,这种“乌合”就失去了规模上的价值。因此,对中国电信市话业务按区域的分拆无损于规模效益,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互相之间业绩衡量的“标尺”:由于各地电信公司的成本结构有很好的可比性,如果某地方电信公司业绩出现很大差距,说明经营管理上出了问题,管理者有提高效率的压力,除非他不想坐在管理者的位子上。

尽管对于市话垄断我们无法达到在同一市场中你死我活的有效竞争,但通过对中国电信的横拆,可达到在类似成本结构上的“标尺”竞争,这无疑给各地电信公司的管理者提高运营效率带来压力。当然也使政府管制者更好地了解电信行业的成本结构,使管制更为有效。

【电信业VS汽车业】

美国有三大汽车制造公司。中国的汽车制造厂大大小小据说有150多家,听起来似乎是个极度竞争的市场,可偏不。

中国的汽车市场过去一直是政府定价。过高的价格使大汽车公司难以通过降价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引入的新技术、新车型在其生命周期内生产不了多少辆,单位产品要分摊巨额的固定成本。而一个几十人的小作坊一年砸出那么几辆车来就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政府的价格管制导致了大量重复的、低效率的投资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电信行业尽管没有汽车业那种“家家生火,户户冒烟”的景象,但有异曲同工之处。现在有中国电信、移动、联通、吉通、网通、铁通,据说还有电通,公司不少,但在任何一个市场上都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还需要政府管制来精心呵护这种“竞争格局”。实际的结果是,在这个行业中有一个很高的政策壁垒和一个很低的资本壁垒,只要获得执照,七八条枪日子也会过得潇洒。比如吉通,卖点IP卡日子就可以很小康,既不能给行业带来规模效益,也不能带来竞争效率,还要政府呵护,怕冻着饿着。还有,那么多公司热衷于光缆建设也源于此。如果中国电信早有拆分之举,形成有效的竞争,电信行业恐怕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尴尬局面。

也许是因为WTO的临近,中国的民航业、汽车业、电信业最近都有了大动作。

中国电信拆分有利于外国电信公司的呼吁仍然不绝于耳。我们能说什么呢?

在虎狼的追逐下,一头肥猪的生存能力并不比一只兔子强,尽管它看上去很有“规模”。

(www.21dnn.com 20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