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与人才招聘 - IT~{J14zV.HKA&WJT4~} - 雪夜闭门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65 次) 时间:2000-06-24 15:06:31 来源:雪夜闭门 (Daniel) 原创-IT

新经济与人才招聘
有消息称,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应当是从2001年1月1日算起,而不是从2000年开始。
说这种话的人,有的是出于冷静客观的推算,为21世纪正名;也有一部分是出于对二十世纪的留恋与怀念。“而我认同这个观点,是因为:当2000年的大门刚刚打开,新经济网络狂潮扑面而至,以至于让我们难于喘息适应的时候,”一位经理人对我说,“我们真的希望21世纪晚点儿到来。”
但是,不管怎样,新经济的浪潮来了,她没有等到和新世纪同步而提前来了。

什么是新经济?

《商业周刊》认为:新经济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全球化经济。
北京大学的萧琛教授认为,新经济的实质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如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经济,成为新经济的更为全面的特征。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作为新经济的标签逐渐隐去。
一位名叫维莱纽斯的芬兰未来学专家认为,“新经济不是稍纵即逝的时髦,而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过程。”新经济将使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新经济与信息技术、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和高科技企业股票的飙升紧密交织在一起,现在发生的一切仅仅是一个前奏和更为广泛的变革的一部分。
新经济的勃兴,以IT业兴旺为基础,以互联网公司对社会的冲击和改变为代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了人们的经营理念。“SOHO一族”,“眼球经济”这些新名词,即使是小学生也能向你道出个所以然。
新经济的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新经济模式能最有效、最快速地整合市场资源,更能加速人才流、技术流和资本流。
互联网新经济的勃兴,把许多传统的产业逼入了“旧经济”的墙角。新经济和“旧经济”展开了人才争夺战。

互联网引发了人才地震

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向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在考察着互联网这个烫手的“山芋”。
“有数以百计的互联网公司CEO虚位以待,这种说法绝非夸张,这是纯粹而又纯粹的完美的资本主义。”网上体育用品零售店MVP.com总裁兼CEO约翰·科斯特洛说。当前丹佛掘金队球星约翰·艾尔维想创办这家网站而给他打电话时,这位年薪110万美元的前500强企业的总裁头也不回地直奔硅谷,他新的年薪是20万美元,但可以购买的期权预计价值5000万美元。
中国的人才流动也同样有传统产业向互联网产业流动的潮流。2000年初,一家有名的图书商报的编辑记者十多人人跳槽去了不同的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公司与传统产业的人才争夺,使传统产业开始调整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他们也开始默许或者作为一个条件可以允许员工穿着休闲的服装来上班。同时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富有想象力的环境以使人才留在公司。
互联网公司的充满挑战的工作,满有未来利益诱惑的“钱”景,以及和自身能力完美结合的具有成就感的工作,吸引了许多人才。这些人才与互联网公司形成互动。“我有30套西装,我现在不知道怎么处理它们。”原Starwoods饭店集团总裁兼CEO里查德·纳努拉说,现在他来到一家模仿好莱坞的内容网站担任董事长兼CEO,他不得不像戴尔和杨致远学习,脱掉西装和领带。

新经济与网上人才招聘

新经济的企业与传统产业形成人才竞争,同时,新经济的代表互联网公司也为传统公司的人才招聘提供了新手段,新途径。
网上招聘就是世纪末兴起的一种全新招聘方式,而且现在越来越热。
据经济学者分析,网上招聘所以热起来,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在线招聘既快而且便宜,所以它将会在短短几年内增长。在美国,这个市场的价值高达300亿美元。 中国目前的招聘专业网站正在逐步发展完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到网上去找工作,尤其是年轻的IT人才,更能接受网上觅职这种最先进的求职方式。
上网求职的先锋队中白领是主力军,他们接受这种择业方式的速度很快,并且有自己的说法。 一位从事数据开发的工程师,通过互联网上的招聘,成功地加盟到一家从事电子商务的网络公司。他讲述了自己上网求职的经历。从去年偶然发现一场网上招聘会的消息开始,他就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搜集相关网址,而且定期查询,出于个人发展需要,1999年下半年他有了换工作的打算。10月初,这位工程师在网上发布了个人简历。没想到三天内就接到了两三家公司的面试通知。公司的背景也都不错。通过比较,他找到了满意的新工作。基于上述经历,他转告自己的朋友,如果有跳槽的想法多上网获取信息。互联网会帮助求职者尽早结束无用地等待。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国际学校的教师,在网上登载简历后,出乎意料地获得了厦门一家国际学校的面试通知,这家学校同意为她支付往返的火车票款。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一位姓王的小姐,通过iProFile(http://www.iprofile.com.cn) 公司的网上招聘服务,成功地从一家公司进入一家投资银行工作。接受我们采访时,她谈到了网上招聘给她带来的方便。同时她也认为,互联网招聘有很大的私密性,给求职者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招聘发展如此迅猛,除招聘双方观念的改变以外,IBM等大公司的带头作用也不容忽视,早在1999年年底,IBM就打出只在网上招聘的策略,一些企业纷纷效仿,通过互联网招贤纳才,加之近一时期”.com”成为时尚,互联网招聘没有不火的理由。你可以到微软的站点去看一看,他们的招聘主页设计精美,富有时代感,看到这样的网页你一定也会有跳槽的念头。互联网网上招聘如火如荼,传统纸介媒体难免被冷落。有调查说:求职者中,只有13%的求职者通过报刊杂志上的招聘广告寻找到可心的单位。
据“招聘”网页显示,2000年5月24日,网上共有空缺职位6832个。无忧工作网共有职位201858个。中华英才共有空缺职位44384个。这些职位中,大部分都是和新经济沾边的岗位。

新经济下的人才市场

面临新经济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呼唤人才,对掌握高技术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互联网使人才打破了地域的界限,成为世界追逐的目标。据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统计,2000年,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将缺少45 万,而到2006年将缺少67万。美国劳工部称,美国将有100万个新岗位需要软件技能,而在今后5年内需要9.5万名电脑专家,但本国的大学所能提供的毕业生人数只占所需的1/3左右。美国在加强国内人才培养的同时,正以各种方式加快与其它国家争夺高级人才的步伐,互联网使人才才需求信息成为公开的消息。人才垄断、人才封闭成为比较困难的事情。美国签发的H-1B签证达11.5 万,而其中中国大陆占10%。中国的高级人才,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而与此相对应的中国,自从1985年国家出台允许自费出国政策以来,出国热就一直没有降温。以北京为例,现在清华大学涉及高科技专业毕业的人82%去了美国,北大去美国的为76%。与此同时,外资企业及国外研发机构在中国的增加,也吸引了越来越多高级人才的加盟。目前,国外几家大的开发公司如朗讯、IBM、摩托罗拉等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研发人才本土化战略又使国内一批高级人才的走向发生了分化,朗讯公司所属的贝尔实验室就在中国招了300人。一方面,中国的发展急需一大批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又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涌向国外或遭遇外国公司的抢夺,在人才这个蛋糕中,对高级人才有迫切需要的中国,分得的已经越来越少。如何利用互联网,展示企业的成功形象,招揽人才,成为中国企业的一个课题。
同时,中国大陆网上招聘公司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大家面临的一项共同的任务是增大市场这块蛋糕。目前美国最大的招聘网Monster.Com有20多万条信息,而像中华英才网、招聘网的信息只有1万多条,相差20倍。同时,我们也从下面的数据看到我们的市场前景:中国的上网人数接近800多万,美国的上网人数约为8000万,刚好相差10来倍。

网上招聘的风险与解决之道

互联网上的招聘在缩短招聘时间与过程,提高效率,节省费用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得当,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新经济永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保证上网招聘者的质量,保证简历的真实有效,如何对铺天盖地的Email应聘信进行筛选和管理,如何保证求职者的简历、个人信息合法地使用,是每一个招聘者都要面对的问题。
作为一家从事网上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网站的后起之秀,“一步飞iProFile” 公司在这些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他们非常明确的定位市场,把为外企和高级白领服务作为自己的目标。
iProFile对每一位求职者的简历都进行审核,同时对每一位求职者进行测试和面试,面试的同时录象,把这些资料全部放在互联网上。接受服务的外企,通过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对求职者的数据进行查询。互联网的特点被充分利用,同时又避免了无用信息对企业的干扰。iProFile公司每次针对招聘公司的要求推荐符合要求的求职者,并向招聘者开放所有的人才库。经过iProFile初步筛选后,企业迅速找到合适的人才。iProFile 的服务模式为网上招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新经济,对招聘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改变。招聘离人才越来越近,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有的只是相互间“把你看得通通透透,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