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10 次) 时间:2001-06-18 16:19:36 来源:笨笨熊 (笨笨熊) 原创-IT
新闻,堕落如斯
前不久,在CB首页的社区热门话题里看到这样一个帖子,大致内容是网易对新浪新闻中心就报道“网易被香港有线宽频收购”失实作出的反应,其中除了局部引用源报道内容外,网易还以保留追究责任的形式给新浪以致命一击。
新闻一直是互联网产生以来,网民最认可的一项内容服务,连续七次的CNNIC调查报告显示,看新闻在网民网上活动中高居榜首,并且呈一定上升趋势,一些网民认为从互联网上获取新闻信息已成为他们的主要途径。
恰恰是网上新闻所具有的便捷、超大容量、快速等特点使互联网一跃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拿到这个位置,互联网的新闻优势可谓功不可末,那么接着有人提出来,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够格吗?
媒体的作用是引导大众,服务大众的,在这点上只要达到了类似的目的,并且在信息传播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就可以把她归结到媒体之列.以此推之,互联网的媒体效应是无可比拟的,借助信息技术的膨胀,网络媒体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谈媒体,新闻是首当其冲的服务,在争夺眼球的时候,新闻往往能带来庞大的页面流量。而Pageviews后面是所谓的广告价值。于是作好新闻,然后争取到一个不俗的广告位价码成为门户竞争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广告在网站收入中高居80-90%比例的状况下,新闻被看作是一块流着油的肥肉。
恰恰是无休止的追求高访问量的盲目性,使新闻服务不知不觉中已经偏离了轨道,除了小道消息横飞外,恶性炒作尤为突出,最近的“口水大战”更是甚嚣尘上,从中也不难窥视出网上新闻的劣根性。
[新浪,莫把新闻变成口水工具]
三大门户中,SOHU的引擎,网易的社区,新浪的新闻,为各自的拳头产品。新浪是以新闻起家的,从最初的法国世界杯赛到科索沃战争,再到最近的中美黑客大战。新浪过了瘾,赚了钱,可谓受益匪浅。当然很直接的,网民也得以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信息或内幕资料,这本身就是一种一相情愿的行为,没什么好说的,作的好,自然能吸引到更多的访问群。如果说对中性新闻的报道,新浪还算值得佩服的话,涉及到竞争对手时,新浪就显得有些小气,甚至有些不光彩的地方。
众所周知,新浪科技频道在国内IT类新闻报道中,算得上比较成熟的一个。然而同为NASDAQ的海外上市公司,每每SOHU或网易出现问题时,在这里我们都能很快看到相关的“扎眼”专题出现,在这类信息的捕捉上,新浪的嗅觉是特灵敏的,也是独居匠心的!除了基于内容报道的出发点以外,新浪的另类用心总是这么的“毫不掩饰”,让人觉得甚至有些恶心的感觉。由此许多网友慨叹新浪作新闻总是走不出“崇拜自己”的圈儿,作不到“有容乃大”的胸怀。相反在SOHU和网易的相应频道则偏客观一些,少了这种“试图将别人剥光了晾着”的感觉。当然新浪可以趾高气扬的说“因为我们是行家呀!新闻作得多了,杂点自然是免不了”,单是杂点这种情况吗?
“从SOHU发布第一次上市财务报表起,新浪一直以一种自以为恰当的语气作关于SOHU的报道”,提到新浪在新闻上对SOHU的“挤对”,张朝阳显得有些气愤,“新浪上有很多专门针对SOHU的文章,比如一篇文章里有几句话说SOHU不怎么好,新浪就会把它作为标题贴出去”,虽然这种说法可能过分了些,但新浪在新闻选择上的“自我感觉”是无庸置疑的,这种潜意识的对读者的诱导本身已经背离了新闻平台公平、公正的初衷,以至于有网友近乎开玩笑的说“张朝阳的作秀经,是新浪给大众念出来的!”。
有趣的是,在新浪借助自身新闻优势向对手大吐口水时,网友们却拎起水筒,浇了新浪满身的晦气,先是写手彼阳的官司纠葛,后有网友天恩一篇文章揭发新浪科技用稿的黑幕。此外在各大IT论坛(包括新浪自己的IT业界论坛/酒吧)关于新浪新闻的漫骂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新闻,炒作的黑幕]
媒体的炒作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更有人直言新闻内容抛除炒作的因素在里面,几乎没有什么价值存在了,并且持类似观点的新闻读者越来越多,听起来似乎还有点理所当然的口气,真的是这样的吗?
不可否认,不同的新闻具有迥异的阅读价值,这也直接造成了在网上不同的点击量,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单纯为了炒作而炒作的新闻是非常可怕的,这时,媒体的角色已经脱离了传播的本质,更接近于一种作案工具,真正操纵的是幕后的黑手。
天生具有炒作价值的新闻与为炒作而炒作的新闻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举个例子,王志东出走新浪应该是个十足的新闻事件,其间可挖掘、发挥的空间也特别大,正是本身具备的这种扑朔迷离感给了报道者以足够的拓展题材,根本的一点,王志东离职新浪是铁定的新闻事件,是建立在先发性基础之上的。
那么所说的“为炒而炒”的新闻又是什么样子的呢!首先,这种新闻同样具有诱人的思维空间,这也是她能够借助媒体蔓延开来的基础;另外很重要的一面,炒作的背后能直接给炒方带来莫大的经济利益或某种虚拟的实惠。经济利益在现在很大一部分作用在上市公司股价的波动上;虚拟实惠则体现在吸引注意力上,而这种注意力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价值,这些表现在股票市场上庄家、股评家、传媒合谋操作,坐地获利的行径尤为突出。
前几天在斗牛士社区看到一家杂志因报道“XX网站的购并行为”而遭到指责,并被要求在其杂志上明显位置登载道歉信息。令人诈舌的是该购并消息恰恰是其作为题材打出来的,细想一下,不难觑出其间的“奥妙”所在。
很遗憾的是,类似的暴炒新闻在网上已达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而炒方翻脸不认帐的“自杀”行为更是让观着大倒胃口,报道者深受其害!
[规范,怎一个难字了得]
为了加强网上新闻内容的管理,信息产业部门早在年前就颁发了“互联网新闻登载权利”的相关证书,目前国内拥有该证书的ICP经营网站也寥寥不足十家。作为三大门户之一的网易仍是缺位于此。
其中明确规定了综合性非新闻单位网站从事新闻登载业务应该经主办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部门同意,报国务院新闻办批准。
然而我们现在面临的是,这些轰轰烈烈制定出来的规范措施在具体执行起来却是丑态百出,没有实质性的起色;相反,网站在打擦边球的迂回战术上倒是运用的颇为自得,变相或直接的新闻登载在实际中仍然是一个“三不管”地界,杂草丛生!
笨笨熊 2001/6/17 QQ:2939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