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总谈“软件业的上市与发展”(本人心情不好,所以没好好写,整理的讲话给 - 原创文章 - 窦毅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54 次) 时间:2001-06-17 11:42:58 来源:窦毅 (amdk7) 原创-IT

五老总谈“软件业的上市与发展”(本人心情不好,所以没好好写,整理的讲话给大家,确实值得看)

窦毅

题外话:最近心情不好,下面是对几位老总的采访,没有细致整理,不过思想确实好。本来想过一段时间心情好了写完,给大家,可时间不等人,就将这些原汁原味的给大家,谢谢多指正。有大家的支持,心情才会好起来。谢谢,请看……

上市是个加速器

主持人:今年2月以来,国内的两家著名的软件公司——金蝶与用友先后在香港创业板与内地主板上市,现在国内许多企业家认为国内软件企业要想做大,上市是必有之路,在坐的几位嘉宾,你们怎样看待软件企业上市这件市呢?

黄骁俭(金蝶国际软件副总裁):企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本因素,上市是获取资本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从未来企业要走向国际化,成为一个大企业来讲,目前也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长期融资的一个通道,因为上市的目的,并不单纯在于一次融了多少资金,而更主要是开通了一条融资的通道,毕竟像风险投资或其他的一些投资方法,单次性的比较多一点,从长期的企业经营角度来讲,特别是软件企业,要发展就要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不断地投入,那就不断地需要一些资金,完全靠自身积累,这个发展就比较缓慢。金蝶公司从93年建立到2000年上市,中间有过几次融资过程,但基本是靠企业自己的积累发展,我们比较了一下同时建立的美国公司——Siebel公司,比我们大了几十倍、上百倍的规模,原因在于哪里呢?我们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你的资本通道是否畅通,Siebel公司好几年前,已经上市了融了一定的资金投入产品的再开发,大家研究一下Siebel公司的话,大家会发现上市前后Siebel的发展速度相差很大,上市前几年发展并不是很迅速,很多人不知道有Siebel的存在,但它上市后,再加上互联网带来了许多商机,一下子它在发展上实现了跳跃。从Siebel的例子看,我们认为软件企业完全靠自身积累发展,确实有一定难度,所以上市对软件企业是一个比较好的资本选择,这是我们的一个看法。

何恩培(实达铭泰总裁):刚才许多朋友在谈今年又是软件年,6月28日又是软件日,但没什么感觉。我个人觉得金蝶和用友的上市就是一个很好的感觉,标准着国家对软件业的支持。对于软件企业上市,我非常认同,软件企业发展两个轮子,资本这个轮子非常重要。软件和其他行业相比,有着它实际的特殊性,它先期投资非常大,高投入就需要高回报。但软件业上市前必须建设好,锻炼好自身,刚刚黄总所举的例子Siebel,我们可以看到它在融资之后,迅速的成长,取决于它在融资之前,对自身良好打造。金蝶和用友在发展上都是10年以上的企业,有自己良好的企业素质。我们实达铭泰自身有两个股东都是上市公司,上市是有基础,相对容易操作的,但我们一直注重自身内部素质培养,如何将一个股东投给你的1块钱变成1块5,这需要企业有良好的架构,所以铭泰在经过3年做消费类软件的基础上,今年有通过购并进入企业管理软件市场,来打造自己的企业。在进军企业管理软件上,我们不是利用原有的团队,而是通过并购来跳跃式的发展。中国软件企业上市为什么这样急迫呢?我个人感觉,中国目前资金环境和融资渠道确实相对很少,中国的软件业资本环境是在95年才开始的,而且目前非常不成熟,那么上市自然成为软件企业发展的拐杖。中国软件业对拐杖的急迫,变相的另一个意义是呼唤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成熟。

章晓春(冠群联想总经理):我想说两句话:一个是软件行业形式大好;一个是喜忧各半。形式大好指的是什么呢?我们的软件企业CEO们、总经理们以往更多地关注的是商品市场方面,对资本市场认识不足。金蝶、用友两家公司的成功上市代表我们软件企业的管理层意识,可以在两个市场做战,可以在两个方面取得成果。而且也代表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可以向风险投资,向高新技术企业融资,而且也代表了中国经济的提升,因为软件业不是凌驾在半空中的,它一定和传统工业、传统经济、科技应用水平、文化意识形态、法律规范等等这一系列都相关的,能够有这样的认同,能够有这样的提高,就代表了我们基础的提高。喜忧各半呢?融资成功了,解决了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资金,给企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会。但是这些钱进入企业后,要求这些企业要向股民做回报,这对于企业来讲是危机,重大危机。要求企业管理马上要规范,市场马上要做大,产品技术马上要提升,能不能做大,在融资上市之前,这些压力或重一些或轻一些,领导层是可以回避掉的,但是上市之后,就有不可回避的责任了。

谭智(8848电子商务公司总裁):金蝶、用友的上市,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代表国内、国际市场对中国软件业的认可。上市的过程中,要经过各种的审查,审查的过程就保证这个企业一定能达到标准。吸引了大量资金,资金就可以用于中国软件业更好地发展下去,同时其他企业就可以将其作为目标、榜样激励发展。

李儒雄(连邦软件总裁):上市是软件企业发展的硬道理,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心剂。99年到2001年,中国软件,尤其是消费类软件,盗版十分严重,导致整个销售十分不利,整个企业效益不理想,上市让软件行业的从业人员、资本投资者都看到了希望,所以上市对软件企业、软件行业来讲,是一个引导。第二个观点是说,上市了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我非常同意何总的观点,企业要练好内功,因为上市之后,企业不再是一两个投资人,是很多很多的投资人在盯着,如果说我今年的市场不好,或在某些方面出现失误,在年底核算时,面对一两个投资人你是可以解释清楚的,但是面对众多投资人时,你是解释不清的。股民是用“脚”来投票,你企业表现不好,你的股票马上要下跌,这样很多股民、业内人士,甚至业外人士马上就开始怀疑你公司的经营情况,马上开始怀疑公司的信誉度,所以上市企业一定要做好。目前来讲,中国的软件企业有一批企业具有上市的实力。上市对他们是莫大的启发,有金蝶在香港,用友在内地,这对于国内的软件企业是鞭策,他们可以通过向他们学习加快上市步伐,这样就能将中国软件企业的质量提高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上市和不上市,我本人认为是有本质差别的,比如说从资金量来讲,用友净资产在上市前只有8000万,上市后融资8.8个亿,净资产增加10多倍,有了钱就可以招更多的人才,极大地提高企业品质。另外上市后,像金蝶,他可以按国际惯例发行期权,来极大地激励管理者和核心员工,那么企业的竞争力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我个人认为,无论在国内上市,还是在国外上市都有它好的一面。在内地上市,可以拿到多一些的资金,因为国内股市的平均市赢率很高;在国外上市或在中国香港特区上市,也有很多有利的一面,比如金蝶,他可以发行期权,半年后可以继续去融资,股市是一个蓄水池,通过蓄水不断地提高企业竞争力。

上市像结婚

主持人:对软件也上市,风险投资家是如何考虑的呢?

龙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王强博士: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非常重要。在美国90%上市公司在上市第一天就有风险投资的介入,而风险投资的重要性在中国表现更突出,中国我们觉得不但要介入,而且第0天就应该介入,其中一个原因,在美国做风险投资的,大部分是做金融或咨询出身的,这些人对资本市场的嗅觉是比较灵敏的,中国的资本市场比较欠缺。所以说风险投资在中国企业上市作用更大,所能提供的增值服务更多。上市其实就和办婚礼差不多,婚礼和结婚是形式和实质上的区别,所以有人经常说包装上市,包装的过程是很重要的,这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包装的。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包装自己,但每天都差不多,所以要有另外的人帮助,需要风险投资的协助。但是我觉得企业家应该还是重心放在做事上,不要每天想着办婚礼(上市)。

用国际模式规范自己

主持人:说到上市,大家可能会想到NASDAQ、中国香港的创业板以及内地的主板等等,那么究竟是选择在哪个市场上市呢?我想请问各位的考虑。

黄骁俭:上市地点的选择上,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存在,有法律上的,有……从金蝶公司来讲,从99年就开始做上市准备,一开始就选择香港创业板,当时创业板还没正式开,从时间上我们99年初就可以上市,但由于其间发生一些变化,在没有明朗政策的情况下,就一直在等,在2000年下半年才拿到了上市的通行证,进入上市的实质阶段。2001年2月15日在香港正式挂牌。当时也曾经考虑过是否买个壳在国内上市,并进行了论证,但最终的结果还是选择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主要考虑几个因素:
1、香港的股市是按照国际模式建立,所以她在整个资本运做方面相对比较规范,因为股市的规范反过来对我们企业内部管理各方面要求都是超呼想象的。金蝶光招股说明书就有两三寸厚,这可以体现出她对你的要求、监管力度完全不一样,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体会,事实到最后要不要挂牌的时候,我们已经抱了这样一个概念,哪怕不上市也值了。因为几百万的顾问费花出去,觉得比请专业咨询顾问做的顾问还要实打实,它就是实打实的,你这个东西该怎么去做,非常切入你的管理要求,我的整个团队改造,整个产品发展的规划,整个运作,这个对企业来讲是一个很好的过程,所以这也是我们考虑上市地点的很好的一个原因。
2、因为软件企业主要考虑的是人,所以钱不通过上市,我们一样可以拿到,有很多风险投资愿意给我们钱,我们拿过IDG两笔投资2000多万,还有很多……所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融资不一定靠上市,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过来,但问题的关键是,软件企业实际上是根本没有资产的,我们除了人什么都没有,就几台电脑,那企业的关键是怎样留住人,怎么能够把这个人在企业中知识积累下来,这是最重要的问题。我们考察发现国外及中国香港创业板有比较好的股权机制——联交所豁免了30%股本期权,也就是我们股本是4亿股,30%就是1亿2千万股,在10年中,你可以给你的员工,那么这1亿2千万股按照上个星期金蝶的股票价格4块钱的话,就是4亿8千万,这4亿8千万是给员工的在10年中,这实际上对员工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这也是我们认为能够保持一个长久的团队的重要因素。
3、金蝶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们觉得不管公司未来的市场立足中国也好,立足国际也好,最终未来是全球化的,所以企业应该尽早地和国际接轨,那么怎么和国际接轨呢?我们觉得从资本市场第一步开始国际化是对企业有好处的,所以我们就选择了这样一个国际化的通道。中国香港在国际金融界的特殊地位,是一个企业国际化的通道。这次我们在香港上市路演过程中,我们所达到的效果,包括我们的牌子“8133金蝶国际”每天挂在香港创业板上,这个广告所达不到的效果,每天都有“8133金蝶国际”在上面,这个实际上通过上市(2月15日)后,到目前我们已经谈成了两个国际性项目。那我想如果我们在内地上市的话,这种国际化的效应还是要差很多。
所以从这三个角度考虑,我们还是决定在香港上市,虽然现在的结果看,我们的融资差很多,但我们无愿无悔,因为我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我们觉得能融多少资,这和环境有很大关系。

李儒雄:联邦筹备上市从去年——2000年4月份开始,因为联邦公司建立时间比较长,建立过许多子公司,所以在法律关系上比较复杂,所以上市时间要长一些,现在可以说,万事具备还有一些技术问题要处理。关于选择上市地点的问题,我想应该从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方面,首先是能不能上市。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法律问题,你是符合在A板,还是在香港的主板、创业板,还是有可能会在内地的创业板。那就联邦来讲,我们已经被一家上市公司所控股了,按照内地创业板上市的说法,有10类公司不适合在将来的内地创业板上市,所以联邦已将目光瞄到香港创业板。
第二方面,是看在哪个市场拿钱多,在这个方面,金蝶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但必要通行的想法是看哪个市场拿钱多,在这个市场可以拿到更多的钱,为什么不选这个市场呢?A板也好,未来内地的创业板也好,肯定比香港或其他市场拿的钱多,这是由于中国的股市是一个封闭式的股市,中国的平均市赢率要比外边高很多,所以在内地肯定比在其他地方拿的钱多,所以我认为大部分企业都愿意在内地上市。
第三,也不能绝对以拿到钱的多少看待上市地点选择的问题,金蝶有她自己的考虑,想想的如期权问题,上市后继续从市场中融资的问题,还有国际化问题,如果你的公司想走国际化的道路选择香港或NASDAQ确实有很大帮助。那么其他方面还要考虑,比如我的市场在国内,那么在国内上市会有很大帮助,因为更多的股民买了我的股票,他买同样产品时,可能优先买我的产品。另外,在国内上市的话,国内股民对国内企业了解更多一些,像张朝阳讲的,如果SOHU在国内上市的话,那它股票价格会更高,在NASDAQ上市的话,中国股民想买而买不到。

何恩培:关于上市的问题,我是非常认同金蝶黄总的观点,我想做一个软件公司国际化很重要,这是第一点。目前在中国软件业刚起步,盗版猖獗的情况下,对于软件企业的人才重视非常重要,那么在香港有相对非常成熟的期权机制,我想如果企业员工看到自己的股权每天在一步一步往上翻时,会有很多感受,这样的话,我想在香港上市会有很多优势的。那么从更多角度来讲,历史的原因也有很多决定因素,一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国外机构的介入;是一个独资公司;还是说有国有控股的公司……这都会影响它选择上市地点。作为一个企业第一次融资是多少是非常好呢?在互联网企业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公司融到了几个亿的资金,像网易目前还有7千多万美金相当于数亿人民币的时候,它依然要面对裁员,甚至转型,甚至被收购的可能性,我想第一次融多少资金非常重要,但不是至关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企业有没有能力承受这样一笔资金,是一次承受一笔大额的,还是先融一部分,发展到一定后再融。这点来讲8个亿和8千万的资金(用友融资8亿,金蝶8千万),对于中国刚刚起步发展起来的软件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作为一个软件企业要运用好8个亿的资金是相当不容易的,8千万也是不容易的。看企业哪个在哪个市场拿到的钱多呢?我想应该从一段时间去看,有许多标准,像金蝶如果不断有新的项目去做,半年之后,它可以不断地去获取,如果它相对成熟,那么二三次后也可以拿到10亿的资金,只要它项目需要、项目成熟。在香港不需要有繁琐的审批,而内地可能很多的要求,包括对企业第一次获取大量资金后,第二次向股市融资,你前几年的成长情况,资金回报率都有很严格地考核。即使通过后,还可能要排队,那么从这个角度考虑,香港要成熟得多,灵活得多。作为实达铭泰未来选择上市的地方时,可能也要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们更多地考虑是在实达铭泰练好内功时,选择一个适合的环境上市。

章晓春:我想谈一下,在创业板的问题。目前全球创业板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但建立这个市场时,我相信发起人的考虑是顺应一个经济发展规律的,为企业能获得一个低成本、快速扩张的可能,而创造的一个环境。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它没有重大的固定资产的构成,是一个轻结构,它可以由很小的资本开始启动,但是它可以迅猛地发展,这是IT工业的一个特点。全球首富有很多都是IT企业家,这不是偶然的,而且有工业性质决定的,软件作为高新技术密集的产品,作为一个高附加值的一个产品,适得这种类型的工业在IT中显得更加突出。它的价格生命周期短,技术生命周期短,企业的节奏非常的快,发展得非常快,它有重大的机会,非常好的前景,当然伴随着同样地风险。这样的企业从不大的规模,迅速地膨胀,迅速地市场占有,大量地技术收入,这样的企业适合在创业板上上市。如果是有这样的机会呢,不应该放弃去上创业板,因为它门槛并不高,可是适应你发展过程中,资金逐步到位这样一个进程。前一时间我们说网络经济泡沫也好,震荡也好,实际上是给大家一个教训,我们融资,我们上市不是目的,这是企业发展的一个过程。

走中国特色才是方向

主持人:说到中国的软件业呢?可能大家都会想到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引度。在90年代初期,印度与中国的软件业发展水平不相上下,但经过10年的发展,印度已经远远地走在了中国的前面,我想问一下诸位制约中国软件业发展的瓶颈究竟是什么?

谭智:简单地说,印度走在中国前面还不一定正确。印度是一个软件加工业,它是在给别人做加工,它并没有生产出自己的软件。这与美国的软件走在世界的前面是不可比的,印度只是大量地来料加工,它并没有生产出什么。现在世界上流行的大软件中,没有听说那个是印度的。

章晓春:我非常赞同潭总的观点,印度没有自己的软件品牌,它走的软件业是一个来料加工、劳务出口这种性质的道路,在坐的谁也没有用过印度的软件,没有。可是大家知道有北大方正的排字在全世界,有金蝶的K3在国外也能看到,也可以看到用友的,还有很多其他品牌。我们走的软件路子走的是一个长远的、正确的方向,而印度是一个资本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能要经历,但这不是一个方向。

谭智:我81年到美国时,看到许多商品上印着“made in HongKong”、“made in taiwan”,当时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就是一个商品加工业基地。但现在在美国很多商品已经是“made in china”了,这个加工基地转到了内地,这是一个过程。同样软件也是一样,印度是一个加工基地,但中国不是这种加工基地,将来也不会将自己变成一个单纯的软件加工基地。
至于软件发展的最大的挑战,不是人的问题,我们中国有非常出色的软件工程师、软件设计师。也有很多市场,也有很多人说,我们要打到国际上去,中国市场就很大,很多外国人都想打进中国,中国的市场足够养活几千个漂亮的软件公司。那么为什么做不起来,国人要摆正两方面问题:
一是软件的价值。很多人对软件价值看待不正确,买个桌子认为它有实际价值,买个电脑认为它有实际价值。如果买个电脑硬件和软件同样的价格,就认为自己亏了,软件不应该这么贵。如果一个苹果,你拿去你吃了就没有了,这是硬件的道理。如果你有个软件,我拷一份,你还有。他就会觉得软件价值要比硬件低了许多。但软件性质在这儿,软件开发周期过程周期比较长,开发过程中投入的力量比较大。投入需要回报回来,在销售时,回报回来,所以软件价格比较贵。但事实上,从国际看,中国的软件并不很贵,如果按国际价格,用友、金蝶的软件价格可能要再贵上几十倍。
第二个问题是盗版,影响了整个行业。软件企业无法收入自己应得,做进一步产品开发也就会受到制约。

何恩培:实达铭泰最初是靠做消费类软件发展到今天的,盗版软件对消费类软件的冲击,我们是深有体会的。我非常认同潭总的观点——印度是个加工业,从我们国内来看,包括深圳、珠海曾经都靠来料加工一时起来,但我们现在看到深圳在不断的与高科技平齐,来塑造自己。就是说加工是一段时间的,来锻炼自己的素质。很多人在谈我们为什么不学印度,其实现在很多企业给我们做认证告诉你,认证中带了有加工也给你。有软件可以发放给你做,有很多诱惑,但事实上这种很有可能给中国软件业一种误导。我们中国培养、发展自己的软件业不一定要走印度了路,印度的很多经验我们可以去吸取,只是这样一个概念而已,吸取有很多方面,比如我们企业吸取它的管理经验,把软件开发做成一种像加工业一样,可以程序化、条理化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政府应该吸取政策对于软件行业的引导。
对于制约中国软件业发展有很多因素:其中一个是大环境,是盗版,是国民素质,没有会因为我偷了一个软件在用而良心受到谴责,而是说我占了便宜,心安理得。这个现象不改观,我们所有软件业都得不到改观。如何改变呢?美国打击盗版用了60年时间,中国是不是也要用这么长时间呢?我想说的中国应该给自己的软件业一点时间,软件业也应该给盗版退出市场一点时间。但我们不要这么长时间,那么怎么做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干预。盗版使软件企业缺乏资金,使软件企业不能正常发展,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政府从法律规定盗版是违法的,要给国民灌输这样一种理念。我们也不是说一天到晚去家里查盗版,我们可以去堵源头。事实上我们看到盗版没有解决好,是源头没有解决,源头已经生产出来了,几千万的风险已经压在了生产盗版的厂商身上,他一定会通过各种渠道将这个风险转移到下家去,他的下家就会转嫁到抱小孩的“阿姨”身上去,这个风险是必定要转嫁的。所以说,国内盗版不能很好遏制的问题,并不是挨家挨户查的问题,而是堵住盗版源头的问题。
那么作为企业管理软件来讲,我想我们现在也面临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企业对于信息化过程需要软件这个概念正在逐步建立,这个建立需要普及阶段。第二点,事实上企业软件也面临着一个视听混淆的阶段,很多会认为别人的软件99块钱就能解决ERP的问题,金蝶和其他公司为什么要卖几百万。这个过程是一个再教育阶段。从这一角度来讲呢?政府应该更进一步倡导中国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倡导中国企业用中国的企业管理软件。事实上,在企业信息化中,一直有一个概念,国外的管理更成熟,国外的软件更先进,从我们现在看到许多国内企业使用国外管理软件实例来看,不完全都能成功,事实上有许多都失败了,穿外国的鞋,不一定合脚。那是一个什么问题?这个原因在于中国的企业和国外的企业相比,企业素质还有一个很长的发展阶段,工业化时代在国外,18世纪就开始了,而中国的工业化可能是在19世纪才有了雏形。这么长的差距,我们要用国外的管理软件,国外的管理思想,我想对于中国来讲,就像3岁小孩跳水一样,需要一个过程。而我们中国的管理软件很具有本地化优势,现在信息又非常畅通,中国开发管理软件的企业,中国的管理咨询公司学习国外的机会非常多,学习好后本地化,然后制作开发出适合中国的企业管理软件会很适合中国人的脚,而不是盲目地崇拜国外的软件。第二点来讲,企业级软件是软件的主流,如果中国把软件发展看成中国追赶世界的另外一个机会的话,那我们支持了企业软件,事实上就支持了中国的软件产业。有人会讲,国外的管理思想,国外的软件很成熟,那么我们这样会不会导致对国内的软件有一定保护,会不会导致国内相对落后的管理软件停止不前,国内的企业发展落后。我想这个是不存在的,我们谈的保护,是有竞争、有决策的保护。我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金蝶和用友在发展财务软件过程中,它们感受很深,国家专门有一个办公室对财务软件有认证。认证变相的会对国外财务软件进入有限制,我想它们(金蝶和用友)起步的时候,国外的财务软件肯定也有了很多成熟的版本,如果那时候直接引进来用,可能自有品牌就无法成长起来了。这种保护措施使金蝶和用友成长起来了,而且它们的软件非常合用于中国的企业,同时也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因为我们保护就使金蝶和用友的软件还停留在80年代的水平。我想这几个因素都是相关的,我可以感觉到国家如果把软件看成中国重要的一个发展契机的话,那应该有一定举动来推动。我想这是揭开这个“死循环”的重要的入口,可能不是唯一入口,但事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入口。

黄骁俭:应该说,我们很同意刚才谭先生的观点,因为很深有体会的话,我们的上市过程去路演,我们去了中国香港,去了新加坡,去了伦敦,而后很奇怪的一个结果,这次我们配股时是配售,买股最多的是伦敦的券商,第二是中国香港的券商,新加坡的最少,这个数字比较有意思。中国香港是将金蝶和另一家本地的企业管理软件上市公司相比。拿过来比就发现,那家公司在上市时,它也要和别人讲为什么要买它们的股票呢?它就讲了一点,我在内地开设了业务,所以我有很多收入是从中国内地过来的。好!那样一比后,金蝶100%的业务在中国内地,中国内地这么广阔的市场是金蝶的,那肯定你更有增值空间,行,我买你的股票。然后去伦敦路演时,我们拿了国家统计网的一个数据:中国法人制的企业有260多万家,其中年收入少于100万人民币的企业有120多万家;剩下的年收入在100万到10个亿的企业有140万家左右;超过10亿收入的企业也就是1万家左右。那么也就是说我们金蝶的市场在哪里呢?就在那140多万家。哇!厉害!你们居然有这么广阔的市场,我觉得你们是投资有前途的。当场说行,你们多配一些给我吧?所以我们一大半是从英国拿来的,所以很简单投资者看上你中国并不是看到你去做印度那样的软件加工业,他看到的是中国本地的广阔市场。对于许多投资者投资金蝶的一个原因,对于他们来讲,我们发行8000多万股,对于他们根本不当回事,他们都是10亿、20亿往外拿的,对于几千万分到他们每一个手上,只有几百万,他们根本不当是钱,按照他们的说法。他们投金蝶是为了想透过我们看到中国一个广阔的软件市场,这才是投资者关注的东西。既然外国人都这样关注我们的市场的话,那我们自己在这里面的话,那我们的发展方面就要像刚刚谭智说的那样,我们首先就要将自己这个市场做大,中国这个市场不是讲,几百家软件公司,我觉得养个几千家都大的很。为什么Oracle、SAP、IBM呀、惠普都跑到中国来投资,都想在中国赚点钱。其实很简单,他们看的是中国未来多少年的市场,也包括像微软,事实上微软在中国没赚到什么钱,但反过来,它为什么还在中国市场投资,它实际上看到的是潜在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从我们软件业的发展角度来看,一定要定住本国市场。那么接下来去一个问题,你盯住本国市场,如果你是单纯模拟国外产品的话,那么你怎么能够和国外公司去对抗呢?反过来,某一天,它们一进来,就会把你拉下,事实上也是这样,像我们金蝶去年是1亿6千多万收入,好像很了不起,用友是2亿多,好像也很厉害,但是我想想SAP在国外签一个单都比它多得多。这样的话,他能一小部分钱投到中国的话,这个市场马上被他砸扁。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一定要找到一条我们自身发展的特色的地方。财务软件,为什么当时能够发展起来,除了我们政府有了很多保护措施以外,很重要的一点,这个产品开发是就是符合中国人的应用习惯,我们也不要说它体现什么中国的……因为软件本来就是开放的,不存在说,中国的会计制度只能用中国的软件,国外的会计软件拿过来也能用中国的会计制度,我们的软件也卖到国外去,它也符合国外的会计制度。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而在应用习惯,中国人的应用习惯和美国人绝对不一样。如果去看看软件的界面,我们跑进去就是一张凭证收入,一张借贷,和我们的应用习惯很相象的。但美国人不一样,他不需要过多的格式,一进去正的就是借,负的就是贷。那这种应用习惯呢?实际就是因为我买软件最终是使用者用,使用者喜欢就是我习惯的问题。那么美国开发,是很难理解我们中国人的使用习惯的。我搞软件搞了十来年了,我觉得以前我们是在模拟,现在我感觉如果真的去对抗国外的话,光模拟是不够的,你应该体现出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而软件是个知识性的东西,它很容易体现一种文化,不像其他一些电视呀等等,你要体现民族很难。但软件是纯知识的,我相信在未来发展来说,我会把这个作为一个方向来发展我们的产品,这样三五年后,就是国外的公司再大举进入的话,我们也不怕,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