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8 次) 时间:2001-06-17 23:19:03 来源:huzhenchen (胡震晨) 原创-IT
今年孙正义访华时中央二台做了一个访谈,在孙缓慢的英文陈述中我记住了两个词:BELIEF和PASSION。
2000年中国的互联网狂热确实表现出了足够的BELIFE和PASSION,有无数的所谓数字英雄也凸显了作秀的才华。可惜,他们的表演无论多么优秀和卖力,我总是不由把他们与毛泽东相比。在毛的行为面前,所有这一切都太幼稚了。与孙正义的白手起家相比,毛把一支到了陕北仅仅只剩下几千人的队伍用十几年的时间置换成了500万的正规军,入主北京,不是更加具有BELIEF和PASSION吗?
同样,这种BELIEF和PASSION也带来了后来的大跃进。大跃进早已经成为笑柄,可惜就在它刚刚过去40年的时候,有无数的人批评中国的年轻人忘记了大跃进带来了什么。看起来,仿佛是互联网的年轻注定了这个忘记的命运。那么,这个宿命真的是由于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热情而造成的吗?
年轻人的热情和勇气是推动新事物发展的巨大力量,尽管基于其中有些想法的商业化运做是缺乏逻辑上的合理而注定要被淘汰,却依然有大量的创造性想法空前涌现。无论怎样,我们都无法贬低创新的思维和力量。
而这时,作为推动这些思路进入商业化运做的主要力量,甚至自诩为新经济保姆的某些VC却陷入了空前的愚蠢之中:他们居然幻想用金钱来换取成功的时间。
年轻人的热情也许经常伴随着狂热,那是成长的必然过程。而VC号称聚集了业界精英,居然也犯了更加致命的错误。他们对创业团队指手画脚,对企业运做目标不断加压,要求企业在一年之内达到多少多少天文数字般的营业额和利润等等。在他们迫使那些可怜的CEO们驱动企业员工拼命努力加班工作的时候,在试图用所谓高薪说服员工努力奉献的时候,企业的文化、管理的内涵、良好的沟通、和谐的团队力量却不是靠所有参与者的加班就能实现的。去年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互联网的一个月等于传统产业的一年,别的方面不说,至少在企业的文化、运作的成熟方面来看,这完全是一个噱头。
想象一个美国的学者,他聪明智慧,富有财富,来到中国,利用全部的时间接触各个层面的中国人,研读他能找到的一切历史、文学、地理、民族等所有和中国相关的文献,我们是否能指望他在一年之内了解中国的文化?无论到什么时候,积累和领悟都是需要过程,需要过程积淀下的顿悟。而一个又一个年轻的公司,却期望他们在一两年之内走完传统企业30年走完的路,我不知道这些VC怎么会疯狂到了这样的地步?伟大如毛泽东者也没有能完成他的乌托邦梦想,可是今天的VC居然也在重复更加疯狂的那种思维。如果有人要说那些没有赢利和良好模式的公司就能上市的公司不是巧合的时间出现的巧合的企业,我可真是无话可说了。
大跃进中人们沉浸在美好的憧憬中,规划着20天超英赶美;而VC们说的是一年上市,然后你25岁的时候就可以去加勒比海钓鱼。如果是VC们领导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一定会在1940年的时候就向日本人和蒋介石全面开火。
我伤心的是有多少非常具有商业价值的公司,由于初期的快速扩张后的急剧萎缩,伤害了团队,破坏了管理,摧毁了文化,消除了信任,被彻底地葬送了,VC得到的也是损失。这难道不是VC的一个责任吗?如果以务实和理智的态度来运做,这些公司都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功,而我们的互联网也不会是今天这样的萧条了。有人会说,VC的操作方法就是这样,只要有10%的公司成功就可以了。没有错,但是以此来为VC的疯狂和不理智做辩解,仿佛是说你可以故意扼杀一些好的项目以便把VC投资的成功率保持在10%,否则你就不叫VC一样。何况,在中国的一些VC们可是连他们在美国的耐心都没有。
VC也是公司,也是由人来操作的,他们的素质是优秀的,可是在资本运做中的拙劣表演背后只藏着两个字:贪婪。VC是股东,有理由要求公司给它回报,但是过分地贪婪则让人失去理智。
这个时候,在VC退潮的时候,(而有价值的思路和优秀的创业团队组合依然在涌现,尽管大环境以为着更多的困难和信任危机),我不禁记起中国的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比过分的贪婪也许更容易让VC们得到好的回报。
(该文原栽于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