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东的离开是必然的? - 科技投资 - 韩文韬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52 次) 时间:2001-06-05 14:49:56 来源:韩文韬 (dhunter) 原创-IT

王志东
王志东的离开是必然的?

看上去似乎应不是如此,但与其它门户创业者相比,王的弱势从一开始就很明显,而且始终没有很大改变:

网络弱势
这是战略上的弱势,王是被动转向网络业,特别是投资商找上门来之后才进入网络业的发展。搜狐张朝阳是一起步就是模仿雅虎做门户,向网络业发展的目标很明确;网易丁磊是以互联网为应用目标创业,从开发互联网应用软件形成社区后过渡为门户;而王是从当时已经处于弱势的中文平台软件很勉强地转到互联网,四通利方的论坛是从讨论软件开始逐渐聚集人气,但真正的网站建设在很长一段时间未能重视,直到重组成新浪后才有转机。这也是一直未能形成占绝对优势的原因,三足鼎力的局面是因为大家几乎同时起步,也可以说是王一开始就慢了,并且王不断表示对老本行念念不舍的情怀,可以看出他对网络业发展的心志不是很强的。

资本弱势
由于王在网络业还没打下足够的根基之时与投资商结合,必然没有足够的强势在资本中占据有力的位置,这是与丁的最大区别,丁的门户转型也有些被动,但网易在丁的免费主页下自然形成了门户效应,加上社区和邮件系统,都是在投资商桌面上很有效的谈判筹码;而海外背景的张是自己找投资商的,目标和故事的描绘都很有针对性,结合方式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能为自己安排一个很恰当的位置;可王在四通利方就已不是处于完全强势的状态,投资商的进入使他原有的技术和管理基础更显弱势,这从他做SINA第3任CEO,从他的股份比重可以看出,一开始他就无法在资本的后面来说话。

技术弱势
王虽然是技术出身,仍无法与丁专注于网络技术相提并论,传统软件的技术背景使SINA在内容管理等方面有些特色外,并没有很明显的技术优势,基于网络的软件应用也没有很大突破,而RichWin中文平台在微软的冲击下无力招架,外界不断强调王的技术眼光,但就是与没有IT技术背景的张相比,也无法表现更多的技术所能带来的影响力。

管理弱势
作为职业经理人的王,在SINA的具体管理举措,不得而知。但从以上几点已能看出王的部分管理弱势,从沙正治的离开到王的上任,王的管理角色基础是不稳固的,这也预示了他的离开。同时也可以说,王的弱势也给SINA带来了相对的管理强势,CEO王处在一个看似扁平的结构中,各方力量消长制约,而后王时代的SINA发展就要看此如何变化了。

附记:

偶然的门户之旅 ——从三大门户最初域名看其发展战略

http://www.srsnet.com -> http://www.sina.com
http://www.nease.net -> http://www.163.com
http://www.sohoo.com.cn -> http://www.sohu.com

(本文略)

文摘: 审视新浪

王志东开始个人转型,他从技术方面渐渐脱身,更多地关注公司内部的管理协调。尽管他有时候仍会专情于技术活儿,但只是一种嗜好或娱乐,他也时常钻到技术部门,与专家们热烈地探讨一番,但已经不是实质性地操练。

王志东的被迫转型是泯灭个人天性的,他无奈道:“我经常手痒痒,但没了练练掌的机会,我连玩玩技术的时间也没了。这种彻底的洗手,其实真的很遗憾。”他时常冒出一点幻想,“也许三五年之后,四通利方做出来了,我聘一个总经理,自己再去写程序。”

四通利方管理上有点家族味儿,王志东大权在握,其弟掌握软件的源代码,其妻控制财务往来,这是由于王志东在其成长过程屡遭伤害导致的必然结果。但投资顾问根本不顾王志东的隐衷和自尊,强迫他将财务和技术移交他人,王志东忍气照办了。

1996年2月,王志东去美国参加一个技术投资研讨会,更加强烈感受到互联网的袭人热浪,投资人也提醒他要密切关注互联网,并希望四通利方发展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硅谷刺激触发了王志东的技术灵感:互联网是一个趋势,中文互联网软件既有技术先进性,又有市场潜力。但王志东当时对集中兵力扑向互联网还犹豫不决,因为刚刚制订的商业计划中不含互联网因素,如果将其推翻急拐弯,风险太大。

高盛被炒的根本原因是“对新浪理解程度不深”。作为新浪的主承销商,高盛认为沙正治与姜丰年这样的美国背景管理层,更能适合美国资本市场口味,在“选帅和易帅两个重大决策过程中,高盛均没有看好王志东,但新浪董事会最终决定讲一个中国故事,选中王志东,高盛处境尴尬。

在5年的创业生涯中,王志东最痛苦的是战友掉队。他感慨万千:“在战场上,后面大军追赶,你的一个出生入死的战友走不动了,你怎么办?把他一个人搁下,他必死;背着他走,俩人一起死,今天的互联网就是一个战场,每时每刻发生着一个又一个残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