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89 次) 时间:2001-06-11 10:25:59 来源:田瑾 (田瑾) 原创-IT
一位新浪高层说
“两个月后大家都会支持王志东”
解题:王志东离开新浪的原因及后果
田瑾
以新闻信息全面为核心竞争力之一的新浪网,今天恐怕要让200多家与其有合作关系的媒体和广大网民失望了。不难发现,6月3日以来,有关王志东辞去新浪CEO、总裁、董事及至后来的首席顾问的报道,就新浪网登载得最少,尽管同样的消息已在别的网络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看来,以一个开放的网络信息平台为宗旨的新浪新闻,对于传统媒体一般“弱化”不是特别有利于自己的信息的这种“技法”,还是相当熟捻。
在王志东离开新浪以后,各种各样的信息浮现在网络、平面、电视媒体上,纷纭庞杂。王志东本人“躲”起来了,而新浪网的发言人包括新任总裁汪延、执行副总王杰、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周树华等原本就守口如瓶,历经媒体的轮番轰炸,更是给“训练”得滴水不漏。于是,在所有的传言与猜测中,目前唯一可以肯定的事实仅仅是——王志东离开新浪了。这就好象给记者出了一道题,已知一个条件,要推出它的前因和后果。这是一道分析题。
在不能得到更多信息的情况下,新闻的胜利是分析方法的胜利;即便得到当事人的一些说法又能怎么样?能保证这种说法就是事实本身吗?能够最接近事实、还原真相的仍然是新闻分析。
解题一:原因
外界一直在猜测王志东离开新浪的原因。
新浪上海总经理周树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也是6月3日才知道志东离开的消息的,只比外界提前了半天。刚开始,我也感到surprize(惊讶)。”
惊讶的不仅仅是新浪的中高层、新浪的员工,不仅仅是一直用新浪新闻的媒体、跟新浪相差无多的网站、网民与外界,甚至包括王志东最亲近的人……还有王志东自己。作出如此激烈的决定,王志东并未想好,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根本就来不及考虑得比较全面。
这也是他无法马上面对媒体的原因之一。
如果对王志东稍有了解或存些印象,就会发现,王并非行事冲动和一意孤行、不肯妥协的人。
王志东有他心理学上的“甜柠檬理论”。他说,虽然柠檬是酸的,但是当你非吃不可的时候,就得想到它是甜的,就是说,当有些事实你不得不接受的时候,就得多想想它好的一面。
有这样思想基础的人,绝不会不肯妥协。那么,还能够妥协的王志东,是什么导致他采取了看来是如此“不妥协”的激烈行动?
记者发现了2个疑点。
第一,是在赢利时间点上。王志东对互联网何时赢利一直持“跑马圈地”的看法。他的观点是,跑马圈地时,一要想,不是越快回来越好,回来得快圈的地就少,马都还没跑开呢就回来了,多冤哪!二是,一定要在马跑不动之前跑回来,跑了半天马跑不动了,不回来就等于一分地都没有。“对应到经济里面,马就是我的钱、资本,马跑一步就消耗一份资本,而每多耗一份就可能多圈一分地。所以最好的赢利时间点是——我刚开始赢利的时候我的钱也刚好烧完,当然我要保证我的钱烧得有效。我的观点就是赢利时间不是越早越好,太早了就证明你以前的融资是失败的,或者说你把未来的机会失掉了。”他说。
可是风险投资并不这么看问题。风险投资的角度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最大限度地赢利。在赢利与风险中掌握一个“度”的风险投资,其实在本质上跟王志东的“跑马圈地”也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资本对回报要求的急迫性,足以跟王志东“别把未来失掉”的“哲人心态”产生分歧。
简单地说就是,投资方与管理者在赢利时间点的考虑上不一致。
第二,是在业务发展方面。写过“中文之星”软件、在中关村成长起来的王志东是个技术型的人才。技术出身的王志东在一步跨越为全球华人最大门户网站的CEO时,把管理比作写软件,并把新浪网当作一个软件公司来运营。这似乎注定了,王在规划新浪的发展方向上,一个不可替代的重心就是软件销售。另一个重心当然在网络广告。
此次新浪“地震”,接任CEO的华登投资代表茅道林(原COO),看起来在业务发展方向上跟王志东没什么分别。他说:“随着互联网媒体与传统媒体挂钩现象的持续发烧,居于中文互联网市场龙头地位的新浪网亦运用其影响力与主要传统广告媒体业者合作,以期创造双赢机会。此外,亦通过开发软件的强劲实力,对企业用户提供包括技术服务在内的全方位商业服务。”
上海出生的茅道林应该比王志东更务实,更擅长并购整合之类的精细活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浪高层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面对两处疑点,他排除了第一个,也就是排除了王志东离开的第一个可能原因。他说:“如果有这样的分歧,离开会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会突然地说走就走。”在第二个可能的原因上,他更是透露了一些“指导性”明显的信息。他说:“在业务发展大方向上基本一致,但是有一些具体的不吻合。”关于网络广告与软件销售的方向一致大家都已经看到了,按照这位高层的思路,即便方向有不同,也不会是此次“疾风暴雨”的主因。那么,此次骤变的矛头,就直指“一些具体的不吻合”,也只有在操作层面上存在重大分歧,才会导致今天的结果。
操作层面上的重大分歧在哪里?
新浪高层的回答是有意思的。他说:“你看网上有很多信息,各种各样的。虽然有很多并不是那样,但是正确的信息也包括在里面了。”他让记者到IT业界论坛里去看看。
记者依言到新浪的这个论坛里看了看,里面多是有关与中华网并购的事儿。于是,记者反问这位高层,是否跟新浪并入中华网有关?说到这里,对方不置可否,说:“我不能再说了。”
由此分析,王志东离开新浪跟新浪董事会作的决定有很大关系,王志东反对并入中华网,而董事会赞成并入,这是可以引发“突变”的操作层面上的重大分歧。
何况,王志东从1993年自己创办的第一家公司新天地中吸取过教训。“如果要我做企业,控制不了公司,就没法成功。”他曾说。
一方面王志东不看好新浪并入中华网,同时自己仅有的6%左右的股权将进一步稀释;一方面王志东的反对并入观点战胜不了赞成派,所以,他只好选择离开。
解题二:后果
王志东离开新浪的事实似乎预示着某种后果。
尽管领导层震荡时,新浪的股价稳定并略有上扬,但并不排除人为控制股价稳定的可能。
王志东是新浪的创始人,这两年他的名字就是新浪的名字。就象提起张朝阳就是搜狐,提起网易就想到丁磊一样。
离开只是一个事件,问题在于王志东离开给新浪带来的损失,以及新浪下一步的前景如何?
“知识英雄”可以被管理团队所取代,但是不能否认,有些人对一个企业的特殊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替代的。日本的电器行业里有,国内的PC制造业里有;传统的彩电业里有,新兴的互联网业界也有。
新浪上海的周树华从三个方面谈到了王志东的离开可能造成的损失。第一,“志东作为创始人离开,对公司是个考量。”他说,“就要看管理层能不能在管理和运营中弥补,又怎样去弥补。”
第二,就是王志东跟新浪这个品牌的贴近性。他的离开对品牌会有影响。弄不好品牌会有方向上的改变。
第三,在人事方面。新浪现在的很多人是跟随王志东从四通利方过来的,“这些人是怎样考虑,王志东对他们又是怎样考虑?”周树华说。随即又补充说,不过王志东对他们说的是“接着干,好好干。”
被越说越象要购并新浪的中华网最近又在忙什么呢?
记者了解到,中华网深圳、上海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都在北京开会。拨通了中华网公司中国首席执行总裁李永长的手机,对方一听是媒体,赶紧冠冕堂皇地来一句“抱歉,我正在开会”,再无下文。而中华网高层最近跟新浪网高层一样,只要在任何新闻发布会上一露脸,就会被各种媒体追问并购的事。
碰见这种“炒作”良机,自然谁都不愿放过。处在中华网的位置想想,并购第一大门户新浪有百利而没什么不好,一桩好买卖,“炒”大了提升品牌竞争力。就算子虚乌有吧,也要故意不澄清,继续成为媒体话题,好让知名度曲线节节攀升。
反观中华网本身有什么优势就会发现,中华网公司最擅长的就是资本运作,手里捏着4个多亿美金。资金当然比1个亿美金左右的新浪网充足,但这一点就构成“吃进”新浪的理由吗?
王志东道有两个理由,一个是关于不急于进行购并的;一个是关于引导新浪发展的。对于前者,他曾说:“加法结果的购并对公司没有太大影响,我们要的是乘法。”对于后者,他这样认为:“管理是一种感觉,这是很多人学不来的。让你可以在别人不敢作决断的时候作出决断,在别人看不出差别的时候看出事物之间的差别,把握发展的方向。凭着对管理的感觉,你会作出有时在别人看来是冒险的、不可思议的决定和判断。”
今天的这一切似乎都在印证,结果自然有产生它的原因。
分析王志东的管理与发展策略,就会发现导致其不得不选择离开的原因就是,新浪董事会要把新浪并入到一间象中华网公司这样的企业。而并购后新浪的前景如何,王志东的预感告诉他,这个后果不妙。
来自新浪网高层的说法似乎也在证明这一点。他说:“我相信到2个月后,等事态比较明朗了,所有了解王志东、认识王志东的人都会支持他的做法。”
也许,等王志东终于“露”面的时候,他有他“解题”的另一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