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的五大社会性质 - 网 - 洮河流洙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05 次) 时间:2001-06-01 12:45:41 来源:洮河流洙 (洮河流洙) 原创-IT


日记性

对于上网频繁的网友来说,网络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他的日记本。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如果有任何上网设备就可以说任何话。在聊天室向别人倾诉代替了日记中的牢骚;在论坛发表言论代替了日记中的抱负;在QQ上你言我语代替了日记中情话的对白记录;在文学原创社区发表文章或帖子代替了日记中的一段心情故事,藏而不露的文学梦。如果还觉得不隐私的话,在邮箱的草稿箱里,在论坛的文件夹里,在聊天室的密谈室里,完全可以自己和自己说话并保存说话。鲁迅生前每天记日记,如果在今天,他可能天天泡在网上了记日记了,贴帖子了。因为非常隐蔽、非常的呼吸自由,非常到绝对的地步。

媒介性

毫无疑问,网络是一种新型的便捷的媒介工具和交流场所。我们拿农村的赶集来印证它便发现,网络的普及和使用过程恰好说明了它中间地带的特征。从不同地点到相同的地方,选择了好的时段和地段来出售自己的农产品或购置家用,甚至相亲、和朋友谈事。

还是和赶集一样。我们在网上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得有价值的、适用于自己的信息并企图通过网络的方式实现信息所包含的事物,那么我们就得找到自己的同类通过交流以求信息的准确性和适用度。网上社区为大家提供了这个方便,它使得信息资源通过网友以通俗的口语得以提炼,以个人的经验得以筛选而实用并提供给其他网友得以分享。

网络社区有地区性的便捷特点,比如搜狐深圳的留言板。我们在上面可以看到一些便条式的话语“***,我已于5日到达鹏城”“晚上来龙胜吧听歌好吗?坐***路小公共”搞笑一点的还引用那句话“这里钱多、人傻、快来”等等。另外,网络社区有社会层次的排他性。无可置疑,网络上也有一些“贵族俱乐部”,这是一个金钱和名气的概念,省略不谈。一些社区也因为网友的兴趣爱好、资历和学历而把陌生的或菜鸟的网友无形中拒之门外,比如南方福建和广东就有许多蓝领聊天室,他们公开宣称不欢迎白领。当然,所有的网上社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它扮演着名利场和竞技场的双重角色,以论坛为甚。

无论怎么说,网络因媒介性质而带来的聚集方便是大受欢迎的,也呼应了雅虎的理念:找到你的同类。

犯罪性

这里所说的犯罪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因网络技术造成的犯罪;第二,因网络经济活动造成的犯罪。技术上的犯罪最明显的表现在骇客行为上,置换网站的页面,删除网络数据库,篡改经济机构计算机系统以及私人帐号等等。如果这一点得不到保护并“道高一丈”的话,网络的日记性就无从谈起。技术上可以不安全,但不可告人的秘密就不能暴光。如果色情活动可以说成经济活动的话,网络更是体现了它的媒介性质。前几天,北京公安局海淀分局逮捕了一个叫林庆的计算机硕士,利用OICQ中介性服务收取费用。在现实中叫皮条客。不光如此,先前的通过网络进行经济诈骗的案件层出不穷。1998年刚刚上网的某机关公务员收到了他“舅舅”的伊妹儿,这封电子邮件让他把价值200万人民币的钢材发到了大连某港务公司。网络的犯罪性不是说网络是有罪的,而是那些通过网络非法的人是有罪的,他们误导了还没有触网的人对网络的理解,和下面说的网络的欺骗性质一样。

欺骗性

具体来说,网络的欺骗性表现在假信息的传播上。最让网友讨厌的是假新闻的欺骗、假招聘的欺骗和假网恋的欺骗。对于假的新闻真是防不胜防,网络天天愚人节的说法一点都不为过。对于善意且有趣的假新闻,网友一笑了之。对于惯例性的比如某某地方又爆炸了,大学生某某又三陪了,明星某某又绯闻了这类的假新闻,网友已经练就了金星眼不理它了。假的招聘多发布在工作网站上,怎么来说它假呢?就是它借着招聘的名义做网络广告,还有让你的求职邮件石沉大海,而这个载体这个(和网络挂钩的)网站上的招聘信息也带假一点都不马虎,没有客户时抄、编职位,旧的招聘信息也不及时更新。

如果说假新闻、假招聘对网友来说是外伤的话,假网恋就是实打实的内伤。首先假的个人信息开始了假的谈话,假的谈话开始了假的信任,假的信任开始了更多假的个人信息的传递(包括假的照片),假的个人信息的传递又开始了假的好感和喜欢,进一步发展成假的网恋、假的见面和假的爱情。前一段时间北京某大学的男生就用假的(比自己帅)照片获得重庆大学一女生的好感,见面后以貌取人的女生当然不能接受这个青蛙,而这个男生也“以身试法”,以几次信心十足的跳江自杀而把网恋见光死的说法演绎到极致。

总之,解决好网络欺骗性的问题,要靠全网友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靠网络P-P技术的发展和真名上网的实践,当然还要找好适合的时段地段摆摊赶集,找好你的同类。

平衡性

平衡性表现在个人权利的觉醒和挑战权威的倾向

张朝阳在刚结束的国际周上演讲说,网络使个人权利得以觉醒。我想他说的这个个人权利包括方军在《互联网周刊》上说的网络挑战权威的倾向。而网络挑战权威中又包括了颠覆真理这一项。从目前来看,我个人知道的被网络颠覆的真理有一条,那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网络做到了,凭这一点,我们应为它高呼万岁。网上论坛的思想碰撞既是对权威的挑战,且不说对政治的质疑,对个人权威的瓦解更让普通民众畅快。印象深的有对张海迪的公开批评,她不是什么时代楷模,她只是个人意志坚强一些罢了,远远进化不到拯救失足青少年和人民堕落心态的程度。该网友还说“我们愿意每一个中国网友拿出一块钱来换取张海迪的彻底闭嘴!”网上行文的风格挥洒无遗。

一部《笑傲江湖》被评得头破血流,那些自诩文化品位高的导演们在品位更高的网友面前,在无限开阔的网络上不得不承认自己被带进了“屠宰场”。和农村赶集时互相在掖下摸手示数一样——被估摸了一把,同样也是被挑战了一把。

个人权利的觉醒得益于电子商务方面更是不日而语。省去了产品运作过程中各商家的层层盘剥不说,产品的实惠超值更是让人喜上眉梢。多说一句,就这两点我想也折消了你偶尔焦急的等待送货吧。即使不满意,你可以马上开始挑战权威,退!换!如果你选择了货到付款,就无疑让电子商务挑战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始买卖方式,挑战了时间和空间更不用说。

最后,网络反映的也表现出的社会性质是相符相成的。日记性因犯罪性而破坏,而犯罪性因安全性得以扼制,欺骗性同样助长了犯罪性,因为挑战权威和个人权利觉醒也滋生了犯罪性,在社区的竞技场里犯罪性又获得最严厉的斥责,这斥责平衡了网络社会,平衡了某些社会争端。网络的社会特征愈明显愈泛化,网络的发展也就越快,网络的社会贡献社会意义也就越大。

(网络文化观察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