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流通企业的信息大动脉 - 弹指一挥间,世界皆互联 - 杨海峰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6 次) 时间:2001-06-05 11:41:54 来源:杨海峰 (杨海峰) 原创-IT

——解析e商2000在完善流通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发现“绳结”:从连邦软件排行榜说起
说到连邦软件排行榜,凡是自诩为IT“行里人”的读者都不会摇头不知。它作为反映国内正版软件市场销售趋势变化的“风向标”,受到了消费者和业内人士的共同关注,甚至连中国软件产业的“浊流”——盗版,也大有把连邦软件排行榜作为“生意罗盘”的嫌疑,殊不见但凡有哪一款软件产品榜上有名的话,它的盗版货就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抛头露面,“排行榜”的影响力之大也因此而见一斑。

但是我们也渐渐发现,随着国内正版软件产品种类的增加和市场需求量的飞速膨胀,连邦软件排行榜和我们见面的时间也有了一些变化。虽然它的权威性并未因此而受到挑战,但是作为指导整个软件零售行业的风向标,其实效性却多多少少打起了折扣。面对这样的事实,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影响了连邦软件排行榜的更新?这又与连邦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有什么样的关联呢?其实连邦软件公司也有难言之隐:随着业务量的扩充,连邦连锁店的覆盖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各地。面对数量巨大且过分分散的销售信息,想要把它们毫无遗漏地收集起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科学的汇总计算就更是令人感到棘手。虽然连邦软件公司一直没有间断过在这方面努力,但是由于因素的影响,连邦软件排行榜的“状态”似乎还没有得到令人欣喜的改观。这个问题也随即成为了影响连邦软件公司整体管理的一个“绳结”。

流通“标本”:北京连邦软件公司
作为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正版软件产品销售与服务的流通企业,连邦软件公司拥有庞大的连锁经营网,其组织成员――连邦软件专卖店已超过300家,遍布全国170座大中城市。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正版软件流通与服务企业,被誉为中国软件流通主渠道。较之其它传统流通企业而言,连邦的主要业务是建立在连锁经营的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形象,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宣传基础上的。在它的商务管理方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价格形成了它商务管理的核心。所以有人做出这样的比喻:连邦软件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现状和需求,就如同一个典型的“标本”,自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量体“裁衣”:e商2000商务管理系统
那么,诸如连邦软件公司这样的流通企业,到底在什么业务方向上需要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支持呢?其实对于所有的流通企业来讲,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在实际的业务流程当中,企业首先需要及时统一安排商品采购,收集专卖店的订单并立即组织发货。其次,对于各专卖店实时库存情况的掌握也十分关键,假使公司总部能够对总体的库存情况和库存分布了如指掌的话,并且同步汇总总体的销售情况和销售分布状态数据,便完全有能力据此及时地发布物流管理命令,协调全国范围内各个销售终端的销售情况。在此基础上,公司总部也实现了对诸如各专卖店库存周转率和总体库存周转率等重要统计因素的科学计算。同样地,对于各个客户的应收款情况和各个供货商的应付款情况,也需要通过整齐划一的管理和及时的信息采集来获得,公司可以据此实施针对客户和供货资源的实时管理和评估。
然而这样的事实却摆在几乎所有的流通企业面前:现在大部分流通企业信息系统的构架往往是每一个地方具有一套单机或者局域网的系统,各个系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不能将信息有效地集中进行处理。由于过去市场上所提供的信息管理系统,只能在局域网中运行,即使有的解决方案能实现集中管理,但也做不到对信息的实时处理。传统的远程数据交换主要通过文件传输的方式实现的,每一个步骤都是通过人为的方式操作执行,往往造成数据的不及时传送、传送错误、统计困难、报表数据延时等问题,因此,对于数据资源的采集问题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至于保障企业管理层能够凭借这些资源实现管理目标的想法,就更不知从何才能说起了。
话说到这里,凡是关心这一问题的人都不禁要问:实现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既然对流通企业可以产生那么多益处,为什么这些企业不采用功能强大的商务管理软件呢?可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国内基于网络环境商务管理软件系统普遍都还不具备跨越价格门槛的先天条件(对于流通企业来讲,信息建设的成本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系统操作和维护方面的不协调也让使用者感到万分头痛;同时,绝大多数的商务管理软件都存在限定客户端站点数量的“瓶颈”,这就难免为像连邦这样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设下了障碍。
但是问题也不是绝对的。到目前为止,国内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可以相当好地解决上述困难的管理软件工具,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所认可和接受。北京连邦软件公司在近期已全面采用的综艺达e商2000企业商务管理系统就是这样一款功能全面、实用性强的管理系统,借助于它的帮助,连邦成功地建起了从各地专卖店直接通达公司总部的“信息高速路”,使高效、科学的管理进入到复杂的业务流程当中。
* 集中流通管理
面对数据汇总困难的根本“症结”,e商2000提供了基于web的数据共享、传输、处理的通畅道路。以往连邦专卖店的信息汇总是各个分店每周发一次电子邮件到总部,不仅最终数据汇总量大,而且受到数据资源收集周期的影响,总部想要获得第一手资料十分困难。这也就是“连邦软件排行榜”之所以难于实现快速刷新的整洁所在。从实际情况来看,各地区的分店在管理方面“各自为政”,公司总部无法在第一时间控制分店经营状况,作出及时决策。因此,在公司销售、采购的整体规划之下,数据资源收集速度缓慢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整体决策的重要因素。
在这方面,e商2000提供了基于web的物流信息系统。为了满足连邦的具体经营环境,e商2000的物流信息系统针对连邦公司不同等级的公司开发出不同的版本。一方面,总部和未来的区域公司使用功能更为开放的网络版,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同时专卖店和销售点这样的终端机构也可以使用能够尽量节约企业上网办公资源的单机版(脱机工作版),通过互联网和磁盘进行必要的交流。这一体系的实现,直接提高了连邦专卖店进行日报、库存、销售、订单等数据的传递和管理。据连邦有关领导介绍,企业级的物流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连邦的物流效率:各个专卖店依靠与总部相连的网络系统,可以随时向总部订货,总部根据各专卖店订单汇总,自动生成产品采购单,产品物流中心立即采购配送,保证产品尽快到达专卖店。
* 实时信息交流
除了单纯的物流管理之外,连邦专卖店针对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也已经在e商2000的信息发布系统上得以展开。信息系统日常的应用对决策和管理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成为连锁组织的中枢神经系统。这一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对外信息发布系统、内部信息查询系统、电子邮件服务系统。这是较为典型的企业信息系统结构。像许多企业一样,连邦在提高组织内部管理和沟通上,把内部的电子邮件交流当作了最主要的手段。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提高,连邦企业网络从内联网(B2B)开始拓展到外联网(B2B2C)。连邦的企业的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商等重要合作伙伴均能通过连邦企业网络平台进行沟通和交易。这样一来,连邦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同时更能够针对来自于外界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把客户和供应商的要求与企业的物流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换言之,只要客户在连邦的信息发布系统上加入了自己的提货要求,那么连邦很快就能够针对客户想要的货品种类、名称和数量在内部进行调配并提供给客户,从而有效地缩短了企业对各种商业机会做出反应的时间。至于它所创造的效益有多大,恐怕所有精明的经营者都能从中算出一笔帐。
* 度身解决方案
对于像连邦这样的流通企业而言,为了更好地实现实时与集中管理,在基于e商2000的管理解决方案中也设计了很多必要的流程结构。通过这些科学的设定,e商2000成为了实现连邦信息化管理的桥梁:首先,通过连邦总部与北京市场的实时连接,各分店和北京市场可以脱机工作,这就节约了数据收集过程中耗费在销售终端的成本,为企业节约了开支。其次,所有的外地专卖店(直营店)各分店可以和总部实时连接,使这些原本不易于收集的数据资源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汇集到总部。第三,外地专卖店(加盟店)采用相对独立的结构,只有和互联网相通时,自动发送系统必要的统计数据到总部服务器中,这样一来,以往高昂的异地通讯费用也会大幅度降低。至于各个销售终端的连接时间控制,则采用每天固定次数的限定。第四,通过与互联网相连的移动设备终端,各个专卖店的经理、公司总部的领导层都可以利用WAP手机,随时获得来自商务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并且以同样的方式发布命令。
打造“利器”:让流通企业与市场赛跑
到目前为止,连邦软件专卖店商务管理系统建设的第一期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各个分店绝大部分已经采用了基于e商2000的解决方案产品,来自各个分店的反映效果良好。据连邦有关人士介绍,这套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效率,使连邦的物流逐渐向现在流行的实时(JIT)高速物流体制过渡。各个专卖店依靠与总部相连的网络系统,可以随时向总部订货,总部根据各专卖店订单汇总,自动生成产品采购单,产品物流中心立即采购配送,保证产品尽快到达专卖店。第二期工程完工后,将实现企业内部资源有效调配,和网站的数据接口也将同时完成。届时我们将看到一个全新的连邦:各部门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运作,网站效率得到体现,企业运营成本降低,在提高效率的过程中,企业的合作能力也将有大幅度的提高。至于面目一新的连邦软件排行榜,它作为一个最有效地反映软件产品市场动态的发布平台,势必则会给更多的软件制造商和开发研究单位带来及时有效的信息。由此而言,连邦实现管理信息化所带来的益处,也能够和连邦软件排行榜一样,超越企业自身的价值,从而扩大到更加广泛的市场空间里。
对于所有跨入21世纪大门口的流通企业来讲,与瞬息万变的市场赛跑,随时掌握竞争的先机,无疑是经营者们共同的目标。相信在配备了更加完善的信息管理工具之后,中国的流通企业完全有能力在21世纪信息时代的大道上不断实现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