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646 次) 时间:2001-06-14 12:22:48 来源:信海光 (信海光) 原创-IT
6月11日夜,号称“中国网络第一楼”的北京嘉里中心酒店灯火通明,联想借庆祝与AOL成立合资公司之名,大宴宾朋,几乎将中国网络界所有重要人物都邀请到场,CNNIC官员、搜狐、新浪、网易、亿龙、FM365、亿唐、网通等公司CEO齐聚一堂,把酒言欢。
而在此前的一周里,中国网络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震荡,王志东已别新浪,丁磊欲售网易,当年号称“三剑客”的三个网络青年才俊已去其二,硕果仅存的张朝阳也是风雨飘摇。
也许这是中国互联网界第一波热潮的最后一次欢聚。
在这次据说没有邀请记者记者参加的宴会上,CEO们彼此窃窃私语,眼里满含忧郁————-最后一个网络泡沫也将碎了,没有人知道下一次聚会在什么时候,还有谁能够撑下来参加。
一个细节另人回味,一帮网站高级人员发现同席坐的居然是某跨国猎头公司CEO,纷纷不约而同地欠身递上名片,分为热情。
柳传志在宴会上说:“很遗憾,乐观的昏了头的风险投资家们把几年后才会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事情,当作了今天或者明天就要发生的事情。。。。。。”
回首6月初的网界阵荡,新闻界成群结队追踪报道的情形,有人形容是“最后的疯狂”:有哪个公司的老板辞职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关注?有记者朋友说:“我也是抓住最后一次机会疯狂一把,这个行业的新闻,以后就没有了吧?”
CEO总被雨打风吹去,曾几何时,王志东、丁磊、张朝阳这样的年轻人,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坚韧的毅力、巨大的热情投身一个新生的行业—–互联网,风云际会,他们成功了。然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这个行业,拥挤、烧钱、网络寒冬、被资本炒鱿鱼。
世界就是这样的,总有一种热潮让你激动,然后失望。遥想当年,王、丁、张的崛起、还有那个中国最年轻CEO多来米的叶仁浩的出现曾经使多少青年无限向往?
“网络青年”四个字就象当年的“文学青年”一样的时髦,然后一样“臭大街”。我曾经为自己是一个所谓的DOTCOMER而自豪,在履历表里宣称:“我当年在著名网站**做过电子商务!”现在,谁要是再敢于这样介绍我:“这是一个著名的网络青年!”我会立刻质问:“你TMD骂我呢吧你?!”
还是前面那个记者朋友告诉我:“当年,我是记者,他们是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后来眼看着他们成功,我还是记者,我后悔、嫉妒;再后来,他们倒下,我仍旧是记者,我庆幸不已。”
这是个很无奈的时节,无数网企面临生存危机,即使连一向才大气粗的联想,也不得不试图找外国企业接盘其FM365,分担风险。
但没有必要否定整个中国互联网业—–即使新浪因为王志东的离去而大乱;即使联想“引狼入室”;即使网易自售其身。
无论如何,互联网不但代表了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生产手段,而且业已参与了无数人的每日生活。对于为数不小的人群来说,可以假使所有的网络“剑客”与“网络青年”随潮而去,但很难假设,如果没有了网络,生活会怎样?
有人说,王志东的出局是国内网络界末日前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然而,有远见的人总会意识到,一年多以来所谓三大门户网站平分国内市场的格局只能是个历史瞬间。毕竟,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来看,一切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网民数量、上网机器、网络意识、商业模式等都还处于萌芽状态。无论老三大和新三大门户,热热闹闹给人的印象仿佛它们就是整个世界,而实际上呢?
这个时候的所谓几大门户垄断的市场实际上只是中国互联网整个潜在市场的极小一部分。
目前的中国网络界只是群雄并起之初,而非最后的“三国鼎立”,整个市场将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路要走,不妨试想:十年之后,有几亿人上网的时候,中国互联网业将是“谁家弟子谁家院”?有谁还会记得今日之新浪网易搜狐?寄望目前的几个网站能够“千秋万载、寿于天齐”实在是短视,回望改革开放之初,当日出尽风头的“吃螃蟹者”,有几个能威风依旧?
见网站兴替,而长感慨,多慌乱,多是IT业内人士久居庐山之叹。
堪称“网络风流”的互联网第一波热潮虽去,脚踏实地的第二波、第三波未必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