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往事之终结篇 - 中关村物语 - 杜红超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98 次) 时间:2001-05-31 12:44:34 来源:杜红超 (dhc) 原创-IT

哗啦哗啦的硬盘响过之后,Windows 98终于浮了上来,icq照例不知疲倦的查询网络连接状况。习惯的提示音之后,一行字飘了过来,“猛小蛇:在写面条往事?我看你已经老得不堪了。”
面条往事之终结篇
一周以来,所接到的电话,看到的人,几乎都会提到面条这个词。看过面条往事的人,十个人有十一种不同的看法。大部分人都鼓励我把这个系列继续写下去,还有两家媒体来谈要把面条往事改变成一个较长的系列。
打开DoNews.com,一篇名为“面条进行时之宫玉国”的文章跳入视线,作者黄果在篇首说“借面条之名一用,老杜不要介意”,再这样下去,今后大家见面就要叫面条杜红超了。
想起来宫玉国在一次DoNews聚会上说的一段话:“我们周围的人,分为两种人,一种是创造历史的人,一种是记录历史的人”,猛小蛇当时补了一句,“还有一种是给历史捣乱的人”。
往事是一种历史,我现在想不清楚自己在面条往事这段历史中的位置。写面条往事,剥皮般的痛苦。
刘韧在他的“知识英雄”一书完稿的时候,从北京给当时在郑州的我打电话,“我把书稿mail给你,赶快帮我写书评吧,一定要帮我的忙”,作为朋友,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一周后,我告诉他,这个忙我实在是帮不上。
“知识英雄”中,一些“英雄”们提到和我的交往。“雷军留名”中,雷军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英汉通总经理杜红超教给我一个最重要的理论就是,要用卖白菜的方法卖软件,1994年杜红超把一个词典软件靠2块钱卖标签卖到了几万份。”
知识英雄们象一面镜子,迎面照出来的,却是失意的自己,此时再去说东道西,遭受重击般的无力。
那个时候,我无法平淡的面对众多我熟悉的人和熟悉我的人,1997年英汉通从当时全国同类软件市场占有率之一,到从人们的视野中销声匿迹,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如此短的时候,我还无法面对这些事实。
甚至,到刘韧在“中国.com”一书成文的时候,在书中致谢的时候,用了很大的篇幅,写下对我的感谢,其中对我的过去的评价,也让我感到一根针扎入心底,千余字的内容,我印象最深的只有一个线索,“他领导的公司是当时排名前十位的软件公司……,现在他不作公司了….”。
往事就是往事,往事只是往事。有人说两种人爱回顾过去,老人和失意的人,有道理。在新浪的IT业界论坛中,有人发表对面条往事的看法说,“IT十几年的历史,还没有到老杜你可以腆着肚子忆峥嵘往昔岁月的时候”,也有道理。
写面条往事的时候,更多考虑的问题少用我字。我是在写别人,尽管那是我很熟悉的人,我是在写别人的过去,尽管那也是我的过去,越考虑如何把自己从里面扔出来,越是在成文后有一种找不到自己的痛楚。
动手开始写的时候,我的本意是要通过对于往事的思考和回忆告别过去,把往事有条有理的存放起来,开始我新创办的“北京知识英雄科技有限公司”的新生涯,可是,越写我越发现,有些往事可以存放,是因为他本身就是面条,而更多的往事应该忘记,再存放已经没有意义。
还有一些往事,是浆糊,越想会让你越糊涂。面条还是会继续吃,但不能只是面条,byebye往事,面条继续。