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21 次) 时间:2001-06-20 07:34:33 来源:曹阳 (rongzi) 转载
到过广州最受欢迎的报纸——某某晚报拜访过的人,
心里想的大概只有一句:“天啊!这是报社吗?”走上报社大楼广场,像
极了大商厦购物中心般的喷水池向你致上欢迎之意,点滴的水珠之间,一
栋宛如跨国企业总部的雄伟大楼若隐若现。记者办公室内可不是一排排的
长条桌,堆满杂乱无章的文件,而是每位记者有自己隔起来的空间,每人
在配上两台电脑——一台笔记型电脑在手上,另一台个人电脑置桌上。
不过,这还不是最夸张的。上海第一大报——某某晚报也是极尽奢华
之能事,光是总编辑办公室就可以容纳四十个人,并有十二位秘书供其差
遣,报社大楼内跟星级酒店一般,有着意式、法式等高级餐厅。每位记者
桌上摆的不是笨重的电脑显示器,而是由液晶显示萤幕取而代之,与高科
技公司相比一点也不逊色。至于某某时报的记者一人配一台车的高干待遇,
已不是什么新闻,在国外驻北京记者圈内早就广为流传。
有了一级的设备,大陆媒体记者的薪资也有直追港台之势,中央电视
台主播的月薪虽然只有大约人民币四千元,但主播的打工机会相当多,诸
如主持酒会、担任司仪,红包少则四千、多则一万元的机会也不少。老资
格的记者,薪资加外快超过一万元人民币的不在少数。
更深一层来看,这种奇特有趣的现象背后有着报禁尚未开放前的垄断
及薪资结构不合理作为结构支撑。对大陆新闻界来说,“没有红包、没有
采访”早是不成文事实,即使在国务院新闻办的严令禁止下,还是无法根
除。日本一名驻北京记者以亲身经验表示,他在去年采访一家网络公司,
就拿到相当于北京市民平均一个月工资——人民币八百元的红包。大陆记
者普遍觉得自己很能干,但奈何薪水太少,红包文化自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