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24 次) 时间:2001-06-07 17:36:27 来源:信海光 (信海光) 原创-IT
不经意间,成了王志东在新浪的最后一个采访者。
那天,他接受完采访就去了美国。。。。。。
我是对王辞职最痛心的人之一,
因为可惜了我下面整理出的这八千字采访录音。
王志东临别时,这样说新浪……
大洋网讯处于敏感时期的王志东,无论他现在何方,无论他将去何方,眼下一定是百感交集。在事情发生前的不久,本报特约记者恰好采访过他,谈的也正是颇为敏感的新浪与中华网合并的事,这一采访也许能透露出事件前后,王志东将面对的巨大反差。——编者
记:对于新浪和中华网的传言你怎么看?
王:我想是大家对企业之间的运作比较关心,因为整个资本市场、整个行业在国内也就是这一两年才真正火爆起来,对资本运作的规则大家可能现在理解的可能还不是很深刻。我在1997年融资完以后很多朋友问我新浪是不是就进入了资本运营的新阶段,我说不可能。但事后的包括融资、收购、合并、上市,通过一些案例好像觉得这是一门必修课一样。资本进来肯定是要往这个方向上走。从公司本身来看,这个也对,公司上市或者要发展,兼并、上市也是可采取的方式之一,但这并不是个必修课。
记:那这个传言的“因”在哪里?
王:因为中华网也是一直在提嘛,要收购谁谁的,二是有人做了些分析,觉得叫中华网但中国没业务,新浪的钱又没他多,有人说风格也完全不一样等等。三是我的确跟他们高层有一些交往,吃吃饭啊或者一起出去,因为这样所以引起一些猜测。前阵子不是还传过我们跟MSN……
记:你在新浪持的股比较少,大概有多少?
王:按照招股书上讲,实现了以后有6点几吧。
记:您认为新浪如果不和中华网合并的话,可能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王:我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挺有意思,是说现代企业管理规则,说CEO到底听谁的,那里面提的观点很有意思,说CEO不是听他大股东的,是听企业战略发展委员会的。这个理论我以前也了解过,有过一些内部的研究。什么时候按企业的意愿呢,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按股东的结构,股东结构越分散,股东的来源越是按市场的来源,CEO考虑更多的就不是股东的利益,而是企业本身发展的问题。所以新浪这么多年来,外面有很多谣言,包括上市啊、换CEO啊,很多都是归结到大股东、资本意志等,但我的体会其实并没那么复杂,或者是没那么简单,在一个公司目前的结构上看,公司本身的运作规律可能更加重要。我跟董事会的关系是建立在业务信任度上的,我虽然不是大股东,但在整个公司的运作方式上我跟董事会合作得还是相当好的。
记:您的意思是现在还是您说了算?
王:也不能说是绝对的控制权,现在发展要考虑的是公司利益,而我对公司利益的把握度方面是最好的,最直接的。(那你的意思还是基本上能贯彻的?)到目前为止是。
记:对新浪和中华网的合并你们股东是不是有更强的意向?
王:我们的股东、我本人以及公司管理层从来没有说一定要跟谁合并或一定不跟谁合并,一切都要看公司利益。其实不只是中华网,对于其他的网站,我们公司内部都做过分析,跟他合作还是竞争,以什么形式合作……每一种策略各有利弊,而且很多事情也不是一厢情愿的。在新浪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一我不做任何并购还能持续发展,这是最基本的;第二是如果有合并、收购或者其他的合作形式,只要对我们自身的发展有帮助的话我们就可以做,如果是有负面影响的话我们就不做;判断规则是非常简单的,股东、管理层都是这么看的。
记:那你们对与中华网的合作现在是怎样判断的?
王:其实跟任何一家网站,如果从纸面上分析的话你都可以分析出利与弊,这中间有些利弊是客观存在的,而有些可能在谈判过程中比如通过出价,出到一定程度天平就反向了。但要是不考虑这个因素,跟每一家都是有利有弊的。从目前判断,合并所带来的利益都很难超过所带来的挑战、风险等。所以现在我们跟很多人有接触,在谈,包括跟财务顾问……我们内部的演绎也做过很多次,关键是你要给我一个足够的理由,看看天平是否公平。这也是我前一阵子不排除任何可能性的原因,现在就是要看有没有一个足够吸引力的方案能够扭转过来。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找不到一个这样的方案值得我们放弃独立发展的机会。因为在我们独立发展的天平这一头前景是越来越明朗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产品、影响力、管理团队都越来越成熟了。越往后,天平上所要求的分量也会越来越大,很可能越来越难。(合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不一定,只是条件越来越高。
记:能透露你们目前的出价是……?
王:这不是一个单纯价格的问题,新浪现在并不是在待价而沽的状态,我们现在能够独立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谁能过来帮我们?——除了钱以外,说实话,现在要是有人拿现金过来,我可能未必需要,新浪并不缺发展资金,新浪的管理层又不想退出,你不可能拿来钱之后把他们都打发走了,他们要是走了,那一大半的价值也就没了。所以现在不是价格的问题。我跟很多人谈的时候明确地说,如果我们要合并,或者是收购或者是被收购,前提条件并了之后新公司的前景如何,他能做什么样的事情。这个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这一点谈不到,后面就根本谈不上。
记:新浪的股东是什么意见?
王:他们对整个市场的情形是充分地理解,因为除了我们以外他们在别的地方也有过投资,对全球IT产业尤其是互联网的状况大家是完全理解的;他们对公司的管理层是充分信任的;第三是他们希望公司的发展有很好的规划,这是最重要的。在规划里有独立发展的思路,有合并收购、投资等等来充实我们这个方案的部分,也可能会有其他的,对于股东来说,他们也不会去一定要跟谁合并、收购。
记:前段时间也有套现的……
王:对,其实这也是公司上市以后最大的一个好处,公司上市最重要的股东具备流通性,因为如果没上市而股东想走的话,他只能是找到新的买家,或者交换,这很困难,但上了市,要想退只要是按照ICC、那斯达克就可以退,退的理由可以有很多种,资金周转、风险规避等等,但这个套现不完全代表着他对公司的信心问题。其实公司上市之后,给了股东一个缺口之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减轻了管理层的压力。
记:现在前三大股东是?
王:如果我没判断错的话应该还是华登、四通和戴尔,如果戴尔退到第四,也许我会是第三。最新的数字我们还没做统计。所以具体的数字我只能从ICC那边查。华登占10左右,任何一家都没有超过20的。新浪的股份比较分散,这是原来刻意安排的,每个股东投资之后他的价值标准是两方面取向的,自身公司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靠合力来决定,如果是几家大的股东,那很可能就向大的股东那边倾斜。要是分散的,最后的合力形成的最大的利益肯定是公司的利益。
记:是不是跟中华网有过几乎谈成的状态?
王:从来没有,我们跟很多人非正式接触的都很多,跟业界的也是经常交流,(那你们最近跟中华网交流的比较多?)其实不是。我们跟各家都一直就有的,我也不能判断跟他们就比较多。传言肯定很复杂,没准中间就只是猜测。
记:新浪第一季度的业绩不是很理想,你怎么看?
王:一是季节性的,在一季度包括软件等都是处在淡季,二是由于美国、台湾经济的滑坡,包括.com的滑坡,这两个滑坡拖累了业绩。三是我们可能去年下半年的业绩跑得太快,给后面发展的空间留得就小了一些。这是主要的原因。
记:关于赢利问题?
王:新浪的赢利问题,最最保守的估计,就是分析师提的2003或2004年,这是百分之百、绝对能做到的。从公司目前状况来看,我们个别产品已经赢利了。比如软件一直是赢利的,网络有些频道已经赢利的,比如新闻中心、首页,科技频道有些产品也赢利了。从目前看,公司逐步会走产品线的管理方法。不同的产品线,它本身有不同的市场规模,投入的时间周期也不太一样,我们比较乐观地估计,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走向赢利。至于整体上要求什么时候赢利,说老实话,我没有压力。我既然有这么多资本,我根本没有压力说一定要什么时候赢利。所谓的赢利有财务报表上的赢利,还有现金流上的赢利,现金流上的赢利证明我的现金量不会减少,还会不断增加,我现在已经有这么多资金了,如果都没有投出去的话,从资本角度上来说,我就是在浪费。而从市场上来说我也不会为了花钱而花钱,把钱投入到非主业的东西上。去年就有很多公司搞投资,结果最后都成了坏账。如果真的有压力非要我赢利的话,我说我这个季度就可以赢利。
记:按你们自己良性发展的步子,赢利会在什么时候?
王:反正就是在分析师要求之前吧。(明年能吗?)我就看有没有这个必要了。可能性有,但是现在还难讲。
记:新浪最近的发展步子放的好像比较慢,比如手机短信等等,好像没有别的网站那么急……
王:有人说人家都合并收购了,为什么我们一家都没有买?其实最大的一个买的项目我们自己已经作过了。没合适的就不买,不会乱了自己的阵脚,为了买而买;对于比如手机短信这样的产品线,其实有很多新的技术我们进入的非常早,手机短信在去年奥运会期间我们已经推出了,时间上其实是领先于其他对手的。包括宽带,我们在一年多以前已经在美国那边启动了。PDA呢,在一年半以前我们有个PRC计划,去年9月我们跟商务通已经有合作,一年以前跟摩托罗拉宝典也已经有合作。可能是我们的这些行动都过早了,所以等大家都在热闹地炒这个的时候把我们的都忘掉了。好比我们在领跑的时候大家都没注意,后面很多人在追赶的时候大家才注意,其实我们已经多跑了一圈了。
记:关于跟乐百氏的合作。
王:这是品牌推广的合作,并不是产品合作,在品牌推广中间有很多资源的互换,包括他们在包装上印上一些标识,我们在网上进行一些推广,这是一种我们跟传统产业合作的很好的案例,但是这不是我们创造的,是雅虎跟可口可乐原来有过的模式,我们搞了个中国版。是一个市场推广的案例。(你们是谁主动的?)是乐百氏主动找我们的,一开始是价值认定的问题,如果不是双赢的话,大家都不会接受。所以中间有很多变化,最后的方案我们认为是已经达到了双赢的效果。给了他们市值1000万的广告,整体效果,包括很多资源的统计。这1000万有给现金的部分,有给推广的部分,活动的部分等。所给的钱我们对外讲是超过了100万。(还会继续克隆这样的合作吗?)这要看传统产业他们的策略,他们能提供的资源。对这个合作我们也要做调查和分析,做效果的评估,如果好的话,肯定会继续做。
记:现在除了分类广告以外,你们有没有创新的东西?
王:我们应该每个月都有重点产品推出,5月是短信息为主,6月会有1到2个重点产品推出。7、8、9月推出的产品都准备好了。毕竟是中国的市场大,人才丰富,这是重要的土壤,但是以前在IT方面很重要的原因是起步晚了,现在互联网赶的时机比较好;互联网的发展是基于电信环境的,这是它很重要的基础配套,而其他的比如硬件,它的配套就不行。国内超过台湾也就是最近两年的事情,互联网方面国内比世界并不落后,甚至有些地方是跳跃性发展。中国的手机通讯超过很多国家。中文激光排版也是世界领先的,有跳跃性,而变成后发制人,中文激光排版做好以后在国内有很大的市场,投入使用以后能不断完善。
1998年差点又走到软、硬件路上……雅虎为什么要收购奇摩,他就是想用台湾来打中国,海外受到台湾经济的影响相当大。当时我觉得中国有几条路比较走先的,比如风险投资,新浪是1996年开始进入风险投资的,1997年开始引入,到1998年搜狐的风险投资也进来了,这其实是奠定了1998年跟华渊合并的基础,如果不合并,中国这边很难开展起来。1999年底开始,尤其是去年年初,新浪的上市,当时其实是跟奇摩在抢时机,如果新浪晚了一步而让奇摩冲上去了,可能形式会有很大的变化。奇摩上去对中文市场也会有一定帮助。两边做一个竞争来讲,这就是个谁先谁后的问题,在市场、观念这方面竞争很重要,而且也很玄哪。中国在互联网业有这么一种地位,真的很玄。如果转到奇摩,就会把地位转到台湾那边,甚至连文化上都会由台湾来制造。(当时你想到这方面了吗?)想到了,当时我们为了在上市打通渠道,中间我们做过分析,如果我们不上市,背后对中国会意味着什么,在业界都有很多讨论。我觉得很多领导是支持这样的看法的,现在看来,的确是幸亏后来支持了。否则是不堪设想的。
记:你以前没有提过这个问题。
王:没有过多的提,当时从政府这个角度来说很乱,到底互联网是怎样的东西,当时一会估计过低,一会又过高,根本就拿不出对策,所以政策会摇摆那么长时间熜吕松鲜谢嵬夏敲闯な奔洹T冢保梗梗鼓瓿跤泻芏嘁行就找我们了,如果我们公司内部不犯错误,政策也不那么复杂的话,也许我们1999年中就会成功,如果这样的话,整个形式也会非常不一样。但当时我们从公司角度来说也认为,不上市也死不了,但是就有可能会变成?股东的压力会增大。(上市对中国互联网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是的,从当时情况来看,中国互联网公司上市只有一条路,就是那斯达克。因为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根本没资格(上市),主板市场你根本迈不过去,到今天也上不了市。互联网是泡沫,但是在泡沫起来的时候你能分上一杯羹的话,至少是有了发展资金,有了资金以后就可以把一些虚的变成实的,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