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58 次) 时间:2001-06-18 13:43:05 来源:bonnie (bonnie) 原创-非IT
一直在等着汽车降价,国内各汽车生产厂商也一直在声称降价,然而雷声大雨点小,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其实国内的汽车实在说不上是降价,十几万的价格只降几百元、一二千元,最多这只能算是调价。中关村里攒电脑有3—5%的让利,百货商场里几大电器逢年过节也会打个八九折,可汽车,这几年一直维持在高水准,只有年前的桑塔纳时代超人降到16万那次还有些降价的模样。
桑塔纳让大家看到了第一次真正的降价,桑塔纳也成为了第一家敢于举起降价大旗的厂商。有了第一家,广大人民盼望着出现第二家、第三家,期待着盼望已久的价格大战。
国内汽车生产厂商也确实有着不小的降价空间。2000年,上汽集团生产25万辆轿车赢利近50亿元,平均每辆车盈利2万;一汽大众生产8万辆轿车赢利12亿元,平均每辆车盈利1.5万。这一方面说明汽车降价有空间,但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国内汽车生产厂商成本居高不下。国外汽车价格仅为国内的一半,国外厂商以一半的价格就能够盈利,而国内厂商以高出几万至十几万的价格销售却只能实现2万/车左右的盈利,大量的成本出自何处?如果一汽、二汽、上汽等大企业能够有意识有动力地压缩成本,相信降价还会有更大空间。
国内有种说法:“不打价格战”。然而此次的价格大战无疑不可避免,这不仅是从市场和企业经营的角度,更是以政策的重大变动为背景并具有很强的国际意义。以往我国轿车进口关税税率为80—100%,中国入世后,今后两年进口汽车整车关税将从目前的80%至100%降至60%至80%;2005年1月1日我国取消汽车进口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等非关税保护措施,从2006年7月1日起进口轿车关税率降至25%,零部件税率降至10%。如此大的价格政策变化,支持着国内汽车大幅降低价格。
先行降价的生产厂商将会最先获益。从历次国内价格大战看,先行者常能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后入者和拒绝降价者往往会陷入被动。并非所有的消费者都要等到2006年再买车,众人期待的并非最低价格,而是相对合理的价格。
现在的汽车销售是厚油政策,是针对高收入阶层的,几个数字可以说明这点:美国人平均年薪3.5万美元(折合29万人民币),中国大中城市居民平均年薪1.2万人民币,为美国人的1/24。国产汽车与美国造汽车等质或者质量逊色,而价格是其2倍。汽车价格的严重高企是由于汽车市场初步形成生产者普遍高定价,是由于介入市场的生产者不多竞争不够激烈,这就是这几年国内汽车价格迟迟降不下来的原因。
然而最近半年,情况有所转变。首先是国内私营企业加入了竞争,如河北保定名为“长城皮卡”的民营企业快速进入市场,推出一种叫做“轿卡”的车,其外观更象是“轿车+货厢”,这种车型在国外很受农民朋友的喜爱,在国内用起来也尤为实用。 “轿卡”1998年销售价8.58万元,之后七次降价,现已降到5.58万元。“轿卡”每一次的降价都形成一个不小的销售高潮,为汽车圈带来竞争的热气。其次,入世的举动快速削减了国外汽车厂商进入中国市场的壁垒,众多国外竞争者的加入会推进国内汽车市场的成熟过程。有人称这是“狼来了”,国外的狼来了会看到国内这片草原上也有本地的狼,当然还有大群肥美的羊。对于那些羊来说,确实需要在吃草的时候认真地想想自己的未来…
羊跑在狼之前,或许能先多吃些草,或许能长得强壮些;在这尚存关税保护的几年,汽车厂商如能及早地、充分地采取措施,降价的步伐走在关税下调之前,或许就可以先期卷起国内购车热潮。
汽车降价,welcome!我们等待着……
(首发天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