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88 次) 时间:2001-06-14 15:57:24 来源:田瑾 (田瑾) 原创-IT
合了,卖了,又怎么了
田瑾
联想的FM365终于跟AOL正式步入了“辉煌”而庄重的“殿堂”。参加那天新闻发布会的人都说“挺隆重的”。就好象说一个婚礼“很气派”一般,是一种形式上的认同。至于对发布内容而言,不满足、不满意倒是在多数。又好象是中国的婚礼,地点和仪式都显豪华气派,可惜宴席上没啥吃的,总让人有点小小的不满足、不满意,又不能痛痛快快地发作出来,只在心里有点上了一当的感觉。
把两个实力不菲的企业联手这么一件严肃的事儿比作结婚,当然比较世俗,可谁让联想总说这回“娶到了一个贤惠的妻子”呢?联想在杨元庆的带领下一直颇有“英雄气概”地勇往直前,夺到了别人一时半会儿没法夺到的市场目标,迅速地做到了别的企业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的营收,早就稳坐中国PC制造商的头把交椅,并立志要把第二名远远地抛在身后。AOL在国际地位上更加不弱,不过由于政策的某些限制,中国市场又是联想的主场,似乎对“贤惠的妻子”也能表示理解。
联想51%控股,AOL49%持股的格局愈加证实了中国的门槛不容忽视。这似乎也可以解释这次合并“仪式”的举行日期一拖再拖的原因。两企业对控制权的谈判就象两国对领土的谈判一样,都丝毫不让、寸土必争。
背后力争与妥协、僵持与化解的细节我们是无从知晓了。只知道为了这一切,联想把已经漏出风去的“秘密”捂了又捂,就象捂一个红薯,虽然没完全烤熟,捂来捂去也给捂熟了。
所以当FM365的人告诉我说,他们已经不象最初知道这个消息时那样惊讶和激动时,我也一点儿不惊讶。双方签字互换文件不过只是一仪式尔尔,仪式总是空的,其间谈判的惊心动魄我们无从知晓,而本来该在仪式上宣布的未来公司名称、管理团队、赢利要求等等仍旧被捂着,盖子还没掀开。捂久了会怎样呢?这倒不是象捂红薯,红薯久了会烂,消息好象没这属性。
今天的媒体与读者、观众、听众都有足够的耐心。
也就知道有这耐心,联想成长到今天,更是知道自己在媒体心中的地位,“老大”的“威风”总要抖一抖的吧,既然有那么多不是第一都敢拿第一架子的企业,正儿八经第一的联想,“拿一下”总是顺理成章。何况还添上了AOL的“黄金”砝码。
可是谁又相信FM365与AOL的合资公司真是对赢利要求等毫无主张呢?
事实总是要说话,此前联想不也一直否认有合作这码事吗?事实告诉我们,在今天的互联网业界怎样才能得到可用的信息,简单的方法不外是,如果有些人再三否认某些传得厉害的“小道”消息,这就意味着十之八九这消息是真的了。“小道”也可以理解为“捷径”,这是IT业内面对传言的“解读”方法。
解读下来,合资公司“虚位以待”起码说明了两点:其一,在人才最不称为人才的联想与AOL内部就找不到合适的CEO吗?看来双方对新公司的领军人物期待甚高,而想坐这个位子的又不得不掂掂自己的份量,是否承受得了联想与AOL挑剔的眼光;其二,更说明了眼下互联网的情势复杂,已经试过的赢利方式有几个是靠得住的?现在暂时靠住了往下又能撑多久?到底什么才是现实的稳妥的赚钱方式?
问题并不在于有了赚钱的好方法,因为怕被别人Copy而捂得死死的,问题在于有没有好方法。
有没有好方法往下我们应该不难看到,CEO花落谁家终究也会水落石出。至少在目前看来大家认为跟王志东比较沾边。群众在选择CEO上是没有发言权的,只是跟着看热闹起哄罢了,因为CEO不是群众的代言人,不象上海选世博会市民代言人,群众可以参加网上投票,享有选举权。
网易的CEO黎景辉和COO陈素贞最近辞职了。而此前他们都曾否认过有这回事,所以“解读”的方法也象这些传言一样,并非“空穴来风”。现在丁磊一人不得不身兼数职,“撑”着网易的场面。当场面小、企业小的时候,一个人就可以演一台戏;当企业长大、场面也大了的时候,一个人恐怕就忙不过来了。
所以丁磊已经顾不上再否认“卖了”的事儿了,反正不久之前已经否认过了。如是“解读”下来,网易卖给香港有线宽频的“谜底”就要揭晓了,可惜谜面并不难,大家猜了八九分,也没有了太多对“揭底”的热切期待。帮助解读网易卖了这事儿的线索恰恰就是网易CEO和COO的离职。
这至少说明两种可能性。第一,丁磊对管理层的赚钱速度不满意,干脆辞了人卖了公司,还好去干点别的赚钱买卖;第二,管理层知道公司以后不再姓丁,也不会按他们规划好的路走,甚至也不会让他们继续规划,只好“安全撤退”。
8500万美元把知名的网易卖给无闻的有线宽频,很有人为丁磊喊冤。丁磊有什么可冤的?钱嘛会赚1000多万美金,在互联网最低潮的时候又能全身而退,不用整天为怎样赢利、赚钱了没有而焦头烂额,也不用被投资商逼得一筹莫展,拿着这桶金转身干点别的有什么不好?他不是技术出身,认为搞技术的优势就是率先能嗅到“哪里能赚钱”的气息吗?
网站做大了、上市了、卖掉了,不就是一种赚钱的可行方式?
所以媒体也没必要这么紧张了。对于新生的互联网既然有足够的时间来关注,那么同时也一定要带着足够的宽容心,尤其是容许失败、挫折、悲伤等等负面的“带宽”。
也许媒体应该检视自身,是否过多地关注了互联网,把原本正常的人和事的变动“搞”成了大新闻,甚至有了“造神”的效应——在那些个知识英雄的身上投下了过多的笔墨?
也许我们应该说合了,卖了,又能怎么呢?
可是回过头来,没有媒体就没有关于互联网的这一切接近幕后、接近人性、接近真实的报道,让人有东西可看,可学,可想。
所以,如果是合了,卖了,到底怎么了?也许更有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