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670 次) 时间:2001-06-12 18:31:15 来源:吴限 (吴限) 原创-IT
走好,刘韧
早晨很早到办公室处理邮件是多年IT记者生涯养成的职业习惯。6月12日早晨,九如转发给公司部分员工的邮件极大地震撼了我,因为我的同事,中国IT界极富知名度的著名记者——刘韧离开了他曾经与我并肩战斗的《计算机世界》。
初识刘韧
6月12日下午2:40,Donews网站上刘韧的个人信息还没来得及更新,但是刘韧已经离开了让他难舍难分的《计算机世界》。认识刘韧是始于1999年6月,那时我经过短暂的调整,以评测工程师兼记者的身份进入《计算机世界》产品技术部工作。无论从年龄还是到计世工作的时间,刘韧都是我的师长。加之对刘韧文字、采访功底的认同,所以在计世,刘韧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乃至动力。我酷爱计世优良的企业文化氛围,我认同计世为每一位员工提供的没有天花板的舞台。毫不夸张地讲,《计算机世界》21年的积淀,培养了一大批中国最有思想的IT名记,在这样的浓烈IT氛围下,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敬业、学会了疯狂的自信,更学会了象格鲁夫博士那样的偏执。
刘韧平时在报社很少讲话,他很有思想。总是疯狂地采访、疯狂地抱着笔记本,带着耳机伏案写作。在我的眼中,刘韧非常勤奋,善于思考,是一位极有观察力和洞察力的人。刘韧让人羡慕的笔下功底,让他能够多年锁定中国IT精英,得到业界的认同。
不再后悔
我不清楚刘韧离开《计算机世界》的细节,从网上得知是要去办一本由《电脑报》主办的杂志《知识经济》月刊。刘韧在6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在发给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的邮件时透露了上述信息。同时发信所用的信箱已不再是我们所熟悉的[email protected]。
我不便评述刘韧离开《计算机世界》去重新创业的决定。但我坚信刘韧会成功,虽然前路布满荆棘。因为刘韧智慧且勤奋。刘韧曾坦承他的人生错过了很多机会。在18岁的时候,他爱上一个姑娘,她是刘韧高中的同学,高一见她第一面,就对她充满好感,直到上大学以后,也没向她表白过,因为她的家境以及条件都让刘韧觉得高不可攀。那一天,刘韧正在寝室懒睡,门被敲开,她从另外一个城市突然出现在刘韧的眼前。慌乱中,刘韧和她说,“小马在406寝室”。刘韧一直以为她和小马更合适,她笑了笑。刘韧不知道,她此行的目的,也没问,后来,她就走了,后来,她寄来贺卡,贺卡中夹了鲜花。刘韧有意无意地问过小马,她给他寄了没有,小马说没有。刘韧也想给她寄张贺卡,但那时,竟没有勇气,四处打听她的地址。这样就没有后来了。 刘韧的人生错过很多机会,这一次无疑最让他心痛,对于刘韧最重要的一件事,他竟然连试一次都没有,就放弃了。现在他只能凭着和她交往所有细节认定她也爱我,然后,后悔。只能这样了,现在已经不缺乏勇气,但已经时过境迁。那天以后,刘韧再没有见过她,只偶尔,听过她一两个消息。
2001年元旦,刘韧来到大海边,想了三天三夜,反复思虑,要不要创业?办一本杂志实在太难了,但现在要刘韧像10年前一样,连试一次都没有,就黯然放弃,刘韧实在有些不甘心。他怕40岁的时候,再一次后悔自己在31岁的怯懦,他怕到40岁的时候,不再怯懦,但已经力不从心。为了不让今后后悔,刘韧勇敢地决定试一次。刘韧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他更清楚这是必须要付出的成本。
幸福的刘韧
刘韧的《知识英雄》、《中关村问题》、《企业方法》等三部著作被业界称为中关村三部曲,他在《计算机世界》发表的文章和著作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新经济产业的创业者和缔造者。刘韧的成功还远不止是上述文章对中国IT产业的贡献,他对IT产业的深刻观察和明锐触觉同时影响了新一代中国IT记者。
除了对工作的狂热,刘韧还是一位对家庭,对儿子极富爱心的人。去年春节,公司组织去北京郊区开年会,我与刘韧全家同车。虽然没有跟刘嫂交流,但刘韧举手投足间无不流露出对爱妻和儿子的关爱。看得刘嫂为刘韧所付出的牺牲和默默的奉献。刘韧非常宠爱妻子和儿子,这让我真的很羡慕。真正成功的事业,真正成功的男人是需要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刘韧是成功且幸福的。
《计算机世界》报总编辑刘九如是一位非常爱才的领导,他平易近人,在公司乃至整个IT业界享有极高的威望和良好的口碑。当初刘韧正是被九如相中挖到报社来的。今天,九如同样面临刘韧的艰难抉择。我想九如的心情不会平静,毕竟对一个人人格和能力的认同是艰难的。在这样的认同和相互欣赏后,谁的离开都会是“伤口永远的痛”。
刘韧离开了《计算机世界》,他同时也踏上了一条不归路。《计算机世界》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离开,而向外界所传闻的那样受到影响。刘韧也不会因离开《计算机世界》而影响他一身的成败。毕竟《计算机世界》是靠21年的积淀打造出来的中国第一大IT媒体;刘韧是智者,我期待着刘韧新的成功。
作为IT媒体的后继者,我对刘韧由衷的敬佩,刘韧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刘韧的执着和敬业是我需要超越的高峰。走好,刘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