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51 次) 时间:2001-06-21 09:36:51 来源:王宏亮 (乐天) 原创-IT
企业信息化并不单单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在信息化建设的产业链条上,聚集着一大批环环相扣、互相依托的企业。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服务的厂商逐渐成为了信息化的主角。尤其在许多大型IT企业内部,都会专门设有帮助企业成长,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的部门,如IBM全球下的BIS(企业转型部)、SSE、ITS,如惠普公司下面的咨询服务事业部,联想的企业IT业务群组。这些部门的宗旨都很美妙动听:给企业设计蓝图,帮助企业整体实施至最终的运行。
在促进企业信息化转变的道路上,这些厂商的服务已经成为不可缺失的一环。
北京有一家中小型研究所三年前选用了国外某品牌小型机,然而直至今日,其功能开发不足百分之一,企业为此付出的是上百万美金的购建费,数十万美金的服务费用,巨大的支出并没有明显的效率提升或资金回报。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不顾企业本身的应用水平一味求全、一位求“复杂”,结果是给自己套了个“枷锁”。而为企业解除“枷锁”,就成为惠普、IBM、联想等IT领导厂商前瞻性研究的重点和商机之所在。
某IT调研机构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将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交给专业厂商使企业平均节省9%的成本,而能力与质量则上升了15%。个中原因有四,第一,企业资源的运用和管理更注重于核心业务的发展,第二使企业更容易提高信心系统的应用水平;第三,加速企业机构的调整;第四,分担信息系统开发/管理的风险。
5月25日,联想颁布了其“简约商务”战略,其中也有这样的描述:联想的责任是建立一个包括代理商、系统集成商、独立软件开发商、维修服务商在内的新的大联想体系,最终帮助用户设计出其信息系统方案,为其提供系统建设的集成式的一站式服务,让用户轻松拥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信息系统,消除用户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应用的困惑。但是, “光靠联想一家是无法完成信息化重任的”,惠普咨询事业部总监徐仲良先生说。
无论是联想的Easy-business,还是惠普的E-service,都希望为企业提供一种全面、简捷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由于多种方案的出现,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选择越来越多了,在一个平台上选择多家产品和技术,由一个公司提供运营方案并实施,已经成为今天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捷径”。但由此也产生一个问题:企业从硬件设备的采购、应用软件的开发直到系统的集成建设都要面对不同的厂商,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系统的兼容性、稳定性不够;一旦出现问题,供应商之间陷入扯皮,企业信息化的步伐将受到极大牵制。
那些还没有作出向服务转型的IT厂商和系统集成商应该作哪些改变和调整呢?开思公司的陶雨萍女士说:“IT厂商不仅应该是软件提供商,更应该是软件服务商。也就是说,他们与客户之间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买卖关系,因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像买一个工具性软件,很简单就能用起来,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汉普咨询公司孔祥云先生则认为,作为软件、硬件和服务的提供商,要认识到整个行业的饭碗是最终的客户给与的,整个IT产业链的利润和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如此才能提高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水平,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物有所值,符合企业的要求,而不是要求企业来适应系统。作为客户来说,也是如此:首先要确定自己的需求,请咨询商选择技术,根据技术再去选择产品,而不能由产品出发确定技术,再确定需求。
我国IT厂商目前主要提供的是PC机、硬盘、显示器、终端等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在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方面,特别是在配套服务方面能力还明显不足。但企业用户最需要的恰恰是一个与其业务相适应的、完整的信息系统。因此,站在客户角度去选择产品,而不是以自己为主,选择那些自己熟悉的产品卖给用户,已成为IT业新一轮竞争的核心要素。不改变长期依赖采取的“产品驱动”策略,不在应用过程中向用户提供关怀式服务和全方位支持,这些IT企业就不可能在信息化的巨大机遇面前把握良机,相反还可能滞缓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王宏亮、陈敏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