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71 次) 时间:2001-06-11 10:28:36 来源:田瑾 (田瑾) 原创-IT
东方网开通1周年
网络新闻的竞争力在哪里?
田瑾
“我们现在推出新闻专题的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但跟新浪网比还有差距。”东方网新闻总编徐世平在5月28日这一天,东方网成立1周年的日子里,考虑更多的是在积累了1年的基础上,如何使东方网的新闻更具有竞争力。
渐变才成“巨”变
1年后的今天,改版后的东方网新闻频道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滚动新闻的出现增加了信息的时效性,新闻专题的推出强调了新闻的纵深性,新闻时评的“出炉”则体现了自身的立场与观点。
如果说东方网今天的新闻更好看、更耐看,这其实是集结了1年的成果。就象苹果成熟只是在一段时间,但是为了成熟,一定要花去更长的时间。
徐世平说:“这1年来的明显进步是一点一点做起来的,是通过不起眼的改变不断积累起来的。”
水滴可以汇成江河湖海,拿东方网现在的新闻与刚开通的时候比,就不难发现,它的竞争力日趋明显。
第一,在新闻的深度整合上。背靠上海10大传统新闻媒体,东方网的信息来源不成问题。但是网络媒体毕竟不同于“纸媒”和电视媒体,媒介不同,新闻的做法也有不同。所以,徐世平对东方网新闻的要求是——所有的新闻都要改写。而“整合就是一种创造”他说。据了解,东方网有很多关于新闻的规定,涉及“相关新闻的规定”、“60条重要新闻配短评”、新闻标题和导语等的改动一定要符合网络的要求等。尤其在加强新闻的纵深性方面,东方网平均每天推出1.5个专题,增加了新闻的厚度。
跟已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浪新闻相比,尽管东方网认为自己的速度还不如人家,但是东方网在新闻专题的图片报道、多媒体报道上显然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最近的热点新闻——北京裕兴举牌方正科技,东方网的专题在多媒体报道和更多的图片报道方面,就做到了新浪新闻没有能够做到的。
第二,在新闻的原创性上。东方网成立有多久,强调新闻的原创性就有多久。虽然才起步时做原创新闻的难度要大很多,但是今天的顺手,不就是1年来不断培训与学习的努力结果吗?“我们讲原创讲了1年。”徐世平说,“特别是从去年年底开始,组建评论员队伍,并从网民中吸收一些人才。现在每天的新闻评论能达到4至5篇。”除了原创评论,东方网也强调原创新闻。虽然有传统新闻媒体可以依赖,但是东方网并不被动地去依赖。它选择了主动出击,自己去抓突发的、热点的社会新闻。尽管这样做的难度更大、成本更高。
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东方网的原创新闻会从上半年的百分之1点几,跨越到今天的10%。
原创是网络新闻的主要竞争力之一,东方网又是凭什么来保持这个优点的呢?
人才与制度两手抓
在各种媒体激烈竞争的时代,新闻要有竞争力,必须要有具有竞争力的做新闻的人。
这样的要求,对东方网来说显得格外苛刻。因为传统媒体已经生存了这么多年,而网络媒体只是一个新生儿。做网络新闻,东方网手里有两种人,一种是传统媒体出身的编辑记者,一种是搞计算机技术出身的。前者不太懂网络,而后者不懂新闻。
这个队伍经过1年的锻炼,它的进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东方网的新闻里看出来的。
“其中有些成员以前从来没有从事过新闻工作,而现在可以熟练地改新闻、配短评、改标题。”徐世平告诉记者。
进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好新闻都是有专业精神的人做出来的,专业是怎样“炼”出来的呢?
徐世平说:“这得益于不断学习的风气。”据了解,东方网专门成立了一个创新论坛,促使大家互相学习与交流,同时还加强对人员进行素质上和业务上的培训。
仅仅抓人才是不够的,只有从制度上来保障才够稳固。
东方网实现了编辑岗位分级管理制度,这是徐世平的“岗位中心论”。即是,根据岗位来定责任、定权力、定待遇。有岗位就有一切,没有岗位就什么都没有。鼓励流动,即能上也能下。同时,辅之以4个淡化——淡化背景、淡化学历、淡化级别、淡化资历。
只有好的制度才能出好的人才,只有好的人才才能做好的新闻。道理很简单,做起来未必那么容易,东方网也一步一步地做到了。
才1岁的东方网毕竟才刚刚起步,除了一如既往的强调新闻的权威性、及时性、社会性、服务性之外,徐世平还有很多关于原创新闻、评论,图片、多媒体报道的想法与目标。要走的路还很长,想法自然更多、目标也会更高,所以我们也更有理由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