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26 次) 时间:2001-06-03 21:53:42 来源:肖春江 (酒) 原创-IT
看一下搜狐上市一年内所做之事,就能知道其他上市门户这一年的工作。——题记
搜狐上市一年
本报记者 肖春江
尼葛洛庞蒂建议张朝阳,先将搜狐踏踏实实地做起来再上市,张朝阳也有此念——在2001年5月的采访中,张朝阳要向记者出示商业计划书,证明搜狐本想2003年上市——但这是在中华网Nasdaq上市之前。1999年7月,中华网上市及其股票飞升,改变了张朝阳本来就不坚定的立场:“中华网一下子融到那么多钱,我有些急,认为它可以把整个中国门户市场炸平。”
2000年4月13日,搜狐最放在眼里的对手新浪抢在Nasdaq狂跌前五天赶着鸭子上市; 6月30日,挂牌52分钟后跌破发行价,网易“流血”上市;7月12日,搜狐上市,首日股票上涨6美分。自此,搜狐像前三位Nasdaq先行者一样,也给自己增开了一个被人幸灾乐祸的窗口。
解决了第一的问题
2000年10月中,新浪中国区总经理汪延在中国大饭店紧急约见《计算机世界》、《中国经营报》、《北京晨报》等十几家首都重要媒体记者,陈述新浪对搜狐并购ChinaRen的看法,试图形成与搜狐方面相反的舆论导向。
“从目前的业务上看,搜狐与ChinaRen是一种平行关系,而不是互补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搜狐并购ChinaRen的前景并不看好”,这是汪延这个下午的叙述主题:“搜狐更有可能是买到了一个包袱”。
搜狐的内容, ChinaRen的社区,相得益彰,搜狐并购ChinaRen的前景,在张朝阳看来,能使搜狐形成名符其实的第一大门户网站。搜狐方面宣布,收购ChinaRen,两者共同的注册用户额可增至920万人,公司页面的平均日浏览量可达到6400万。面对这两个数字,新浪有理所当然的压力。
为了吸引更多眼球,为了让关心Nasdaq的老美更加心仪,搜狐和新浪关于谁是老大、谁是老二的问题一直是争论不休。搜狐一直认为CNNIC把新浪排为第一有失公允,但恰CNNIC正旺,张朝阳虽找了一些外国调查公司出示搜狐第一的数字,对于CNNIC结论的反驳,还是心有余力不足。而2000年10月,CNNIC已在国内媒体的一片指责声中,信誉不再。搜狐终于抓住了CNNIC权威已失之机,利用收购ChinaRen的机会,在舆论上反超了新浪,成为心里有底的中国第一门户网站。
“无论跌与不跌,上市给搜狐带了能够有股票来实施购买、兼并的能力。这样,我们才有收购ChinaRen的完成,”张朝阳说。
向ChinaRen前股东发行440万股股票,涉及无形资产3000万美元的搜狐收购ChinaRen案,与联想收购赢时通和携程收购现代运通,被称为2000年中国网络界三大购并。张朝阳对这次购并寄以厚望。但是,这一让国内媒体很是提神的举措,对Nasdaq的影响却不是很大——直到是年年末,搜狐与ChinaRen的业务完成整合,走的人、留的人也基本定局,搜狐在Nasdaq的股市才有所缓慢回升。
对新浪的财物报表报道用了“高台跳水”一词
下面则是新浪科技在2001年2月7日和4月28日对搜狐财务报表的报道:
2月7日:去年10月,由于第三季度赢利情况欠佳,搜狐公司曾不得不向投资者做出解释,现在,就在该公司定于本周四公布第四季度赢利报告之前,其面临的赢利压力仍然相当大。事实上,考虑到该公司目前股价的低迷,如果再出现更多的坏消息,那将是搜狐难以承受的。搜狐第三季度的赢利结果使得该公司面临令人担忧而且自相矛盾的困境。一方面搜狐在用户浏览量方面位居几大门户网站的前几位。另一方面,搜狐的财务情况却反映出一个不同的问题,其第三季度的收益低于分析人士的预测,而且在几大主要指标上还落后于竞争对手新浪和网易。
4月18日: 在搜狐公司即将发布2001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之际,分析家们估计搜狐的亏损幅度不会降低。
雷曼兄弟公司香港分公司的分析师史蒂芬-麦克基弗(Stephen McKeever)称,“中国在线广告市场的规模目前还太小,象搜狐这样的公司生存下去很不容易。”
“从搜狐发布第一次上市后的财务报表起,新浪就一直用新浪以为恰当的口气做关于搜狐上市方面的报道”。张朝阳说。2000年9月份底,搜狐第三季度财务报表发布,在三大门户中收入最低,新浪再次充当高兴人的角色。
“第三季度的搜狐收入是160万美元。尽管比第二季度提高了20%,但由于原来基数小,还是落在最后”,张朝阳说:
“一方面我们承认在兼并CHINAREN的时候,经力更多在在整合、谈判上,销售力量松驰了,影响了第三季度的业绩;另外一点,就是我们的财务审计特别的严,就是不会做假帐。”
“搜狐的账要拿到审计公司的,无可挑剔。现在无可挑剔,未来也无可挑剔。在离美国这么远的中国,我们感觉在规则不健全的地方,要坚持非常正人君子的原则和标准。必须要求这样严格我理解这种问题的严重性,我也知道未来的世界充满规则。”
“在新浪上有太多针对搜狐的文章,比如说一篇文章里面有一两句说搜狐不怎么好,新浪就会把这一两句话作为标题搁到网上去。每天都有。”搜狐新闻频道负责人说。
搜狐在市场上一直不争气,对手也不出漏洞。时间到了一年后的2000年4月,搜狐终于找到了可以向新浪学习的机会:2001年4月25日,搜狐在其首页“今日搜狐”栏目里,以“新浪最新财季营收预计‘高台跳水’ 负增长高达三成 ”的题目报道了新浪网将于25日公布的最新季度财务报告:
“中国门户分析师星期三预计新浪本季度营收将下降7%至29%。导致新浪网第三财季度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网上广告市场,特别是美国的网上广告市场大幅萎缩。”
“高盛公司的一位互联网分析师预计新浪网在第三财季的亏损额,将从2001财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的540万美元上升到950万美元,收入则将下降14.5%,减少到650万美元。美林证券公司的一位互联网分析师则表示,他预计新浪网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将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29%,减少到540万美元。”
“我想是我们现在的IT频道加强了很多,IT频道的报道都是比较客观,竞争对手的正面和负面都要报道。”张朝阳解释了一下使用“高台跳水”一词的原因。
“这么一篇文章,我们公司整个四百多人也看看,这四百多人的士气非常好”。搜狐员工感觉很好。这个季度,搜狐财务报表显示,搜狐的烧钱率下降20%,而收入增长13%。
新闻之变
2000年7月,国务院新闻办开始征求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的意见,准备制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11月7日,这个《规定》发布。12月29日上午,“搜狐”网站的代表郑重地从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领导手中接过了“互联网站新闻登载许可证”,从而成为国内首批获得上述证书的商业网站。
《规定》要求商业网站发布新闻,必须具有相关新闻工作经验和中级以上新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专职新闻编辑负责人,并有相应数量的具有中级以上新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专职新闻编辑人员。按照此项要求,搜狐需要至少五个中级以上新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专职新闻编辑人员。
“开始有些被动,迅速去大众媒体挖人,十二月底人员到齐,”搜狐新闻频道主持人介绍。搜狐新闻最大的特色是标题:基本上每条都是二十多字的标题,比较饱满,力图达到一句话能说明一个事。这要比传统媒体灵活。
记者:重大事件报道上,搜狐与新华网、人民网的时间差是多少?
搜狐:半小时左右。
记者:新浪似乎特别喜欢死人消息,智利大火烧28人,新浪放在了头条。死人一超过20人,新浪都会做专题。较之对手,搜狐新闻的优势是什么?
搜狐:新浪是我们主要的竞争对手。我们的首页新闻做得比新浪好,在重大新闻上,比如前不久的中美撞机事件上,我们的点击率也远超新浪。新浪的优势是:过去名气比搜狐大。
记者:在搜狐、新浪首页新闻上,每天至少三条,最多时有五六条的相同消息,且题目基本相同,这说明什么?
搜狐:互相看的结果。
记者:在新浪、搜狐的首页和相关网页中,都有大量黄色信息,这是否也是双方竞争的重点?
这次是张朝阳亲自回答:互联网是开放的世界;登载这些信息,主要是群众喜闻乐见。
新浪由于在1999年于新华社之前抢发了科索沃事件而名声大震,让搜狐的新闻编辑心有不甘。但是,发这种新闻, 是有政治风险的,新浪当时敢于冒此风险,也让搜狐同行不得不佩服。随着《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这种抢于传统媒体之前发布新闻的做法,已被明令禁止。搜狐、新浪等网站,再想利用政策模糊的空间,已难有可能。
目前,搜狐日常滚动新闻一千条左右。对于搜狐来讲,新闻竞争已经向深度发展。“我们现在新闻的方向就是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向媒体发展。原来做新闻,基本上靠堆,拷贝,讲数量;现在,这个想法基本上被推翻了,你有再多的新闻,滚的再快有没有用,主要读者群关注的新闻范围有限——做精品,以新闻质量取胜,才是最有用的。”
“一美元”后,张朝阳如是说
2001年3月6日,搜狐股价跌至1美元;3月8日,该股价第一次跌破1美元;四个交易日后,搜狐股价反弹到1美元以上。此后以1美元为界,搜狐股价上下反复。按照纳斯达克的规定,一家公司的股价如果连续30天低于1美元,就会收到亏损通知,如果连续90天不能回升到1美元以上,并一连守稳10天,公司就面临被摘牌的危险。
记者:一美元的紧要关头,搜狐作何感觉?
张朝阳:媒体反应过激。中国几代人努力,才出现这几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大家觉得你牛,太关注了。如果成百家的国内公司都在美国上市,舆论可能会比较平静的对待——这反映了现阶段的国民心态。
记:你具体的个人行为如何?
张:两件事。站出来与媒体对话;在内部与员工沟通。我知道公司运营比较好,既然大家都关注搜狐和我本人,所以我觉得应该把我的想法和股民沟通,所以我选择站出来说话,就是接受媒体的采访。对媒体,我说公司和股票是两回事,市值三千万美元,不能真实反映搜狐业绩。看一个公司,最重要的是看业绩,现阶段,主要是我们银行里有存款。6000万美元的存款,在目前这种收支状态下, 也能确保我们好好的活三年。选择NQSDAQ虽不是错误,但可称为无可奈何,或别无选择。搜狐的大旗还要扛下去,员工们很理解。
记:你自己掏腰包买了搜狐的股票,外界说是舍身救市,感动了许多人。买了多少?
张:不是救市。就是觉得价格低,买起来划算。我没多少钱,买股票如何能拯救企业?
记:2001年4月Intel和道琼斯抛卖搜狐股票,你的压力有多大?
张:如果他们找不到买股票的人的话,确实是一种压力。如果在公开市场抛售的话,肯定会卖掉。国内有很多的投资者等着投资搜狐,4月24日北大青鸟从Intel手里买了搜狐总股本的8.6%,抢了先。这样,搜狐在国内就有了联想和北大青鸟两个股东,我高兴。
记:现在对注意力经济这个提法有了新的认识?
张:我在1998年解释这个现象,意思是说在无限的信息空间和人们获得信息的有限能力之间,如何实现互动营销的概念,互联网的到来使这个问题发展到极致状态。但是,被媒体拿去,却描述成了我们在媒体曝光就是注意力经济。
记:上市前后,媒体把你频频出面称为“作秀”,现在如何?。
张:以前我出面很多,是由于公司资金少,我出面宣传更省钱。同时,我很爱国,一般在美国呆久的中国人会时时刻刻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希望中国强大。当我发现互联网能够促进一个国家迅速发展时,就有一种在国内传播新概念的冲动。我在创办公司的时候,很愿意把我的观察和体会,包括社会上怎么做事,怎么向风险投资公司融资等经验向国内传播。我感觉到一定的社会责任在这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在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几年,除了发展公司和宣传搜狐品牌以外,还传播新概念。
诚惶诚恐的新概念:搜狐不是.com
张朝阳认为,上市一年来最重的两年事就是收购Chinaren和面临摘牌危险时与员工的充分沟通和理解。收购Chinaren,取得与竞争对手在技术、管理能力和规模方面的优势,关键时刻与员工的沟通信任,则进一步加强了搜狐的凝聚力。这使得张朝阳得以抽身做更重要的事情。
“一年来,我主要做一些战略投资、商业模式的工作,最关键是客户沟通,来理解他们的需求”,张说:“收入模式不是完全建立广告收入的基础之上,而是要实现多元化的经营”。
张朝阳提出一个新观点,对于搜狐,不应该再称之为一个.com、一个网站,应该说它是这样一类的公司:介入中国媒体,决定了中国人怎样获取信息、怎么度过休闲的时间、如何与朋友进行沟通,进行人与人的沟通,商家怎么样利用这样一个平台,打破中间环节,最快的把产品送到终端的消费者手里的平台。
“我是说应该看到事物的本质。搜狐某一个侧面的标签是.com,但是从商业角度来理解,现在的.com公司不能反映搜狐全貌。这就是搜狐与其他小网站的区别”。张朝阳提出问题。
“像搜狐这样的公司,每天近一千万人在用,每天有1个亿页面下载,和每天有十几万、几十万页面的小网站有本质不同。不同点在于:我们对不同的消费者有着紧密的把握和赢得他们的信任,而其规模是千万级的而不是千人、万人。无论纳斯达克的变化怎么样,我对搜狐公司是非常有信心的,这个信心不是在这里说大话,或是“打肿脸充胖子”,因为我感到当我们每天负责一千多万人的信息的索取、一千多万人的相互沟通、企业向这一千多万人销售产品,我们面对的是一千多万消费者,这些消费者都是有相当购买力的消费者。”张朝阳补充。
如何把具体的消费群体变成收入来源是一个挑战——但是没有这样的规模根本找不到这样的收入,张朝阳认为,规模是战略需求。在规模的基础上,多元化收入的展开方有意义。“除了广告,无线互联、域名注册、企业仓库的、电子商务等等,这些加起来,已占收入的15%。收购CHINAREN后,搜狐有了个人主页服务,这一块新浪没有;而我们的短信息服务,更是新浪所不能比”。张朝阳说起业务很在行,显示着让人捉摸不透的、自称为诚惶诚恐的信心。
当然,这种信心不会让所有人免去替搜狐的担心。在中央电视台一个节目中,当主持人想请在场佳宾为她眼里垂死的搜狐找一根救命的稻草时,张突然发话:“搜狐活得很好,不需要什么救命的稻草”。
当然,对搜狐的前景,还会有比张朝阳更有信心的人。2001年5月,在张朝阳应邀出席《财富》全球论坛香港年会前夕,《财富》杂志宣布评选出全球二十五位企业新星中,中国互联网界,唯张朝阳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