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41 次) 时间:2001-06-11 12:36:06 来源:陈小平 (陈小平) 原创-IT
赵小凡纵论信息化
本刊记者 江溪 徐晋
今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个规划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走向的纲领性文件不仅对政府官员很重要,对于身处新经济行业的企业家来说同样值得重视。这不仅因为我们办企业必须在中国经济政策的框架下进行,而且因为《纲要》中有许多地方直接涉及到新经济行业。认真研读《纲要》,或许会给企业家们带来意外的收获。
日前,记者就《纲要》中有关信息化的主题采访了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赵小凡研究员。
记者:全国人大刚刚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我们发现,《纲要》多次提到信息化这个词,并开辟专章“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讨论如何推进信息化这个问题。您作为信息产业部的官员和信息化专家,您是如何看待《纲要》对信息化的提法?是不是比以前有质的飞跃?
赵小凡:《纲要》里有八个地方提到信息化,将信息化放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之后,成为第四个优先发展的产业。可以说这次两会以及十五计划已将信息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所谓高度,就是国家将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当作促进现代化的战略举措,而促进现代化全局就具有了广度。深度就是信息化建设深入到了各行各业,这在《纲要》的第四章里讲得很细了,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到信息产品的利用一直到人才,从政策法规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部被包括进去。而力度就体现在把信息化建设放在优先的位置。
此次十五计划与前几个五年计划相比有了质的变化,而不是量的变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是此次《纲要》的核心。其里程碑式的重要性是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化,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其后的五年计划一直是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制定的,其后的五年计划都是一五计划的延续,一直到十五计划。而十·五计划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显然这是一个全新的基础,也是一个质的飞跃。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国家还很贫穷,很多人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当时就有很多人对工业化带动农业化这一方针提出疑义,认为五亿人民首要解决的是吃饭穿衣的问题,吃饭问题解决不好,国家就会出乱子。这种想法是对的,但是有一点他没有注意到,工业社会始终是比农业社会先进的社会,只有用工业大生产这样的工业化思路去带动农业,农业才会有更快发展。如果只搞小农经济的话,我们目前还是吃不饱穿不暖。
记者:虽然国家明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但是,信息化如何能够带动工业化?我们是不是可以越过工业化而直接走信息化的道路?
赵小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有它的实践过程的,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一直到信息社会,可以说,一个社会比一个社会先进。每一个阶段的前进都不是把原来的社会抛弃掉,而是在其基础上发展。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有两个含义:一是信息技术本身的应用带动工业化,主要表现在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对传统产业的结构和素质进行提升。从早期企业OA的运用到后期的ERP、CRM,从电子商务到整个供应链管理,每一步都解决了企业的关键问题,无一不满足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
二是用信息化的思路来提升工业化进程。在信息社会里,无形资产将超越有形资产,个体服务或个性化服务将代替群体服务。只有到了信息社会,有了信息化的工具,才使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
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搞信息化建设“得不偿失”,也就是说,企业搞信息化建设,其投入要大于产出,或者说,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所提高的效率抵消不了它投入的部分。这种观点进一步引申认为,互联网对GDP的贡献率几乎等于零。您对这个问题如何看?信息化建设能不能解决企业的亏损问题?
赵小凡:存在这样的观点有几个原因,一个是用传统的经济模式来看待信息社会的经济模式,这样套肯定会出现问题。经济学家早就发现,美国经济过去十年的持续发展归功于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从经济波动曲线就可以看出来,迅速上升的信息产业与平缓中逐渐下降的传统产业组成了美国连续120个月持续上升的曲线。可以说,美国这十年的经济增长完全归功于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拉动。美国正从旧有的经济模式中找到了新型的经济模式。
我们可以看到,还没有一家企业因为采用了信息技术而垮掉的,相反我们更多地是看到,大量企业由于没有采用信息技术而逐渐被市场抛弃淘汰。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们找不到合适的理论对某一现象加以解释,但是我们看到事实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然,也会有一些企业,不结合自己的实际,盲目赶潮流,一轰而上搞信息化,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但我认为,只要及时调整了方向,仍然会比那些拒不采用信息化的企业有希望。
作为企业来说,要想以信息化作为手段发展企业,首先就要有信息化的思路,跳出原有工业化的圈子,不能一味考虑信息化能不能给你扭亏的问题,而是要从根本上思考,企业的模式是不是有问题。信息化不是万能药,有些从根子上就有问题的企业,信息化也起不了多大作用,需要考虑的就是有没有必要存在的问题了。如果还有存在的可能,还有存在的市场,那就要考虑是不是先从体制的改革入手,或者寻找新的创新的切入点。总之要跳出急不可待进行扭亏为盈的狭隘思路。
记者:谈到信息化,必然要谈到互联网,因为互联网作为一个革命性的技术带来了信息化手段上的革命。可是,在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以互联网为首的技术股从去年4月以来爬高到5000点以后就一蹶不振,目前在2000点以下,给曾经蓬勃发展的新经济以沉重的打击。那么,您作为信息化的专家,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您认为,纳市的暴跌,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是根本的还是表象的?
赵小凡:我不认为互联网因此就没有指望了。信息社会是个全新的社会,谁也没经历过,在发展中遇到问题是很正常的,经济调整也很正常。每一次经济波动曲线上升的时候,有眼光的人就要看到高速发展带来的矛盾,想办法去解决它使得在发展过程中更加稳定。同时还要看到发展的前方有没有陷阱和风险,如果有就想办法躲开它和规避它。
从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次出现新的技术都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恐慌,特别是在对全局的飞速发展准备不足的时候就会产生抵触心理。这就会造成市场的需求不足,也就会出现大的波动。所以我说这次纳斯达克的下跌是暂时现象,是经济的一次调整,经过这次调整,人们会产生更多的理性认识,对结构重新进行调整,把速度慢一慢,稳定一下,然后向新的高度发展。
记者:那么,您对纳市上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网络概念股有什么看法?
赵小凡:我以一个专家而不是官员的身份劝他们要好自为之。第一,要理性地看待社会的发展。第二,在发展中切记要创新,不创新跟在别人后面发展,那样只能拾人牙慧。目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创新领域比过去大得多,不是别人创新了就把你的路给堵死了。个性化的服务使你的服务对象越来越多,甚至同一服务对象都可划分不同的时间段来给其提供服务,所以商业机会是很大的。如果一味跟在人家后面,一个是会处于不利地位,一个就是也可能被人利用,领先的企业看到问题有可能及时进行调整,而你跟在后面就有可能陷入困境。所以只有创新才是发展的最好办法,创新才有可能在某一领域制造垄断,提高进入壁垒。
古人讲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企业来讲要讲这句话倒过来才有道理,就是有所不为有所为。作为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国家,最困难的就是作到有所不为,“谋士”们都认为这也好,那也好,作为领导能说一句这个不干是最困难的,只有决心有所不为,找一两个有优势的去有所为才能占据制高点。所以第一要认清大方向坚定不移,第二要创新,第三要有所不为而有所为。
记者:目前中国的宽带网建设如火如荼,《纲要》也提到要“大力发展高速宽带信息网,重点建设宽带接入网,适时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网”。那么您如何看待目前中国万马奔腾共赴宽带网的境况?这些公司会不会又像窄带互联网时代那样出现一个瀛海威?由先驱者而成为革命“先烈”?
赵小凡:目前的宽带建设炒得很热,也有很多企业在做,我认为政府应该在里面发挥好引导作用。中国企业一向就有这个毛病,一哄而上,一哄而下。但宽带还是一个发展方向。过去网民一直就抱怨速度太慢费用太高,这两个问题是紧密联系的,我认为这里的主要矛盾是费用太高,费用高,ISP们就没钱租用流量大的带宽,用户也没前去用速度更快的手段。而费用高仍然不是主要矛盾,藏在其后的是竞争不够。打破了垄断有了竞争,费用自然就下来了。信息产业部的领导也早就意识到这一问提,认为带宽不足是影响信息产业发展的因素,而打破垄断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
记者:您作为信息产业部官员和信息化专家,如何估价我国目前的信息化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赵小凡:目前我国的信息化从全局来讲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信息化的意识有待提高,信息化的知识急待推进。有的专家认为我国的信息化比一些发达国家要落后40年,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应用上,也只有从应用的角度才能把握全局。发展一项技术,不是要看这项技术的本身,也不是看进展的结果,而是要看最终的应用如何。所以我们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还要从最终的数字化应用来体现。
我们目前信息化的应用还处于美国60年代的水平,差距就体现在了应用上。我们在追赶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阻碍,一个是市场观念尚未转化,没有人去直接面对。一个是应用环境还不成熟,其中包括法制法规还不完善的因素,离真正的以法治国还有差距。主要原因是法律法规的制定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脚步,旧有法规也解决不了新问题。一个数量上不够,一个是质量上不够,应用不足就会出现法律的空缺,新的技术新的经济社会在发展,需要法律来做保证,需要指导,需要规范。可是我们没有,没有就会出现混乱,无章可循无发可依。另外一个阻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就是技术,目前许多信息技术我们还没有掌握,只要掌握了核心技术,信息化才会有质的飞跃。
附录:《纲要》中有关高新技术产业的论述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通过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产业研究开发和设计水平的提高以及工艺技术的变革;通过电子商务特别是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应用,推动营销、运输和服务方式的变革,降低成本,扩大工业品市场规模;通过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加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发展高技术产业
抓住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机遇,有重点地发展高技术产业,实现局部领域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建设一批重大高技术工程,主要是高速宽带信息网、深亚微米集成电路、生物技术工程、新型涡扇喷气支线客机、新型运载火箭等。促进数字化电子产品、新型显示器件、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现代中药、卫星应用等高技术的产业化,支持各行业发展高技术产品。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创业板股票市场,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推进高技术研究
积极推进高技术研究,在有相对优势或战略必争的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在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高技术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产业化。重点攻克高速宽带网、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大型应用软件、国家空间信息应用与服务等信息技术,生物芯片、遗传改良动植物、基因工程药物及疫苗等生物技术,特种功能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等新材料技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机器人制造、飞机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
■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
要按照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竞争开放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加速推进信息化,提高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强化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实施一批信息化重大工程,推进政务、金融、外贸、广播电视、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公用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加快电子认证体系、现代支付系统和信用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重视信息网络技术在农产品交易、农业技术推广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信息产业与有关文化产业结合。加强条码和代码等信息标准化基础工作。加快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普及,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制定国家信息系统标准,加强信息化法制建设,改革管理体制,创造有利于信息化的制度条件。
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健全信息网络体系,提高网络容量和传输速度。大力发展高速宽带信息网,重点建设宽带接入网,适时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设基础国情、公共信息资源、宏观经济数据库及其交换服务中心,完善地理空间信息系统。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
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加强先进信息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大力开发核心技术,增强计算机与网络产品、通信产品、数字视听产品和新型元器件等产品的制造能力,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提高信息化装备和系统集成能力。
(原载《新经济导刊》2001年第4期,4月20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